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井上闲说《周易》

2018-04-29 22:25 | 作者:文生 | 散文吧首发

羑河纪实之七十七

方井上闲说《周易》

文生

在石林黑塔村的东南头,羑河与山崖相交处形成一块三角地,在靠羑河的边上,有一口水井,和别的水井不同,它是个长方形的。

时候我们也是好奇,为什么别的水井是圆的,这儿的水井是方的?村里有好几个水井,有的水井还用水泥做了平台,水泥井口也有方的,那是为了方便制作,但井还是圆的。这个石头垒成的长方形井,口肚都是方的,这就让人不理解了。大人们说,小孩子家不要问那么多,以后就会知道的。这口井是方的,有它的道理。

我家在三角菜地边。在我家门前不远处有一口水井,安了个铁制水车,队里集体浇地时就用骡或驴拉水车。骡或驴拉水车时要戴上眼罩,不然它们会转着转着就转晕了。因为这口井台较高,浇到的地就多,基本上可以浇到三角菜地。

三角菜地是好几个生产队的菜地,菜地原来靠各队集体种,有西红柿、黄瓜、茄子、萝卜、大白菜等,集体收了后按人头分,我们二队经常在方井边分菜。

菜要天天吃,靠动不动分菜的方式,不方便和满足不了人们的不同需求。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后,就分成各家自己种的小块自留菜地。听说有人说:这么做符合《周易》。

各家各户的菜地小而碎,种的菜也不一样,需要浇地时,不用牲口拉水车浇了,而是人工提水或挑水浇菜地。

方井长二米多宽一米深三四米,靠河的一面有进水口,不方便安轱辘提水浇地,也不容易安水车把水抽上来浇地,用电接水泵抽水浇地看来也不可行。同时方井也淤积的厉害,各队也不组织人清淤,方井基本上不用了。人们多从方井旁边的坡下到羑河边取水浇菜地。

有一年,我提水往自家的菜地浇水,累了后就在方井台上坐,忽然想到“羑河水,往东流,东边有个羑里城,西边连着中牟城,羑里城里关着周文王,中牟城里跑着赵武(灵)王,文王河边演《周易》,武王胡服霸一方……”的民谣。

于是自言自语:

听老人们说:《周易》是本奇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三千年,后知三千年……

可是老师按当时教科书上的说法教导我们:《周易》是本坏书,代表奴隶主的思想,要受批判的。

那听谁的?

不知道。但人们说了它好几千年,总有它存在的道理。

听人说那是算命的东西,是封建迷信。

也有人说那是因为人们没有真正弄懂它。

老师要是讲这个会啥讲?

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历史作用、现实意义……

这事那时想过了就忘了。多年以后,当国学兴起时,就想起当年的事,也赶时髦翻老书,可我文化水平不高,看《周易》时是半懂不懂的,于是还是用当年教师上课的办法图解。

时代背景:商周之际。

商朝的重大行动不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的,而是由筮、龟决定的,祭祀、征伐、生产、筑城、任免、迁都……,都要求筮问卜,要“筮从”、“龟从”才算是吉,才能行动,就王、卿、庶民都认为可行的,也不中,这说明神权高于王权。

商朝实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但由于要祭祀的先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所以一年四季大小祭祀不绝。商纣王荒淫无道、肉池酒林,导致人们的负担越来越重;而任意诛杀大臣、滥杀人祭祀使各路诸侯难免有想法,商纣王就认为他们要作乱,就经常兴师动众惩罚不听话的诸侯,导致一年四季征伐不断,引来大家更大的反对。

周朝原来只是处于西方的戎狄之间的一个部落,后因公刘避戎狄之乱,迁到岐山下的周原,并前后打败了周边的部落,加上周边部落的归顺,周地扩大到今陇东、晋南、豫北及汉水流域一带。周朝注意发展农业,改良工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我公田,遂及我私”的现实,提高了贵族们开私田的积极性。

周部落的发展,对商王治下的各路诸侯和部落很有吸引力。商纣王有危机感,就把周部落的西伯作为人质拘在羑里,羑里城就成为关政治犯的第一所国家监狱。

西伯被拘于羑里城后,有了时间,也就把周文化系统地整理出来,参考有《连山》、《归藏》,形成了《周易》。

《周易》运用阴阳、八卦的思维方式始于黄帝:“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阴阳、八卦是长期观察万物的产物,认识到万物都有自己对立面和运行规则,不是神决定的。这样在哲学上,把万物从神的手中解放了。

但是又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唯万物”,阴阳、八卦是对万物运行规律的提炼,又先天于万物,即从“天地有易”到“易生万物”,可以说是人神的混合观吧。这是当人们的认识所限,关键还是统治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

思想内容:《周易》的主要思想是:事物的运行有潜在、发展、鼎盛到衰退、变异、转化的过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每一卦都形成了小圆圈,八八六十四卦形成了一个大圆圈。每一件事物都是由不同的阴阳交织形成,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要认识它,要尊重它,要与时俱进,及时进行损益。

承认革命:“天地革命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也说明了《周易》的产生的原因:为周代商而作思想上的准备。

历史作用:以新的思想取代旧的观念,促成了从敬神到敬德的转变,实现了商周时代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现实意义;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使我们对事物的观察进行辩证思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具体运行中,周公实现了对《周易》的实践:一是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只有王才有资格对天祭祀。二是确定分封制,逐级规定了其地位、待遇、责任和义务。三是确立了朝野上下都要尊从的宗法礼仪。

落实了君权神授,剥夺了巫借筮、龟假上帝之手行使权力,使世俗行使权力成为中华自周以来的运行模式,基本上没有产生西方式的宗教对立和战争。

但君主使权力是有条件的,即要有德,要敬天保民、裕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明德慎罚”、“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 、“裕乃民以宁”。

一旦君主失德,人们就可以起来革命。

天命无常和忧患意识的产生。

人的主体位置的觉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们可以把封建说的一无是处,但就现实来说:当时实行这一套有效地降低了统治的成本,保障了社会的平稳运转。当然这一套运行不久就产生了问题,只是后来人没有及时改进改革。

《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是诸经之首。虽然,后来人对它进行增益,文王重卦,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使它越来越神秘化,它成书时在某些诸子书的后面。书中的某些句子如“汤武革命”也表明不可能出于周文王之手。但指导原则的确是由周文王确定的,而周文王承继的是黄帝的思维方法。

以黄帝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改善民生为已任:日尝百草、钻木取火、观巢建屋、耕稼理水……,形成了有别于西方海盗文化的中华实践理性文化。

羑河源于牟山,牟山历史上有个叫中牟的地方,一度作为赵国的首都。赵国就是因为赵武灵王践行《周易》,自我革命,实行胡服骑射,成为一方霸主的。赵武灵王后来命运很悲惨,在于没有处理好继承人,并非是因为搞了军事改革,而这也说明,改革是全方位的。战国时期,在军事上能与强秦国抗衡的,唯赵而已。别忘了,赵国还处于两面作战的困境。

至于后来《周易》成为算命的东西,是对《周易》的错用。

那么方形井什么回事?

在我们那里,挖的井要用砖或石头围好井壁,不然时间长了,没有砖石保护的井壁就会塌下来,井就坏了,村里好几个井的井台用水泥制作的井台保护,一般没有围井壁,后来井形成了上小下大倒嗽叭状井。

为了让更多人在井边同时提水,同时也兼顾泄三角菜地洪水的作用,不至于让方形井所处的地方被河水、雨水冲的乱七八糟,所以根据实际就造了方形井。

村里的老人们说:方形井是东大观的一部分,是根据《易》的推算而挖的。

羑河纪实系列均为原创

2018年4月28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