谈读书之《心灵鸡汤》

2015-06-16 22:21 | 作者:青衣江客 | 散文吧首发

谈读书之《心灵鸡汤》

文/赵方涛

昨天写了一篇《谈读书》送给我即将毕业的学生们。今天,仍感觉意犹未尽,还想再继续谈谈读书的事。

中国的东西都是一通百通,读书尤其是如此。如果你读通了一本书,那么别的书你即使没读,也会自通;如果这本书你没读通,另外的一本书,甚至一百本书,你也很可能读不通。自然,这也有个前提,就是“这本书”得是一本质量比较高的书,最好是一部经典之作。

中国古代有个词叫“见微知著”,现在也还一直沿用着。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却很难。把它用在读书上,也同样很难。因为在我们的读书习惯上,先“知著”才能“见微”。

我们最初读到一篇文章,最吸引我们注意的往往是文中感人的故事。如果对故事感兴趣的话,我们就开始乐此不疲地阅读各种各样的感人故事。对于这类文章,如今有一个统一而时髦的名字——“心灵鸡汤”。“心灵鸡汤”就像快餐一样有程式化的制作方法,开头与结尾之外,中间夹着一两个故事,而且也像快餐一样泛滥成灾。

可是,任凭怎样鲜美可口的“鸡汤”,天天喝难免觉得腻味,恐怕听到“鸡汤”二字还要作呕。于是,我们便开始在整锅的鸡汤里捞杂碎吃,什么鸡腿呀、鸡翅呀、鸡胸脯呀,我们统统不理。只有杂碎才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又一篇“心灵鸡汤”摆在面前,里面的故事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吸引我们。反倒是开头与结尾,还有段落之间的过渡更吸引我们。首尾呼应、前后呼应、过渡句就是鸡汤锅里的“杂碎”。

然而,这些“杂碎”不过是些中看不中用的技巧罢了,就像武功里的花拳绣腿。一个真正热武术的人,又怎么肯满足于花拳绣腿呢?于是,“杂碎”只吃过几顿便也腻味呢?它们虽然不比鸡腿、鸡翅、鸡胸脯更有味道,但是却更真实。嚼着它们,我们能切实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杂碎”就像鸡骨头关节处的脆骨、筋骨,开始嚼着也筋道,时间一久咀嚼肌都酸痛了。看着满锅油腻腻的鸡汤,我们不但想将锅砸掉,甚至也想像孙悟空一样把灶捣掉。总之,我们自从打算离开这锅汤,就再也不准备回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