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郭定远老师

2018-03-10 09:11 | 作者:泥土的花香 | 散文吧首发

忆郭定远老师

文/泥土的花香

昨天(1月12日)在县作协会员微信群中,收到郭老于12日凌晨不幸仙逝的噩耗,我心情一下子陷入悲痛之中,晚上,我强忍住悲痛,泪眼模糊地坐在电脑前,将泥土微信群里、大家写的关于悼念郭老的文字,复制粘贴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编排,但在写小编的话时,有两处由于心情太糟,还是出了差错。

我第一次知道孙因这个名字,大约是在一九八二年天,那时我还未从高考落榜的沉重打击中走出来,一直都闷闷不乐,但为了生计,不得不到我二哥所在的公社水泥厂去做零工,干的工作,就是与程林们一起,在熟料车间守球磨机,或到仓库灌水泥打包等工作,有一天下班了,我无意中走进厂办公室,在代传贤厂长的桌上,看到了一本油印的《秀山文艺》,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秀山有个叫孙因的作家,因为那时我还没有见过郭老,所以一直都以为他就是姓孙。

后来,在溪水库堰管所工作的袁建发(他是我的表哥),知道我好写作,就向当时在县文化馆工作的华高云老师推荐,并把我写的一些习作拿给他,华老师高兴把我的稿子带到了县文化馆,县文化馆创作组的四位老师都传阅了,喻再华老师当时是文化馆的馆长,他们几位老师看了我的稿子后,虽然没有采用我的稿件,却给我极大的鼓励,喻再华和华高云老师还送我几本杂志,要我多看点书,以后慢慢多写,也就在这时我才知道,孙因老师他的本名叫郭定远。

一九八二年,油印的《秀山文艺》已正式更名为《秀山民族文艺》,那时我们寨上的几位青年,也由于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创办了一本《泥土》(实际是一本手抄本),喻再华、华高云、郭定远(孙因)、王显能等老师先后到过我们村里,给我们这群农村青年上写作课,鼓励我们要不怕困难,多读多看,多写稿子。县文学协会成立的时候,我与程春林、程仁寅(当时名叫程明彪)、程安山、程桃仙共五人作为代表还参加了成立大会,会后郭老师还专门抽时间与我们几个农村来的几位青年座谈。

说实话,那时我们写的稿子,从主题、语言、结构等各方面来看,充其量算得上是一篇作文,我写的小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退稿时,稿子上面用红笔写有密密麻麻、圈圈点点的字符,华老师在交给我退稿时说,郭老师把你的作品改了改,但由于版面有限,不能发表,希望你仔细去看看,郭老师给你修改的地方,想一想他为啥要这样改,对你以后写作有很多帮助。

华老师还说,郭老师认为你们虽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但想写长篇、中篇,是很难写出好作品的,可以尝试学习写一点文、小诗、新民歌等,也可以写点秀山风土人情类的文章,因为《秀山民族文艺》每期都有一定的版面发表这类作品。

后来,我自己就按照郭老师的建议,改变了写作方式,我曾几次与舒俊福老师一起前往县文化馆去面交稿子,每次郭老师都热情地接待我们,给我们倒水,搬凳子,把我这个很少出过门的农村娃搞得窘迫极了,郭老师对我说,别那么拘束,就像在家里一样。他拿出我的稿子,并且是一字一句地给我说,那些写得好,哪些写得多余……不久,我们开始在《秀山民族文艺》上发表新民歌、短诗,也开始发表小说、散文等作品,我的《退蛋》、程春林的《撞车》、程彪的《,静悄悄……》、程桃仙的《胖大嫂》、舒俊福老师的诗歌和曲艺、程安山的散文诗等都先后在《秀山民族文艺》上发表。

一九八五年春节后,我到了三角滩上班,郭老师和他的夫人唐老师一起又几次到我们村里,与程明彪、程安山、程桃仙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他的热心帮助下,程春林(曾用名程军、程仁君)的小小说《劫难》还参加全国首届环保杯文学、美术、书法征文大赛,荣获了二等奖,程明彪的作品获三等奖。程安山的散文诗后来获得了全国青春散文诗大赛的奖杯。

正是由于有了郭老师正确的指点和不断鼓励,我在三角滩上班时,下班后就扎进厂图书室里,如痴如醉地阅读,也开始向报纸投稿(当然写新闻占多数),先后在《川东南报》发表《秀山人的待客佳品》、《秀山土家习俗——打绕棺》,1990年以后我开始在报纸、电台发表大量的新闻作品,《川东南报》改版为《黔江日报》后,在写新闻的同时,也写一些散文随笔这类的短文,如《看电视》、《抛梁粑》、《苗族姑娘爱花带》等,那几年,我不但连续被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而且我在工作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厂里连续评为优秀员工、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还被石堤区工委聘为特约通讯员。我写的短文,不是写得很好,但后来能在《重庆日报农村版》、《河北农民报》刊发,我的散文《红苕情结》、散文《放风筝》、散文《莲花的故事》等多篇作品,先后在《渝东南文学》、《秀》杂志及其他文学网站发表,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与郭老师的鼓励有很大的关系。

2015年的5月23日,县作协在花灯广场举行一次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暨秀山知名作家签名赠书活动,我坐诗人付显武的小车到他家里,帮他搬书,在等人的那片刻,郭老问起了我,由于时间相隔很久,他已记不起我名字了,只说见了我很面熟,我向他介绍了自己,他说,都老了哟,他还问起了程春林、程安山等人的情况,我都一一地作了介绍,看来他心里一直是牵挂着我们这几个毛头小伙子的。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然我与郭老师接触的时间不是很多,但郭老师的教诲与为人之道,对我人生的道路,有很多的帮助,我读郭老师的作品,从中受到了很多启迪,郭老师一生热爱文学,视文学为生命,一辈子孜孜不倦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笔耕不辍,他一生正直善良嫉恶如仇,作品始终传递着朗朗正气,他的命运坎坷,但他总是坦然面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的教诲,他的行动始终激励着我,不断在漫漫的文学道路上一步步前行,哪怕自己一辈子出不了书,当不上真正的作家,我都无怨无悔

郭老师,您安息吧!您永远都活在我的心里,您的精神,您的教诲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这一切将始终成为我在文学路上不断努力的动力! 2018年1月13日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