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手

2018-05-27 21:51 | 作者:文生 | 散文吧首发

羑河纪实之八十一

妈妈的手

文生

妈妈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在这十多年里每逢忌日及清明、鬼节时,住昔再现,妈妈的手,又重现在我面前。

这是一双枯稿的手,指节细小而骨节大,这是一个多年在地里操作锄头、镢头的手,手仿佛已伸不平。

记忆中妈妈的手是圆润润的,软绵绵的,当我在外面受了委曲后,回到家说的说着就会流下眼泪,妈妈的手把我的眼泪抹去,说,不哭不哭,你好好学习,比他们听见的要学的更好。

妈妈的手是一双灵巧的手,是村里从种棉到纺布至缝衣全套流程都掌握的手。每到农闲时,家里是纺线声、织布声,院里是妈妈帮人家配织五彩土布的线,配彩线的过程是非常细致和麻烦的,但是人们在妈妈的指导下是有说有笑地的配线。

妈妈经常用婄嫁过来的缝纫机给乡亲们做衣服,是村里少有的能做中山服的人。

妈妈是村里同龄人中能念到高小的为数不多的人,经常帮助乡亲写信,很多时候,家里还要搭上信纸,乡里人说的话常不能一下子说清,总要这儿补一下,那儿说一下,得多处修修改改,妈妈就一次次的改写,最后誉清。

妈妈因为这,在村里有名气。人们说某某,常说是谁谁家的,对于妈妈,就说是村东头的老韩。

虽然妈妈多才多艺,但因为是小户人家,也就没有当老师的份,大队后来搞了个缝纫组,也没能进去,只能在地里干活。

村里的地承包后,妈妈一个人在家里种地,家里的地很零碎,村北面的地还好一些,在南岗两边的地,地不好又高,施肥浇水都是难事,但是妈妈除了犁地请人外,其它如耪地平地下种锄草打药收获都是自己亲力亲为,还想办法在地里实行套种,如在棉花地里套种豆子。

有人说不用这么辛苦,可是妈妈说,他们在城里都吃不饱,都是大老爷们,一月二十多斤定量根本不够吃,买什么吃的都用粮票,买一块豆腐还得排半天队。种棉花好让他们有好衣服穿,种豆子让他们能补补身子。

你家有人上班,的确良随便买,还用织土布?

啥布也没有土布好。再说他们手里的那些布票也不够他们用。

那会儿我和父亲在山西,老二、老三在山城上学,以前学校还放、秋假,后来就不放了,因此到农忙时,我们兄弟帮不上忙,只有父亲用探亲假回家帮一下,平时是妈妈一个人在地里苦撑,妈妈的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步一步的变了形。

有人对妈妈说,你家老大和老二都出去了,把老三留在身边吧!

妈妈一时心动,但最后还是觉着孩子的前途要紧,说老三这孩子还是学习的料,他考上什么学就供他上什么学。俺不能进城了,但一定让他读出去进城。

妈妈就是这样的,自己就是再苦再累,也要供我们上学。

当我考上高中时,就有人说,他身子不好,念完高中怕考上也白瞎,不如早点学会种庄稼,妈妈不为所动,说考上了就上。我很感谢妈妈,虽然我没有考上学,但凭着高中打下的底子,有了一定的文字能力,接班时考的还行,在厂里干了多年的体力劳动后,有机会从事文字工作,现在在厂里编厂报,可惜妈妈没有见到这一天。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妈妈的母亲和弟妹留在城里,妈妈和她奶奶回到了农村,在羑河岸边的一个叫娄湾的小村里生活。她奶奶要强,供妈妈上完了高小。

后来妈妈到城里和她母亲学了一手缝纫的手艺,可因为没有户口,无法在城里立足,只能回到老家,后来嫁到同是羑河岸边的石林黑塔村。等到可以办回城时,妈妈也无法回城了,我父亲的单位也解决不了。妈妈在极度失望后说,大人也就无所谓了,关健还是孩子们。

妈妈对我们兄弟的学习抓的很紧,老二因为不听话,没有少挨妈妈的打,但是老二的学习也因此赶了上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考上了中专,那会儿的中专是很火的,一个班里也考不出一两个。

后来老三也在九十年代初考出去了。

现在考大学比以前容易多了,可是了解历史的人,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能考出去有多难,农家子弟能考上学更难。

我们一家三个孩子全都出去了,当年在我们村里是绝无仅有的。有人说是我家的风水好,有人说是我家的坟迁的好。其实之前的说法是,家在庙后不算好,坟在南岗也不算好。

但主要的说法是,还是妈妈有文化,能帮孩子学习,小学底子打的踏实。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后,城里不再用粮票买粮了,妈妈也因为实在没体力了,就把地转让出去,来到城里,成为打工一族,在个体小饭店里干过,打扫过马路,打扫过小区,这些活是非常累人的,都要早早就起来工作。妈妈说这比在农村里强多了,《朝阳沟》里银环妈唱的不错:“就是当个服务员,也比农民强的多——

但在那时,每次打工的时间都不长,因为妈妈的身份是农民。

妈妈也接缝纫活干。长年累月的农业劳作,使妈妈的手严重变形,使用缝纫机不再那么利索,加上眼睛也老花的很厉害,做针钱活越来越难,只能接那些时间要求不紧的活。

当城里时兴用塑料带编织蓝子时,妈妈也编织了好多东西,还是彩色的,说俺的功夫还在。

那会儿妈妈常说,啥时你们仨个都成了家,才到我享福的时候。

可是对妈妈来说,让我们成家是很大的工程。成家得有房子,我和老二在单位资历浅,又没有人,分不到房子。

住的是爷爷留下的土坯房,妈妈决定翻修爷爷留下的房子,先解决我的问题。

可是那时父亲和我所在单位的经济效益不好,靠拿生活费过日子,老二的工资也不高,老三又在上大学,家里的生活是十分困难的,没有余力修缮房子。

妈妈说,咱们自己想法,只要手在,什么都能克服,妈妈接了更多的缝纫活。

学校放假时,弟弟们过来,父子兄弟四人用平车把上万的砖陆续拉回来,妈妈跟着装卸砖。

房子盖好了,我也结婚了。可不想没多久,房子因棚区改造要拆迁了,妈妈一时想不通,心情不好,但还是签了字。

于是妈妈和爸爸在城郊租房住,那里的山上有人家种蘑菇,妈妈常到蘑菇房里打工。人家说,一看妈妈的手,就知道是常干农活的人。妈妈说,这手本来可以拿粉笔,可以做衣服,但一辈子就是种地……

妈妈给人家说,等楼房下来后,俺也去里面住几天享享福,然后回村里住。俺也知道还是平房好,也愿意住平房,可是只有楼房才能让孩子们在城里住的安稳。

但是久久不能回迁。

在城郊住的日子里,老二老三先后老家的山城办了事,但不幸的是妈妈的身子垮了下来,人日益消瘦,到医院一查,竟然是癌症晚期。妈妈每天忍着巨痛,坚持采用保守疗法,多次在医院处于昏迷状态,但一到清醒时,就强烈要求回家,你们让我回老家安安静静走吧,这是白花钱,不然我走时,啥见祖宗呢?刚进入两千年那会儿,农民还是没有医保的。

妈妈的愿望是我们兄弟都能住上楼房,她在新楼房里住一住,然后回到村里,继续织布和种豆子。但妈妈没有等到这一天。老二老三后来也分别从学校宿舍搬到买的新楼房住,妈妈更是没等到这一天。

相对于弟弟们,我没有顺好妈妈。妈妈说,你能顾住自己,妈妈也就放心了,你平平安安地在妈妈身边,就是孝顺。以后呀,你就多陪陪你爸爸。

子欲养而亲已不在,为人生大痛事。每当想起妈妈,就想起妈妈的手,眼里就盈泪。愿妈妈在天堂安息。

羑河纪实系列均为原创

2018年5月27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