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水浒》

2017-08-07 10:10 | 作者:文生 | 散文吧首发

羑河纪实之四十三

也谈《水浒》

文生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是说少年本来就不安分,读了《水浒》后就更不安分了;老不读《三国》,是说人老了,什么事都看透了,再读讲计谋的《三国》,就更老滑了。

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恰好相反,是少读《水浒》,老念《三国》。有例为证:少年结伙喝纯净水代喝鸡血酒结拜兄弟并不是什么新闻;某地老年人在马路机动道上暴走,后来发生了出租车失控冲上来压死人的悲剧,这批老年人马上改为身穿荧光带上机动道,后面用叉车压阵,其行为虽三国谋士再生也想不到。

不过,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是在特殊条件下认识《水浒》的。

七十年代中期我在石林黑塔村上小学,当时没条件接触全本《水浒》,看的是小人书,如《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三打祝家庄》之类。教科书上对《水浒》的评价也是高大上,说反映了农民起义。

忽然有一天,全国上下批起《水浒》来。老师要学生背诵:毛主席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鲁迅评《水浒》评得好,他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究是奴才。’”并要求每个同学写批《水浒》的作文

那年月批这个批那个是常事,昨天还是歌颂、今天就批判也是常有的事。小学生们写批判作文多了,也有了一套应对的八股,说了一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之后,继而道是阶级敌人亡我之心不死,有人总要向阶级敌人投降,然后引用毛主席说的话,最后就是我们坚决反对投降派之类云云。当时小学生们不了解情况,我自然也是懵懵懂懂的。大人们中知道情况的也不愿多说,总之一场风过后就没多少人记着了。

歌颂也好,批判也罢,书是什么样的,是不会让人们看到的,这样的事多了,人们也产生了逆反心理。

七十年代末我上初中时,《水浒全传》出了,老咬牙从微薄工资中买了全套三本。当时的我是如老人所说,只是看热闹,武松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斗杀西门庆之类让人快意,看着津津有味。对英雄排座次这类行为不以为然。

现在各种水煮名著多起来,人们也就不象当年那样,把自己的思想限于一家之说,把自己的想法深藏起来,而是什么说法的都有,有什么想法就说什么。于是各种说法多起来,也就有助于人们认识《水浒》。

人们对梁山三代领导人的差异作了比较,认为王伦只是把梁山看作是自己的一个暂时安身之地,等风平浪静之后,凭柴大官人的能耐,自己也好平安上岸,这也是王伦心地狭窄不愿意梁山发展壮大的动机。晁盖把梁山视为自己的庄园,出于义气千方百计把宋江救出来,在梁山上快活,并非是上梁山快活的好汉越多越好,所以一度不同意时迁们落草。王伦的想法,晁盖的想法,也是他们带过来人的想法,显然不是宋江的想法以及后来众多朝庭降将的想法。

宋江上山后,着力培养自己的嫡系,主要是降将。宋代军官地位不高,但仍在宋江这样的文笔小吏之上,所以宋江虽贵为寨主,见了这些作了阶下囚的武将也倒头就拜。这些人为了封妻荫子,自然也就和宋江一个鼻孔出气。

随着宋江系的壮大,晁盖确实是被架空了,这也是晁盖执意要自己带兵打祝家庄的一个因素。但是宋江同样怕自己被架空,也就千方百计把卢俊义逼上梁山,其手段比高俅迫害林冲在过而无不及。卢俊义虽然是二把手,但手下只有燕青一个,所以不会有上位的想法。同时,其他如晁盖系、二龙山系(武松、鲁智深派)、登州派(解珍、解宝派)、江湖派(李俊 、张顺派)就被边缘化了,以宋江为主的原体制内的派别就占了上风。

晁盖的遗嘱是,谁杀死了射死他的凶手谁当梁山寨主,明显是排异宋江上位的。宋江落实了二把手才去报仇,动机值得玩味,事实上是使晁盖的遗嘱落空了。

年长之后,才知道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是把社会深层意识表现出来。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是人为地精心平衡各方面的结果,但又想方设法用天书、地碑的方法神秘化起来。

梁山做到那么大,而且什么能人都有,差不多是个小国家,难道没有人想到如李逵所说的“反了东京,夺了位,大家快活”么?有,我认为首先是小旋风柴进,可以说小旋风柴进是《水浒传》里隐藏的主人公,他最先想到这点并践行,心思极深、积蓄力量、等待机会,在出手前不希望引人注目,先致力于做准备工作:联系各方面的好汉。梁山三代领导人都是他推荐的,但他也希望梁山也不要过于招摇,可是事情不是柴进所能控制的。宋江上山之后,为了增加自己力量和招安的本钱,梁山规模越来越大。柴进因李逵擅自做主杀了殷天锡得罪了皇帝的红人,入狱后被梁山好汉救出而上梁山,在梁山上他尽量做到不引人注目,招安后数次潜入敌后,很快就在其上层应付之如,可见他的情商之高。但柴进的身份,使他的才能不能在宋朝上层展开。柴进最后还能平安着陆,继续过他的小日子,可见他的长袖善舞、进退自如比宋江强多了。

梁山后勤不行。祝家庄地理虽然卡着梁山,但根本原因还是钱粮众多,打下它有助于解决梁山困境。梁山为了钱粮,打一个祝家庄就费了那么大劲,连寨主也丢了性命,打大名府也是十分的吃力,这说明一个事实,别看梁山有那么多名将,但总的来说,战斗力受制于后勤,不能打持久战。后来朝庭派大兵团围剿梁山,数次大败于梁山的水战。时虽有江南方腊、河北田虎、准西王庆等割据,可朝庭显然没有到左支右拙的地步。梁山最好还是互相呼应、等待机会。可宋江一派主导了梁山,急不可耐地一心只想受招安。

宋江的政客情商使他只能在社会底层混、在梁山上展示,到了更大场面上就不行了。宋江低估了朝庭的险恶,招安之后,就被派去征杀自己当年的同道者,最后七零八落了还要被鸠杀。只有李俊一班子好汉,到海外开辟了自己的新天地,其实这也是作者正在曲笔写柴进、晁盖们要做的事。

就事实来说,宋江不是被剿灭,就是受招安后成为人家手中的棋子,他没有更好的命运,他不可能成为李俊,也不可能成为柴进。水浒写宋江一伙受招安之后的悲惨命运,是现实主义的写法。《荡寇志》一类写的虽也是现实,但毕竟格调不能和水浒相比,所以是继貂之作。

侠义小说,于今汗牛充栋,但没有超越《水浒》的,无它,它们与事实相距太远,不象《水浒》那样,在热闹的表象之下,有着最冷静的现实。

毛主席当年对四大名著都有自己的看法,对《西游记》是“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孽又重来”、“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对《红楼》,认为第四回是全书的总纲,要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对《三国演义》则是:“周瑜是个共青团员”,强调年轻人可以挑大梁,这些评语当年在很多场面被人运用,就是现在还有人用,但都没有象对《水浒》的评语那样,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大批判。

当年批《水浒》,明眼人一看就是有人在借题发挥,大多数人是迫于形势敷衍,只有极少数人想混水摸鱼,把领袖的批语视为一块打人的石头。现在除了说那个特定时期,没什么人关注批《水浒》的言语了。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在于它能随时代而常给人以新的解读。毛主席对《水浒》的解读是由当年的政治观与现实所决定的,今天在某些方面不能说是过时了,尤其是对那些认为月亮都是外国圆的人来说。现在对《水浒》的解读就更多了。为吸引眼球,在晁盖之死上,有人认为晁盖是死于自己人的暗杀,并在究竟是谁暗杀了晁盖上众说纷坛,这是对人性恶认识的展开。又如说宋江一伙受招安失败,是因为跟错了人,则是对人性恶认识的不足,其实就算宋江跟对了人,也免不了成为一个棋子……

朝庭乱而江湖兴,南面清而江湖潜。庙堂与江湖的纠缠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因此,《水浒》也是说不完的。

羑河纪实系列均为原创

2017年8月6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