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母亲做的棉布鞋

2018-02-02 15:51 | 作者:泥土的花香 | 散文吧首发

前几天,儿子们打电话说,节回来每人要带几双毛线拖鞋,妻子便利用晚上,加班加点地打毛线、勾鞋面。看着妻子两手不空地忙碌,我在旁边又帮不了忙,只是看着,便想起了我母亲在上世纪给我们扎棉鞋的事情。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时候,人们穿的鞋子,除了天穿球鞋( 解放鞋)、靴子外,多数时间穿的是手工制作的布鞋,这种布鞋人们也叫千层底、老棉鞋。这种鞋底是用麻线一针一针打成的。我们所穿的布鞋都是母亲一手做的,那年月农村生活贫困,节俭的母亲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总能把家里的日子打扮得很有光彩。旧的鞋没扔掉,新的布鞋又做出来了。

要做布鞋,得先准备旧布,先把家里破旧的、不穿了的衣服或裤子,剪裁成一块一块的布片,用开水浸泡,加洗衣粉、肥皂搓洗,再用清水洗干净浑水,晒干。

做鞋底得有鞋样,鞋样是用报纸或书本、牛皮纸剪成的模子(平时母亲把这些纸样夹在厚厚的一本书里面,要用时才取出来),只有把纸样放在竹笋壳叶上面,画好图,再剪成正式鞋样的。

那时我们放学后,就会接受妈妈分配的任务,不是打猪草、放牛,就是到屋后面的竹林里去捡笋壳叶,捡到的笋壳叶用稀背篼装起来,背回来倒在水沟边,要用抹布帕一张张地将笋壳叶上的那些笋壳毛毛擦去,用清水洗净上面的笋壳毛,然后铺到院子的石板上,让笋壳叶晒干。晒干后的笋壳叶,要一张张地打开叠起来压上一块木板或石头,让卷曲的笋壳叶压平整。

要做鞋样时,母亲把纸模子铺在笋壳叶上,沿着纸模子整个边沿,用铅笔画线,取掉纸模后,用剪刀沿着笋壳叶上的线条剪,很快一双笋壳叶鞋样就成了。

粘鞋底是一项繁琐的事情,在笋壳鞋样上,用魔芋浆糊抹一层,再铺一层布片粘贴,抹一层浆糊,铺一层布片,当鞋底厚度达到约一指拇厚后,沿着鞋底的边沿,用剪刀进行修剪,要求鞋底整齐美观,和鞋样一样大小便可,一双鞋底粘好之后,还要放到太阳之下,让其晒干。晒干了的鞋底还要用白布缝好边锁紧边子,叫做“园边”。

布鞋的鞋面是用布壳子做的,所谓布壳子,其实就是把一些宽大的旧布片一层层粘起来做成的,母亲选择一个开太阳的天气,把木门面板或是木制的八仙桌子,支在院子里,端出魔芋浆糊,一边往面板或是木制的八仙桌上抹,或者铺在一块门板上,在旧布上面抹匀魔芋浆,然后把一块块旧布铺上去,用手掌每处都麻平整、压实,铺一层抹一层浆,再铺布,每张布壳子约莫五、六层布片便可,做布壳子的时候,一定要把一片片的旧布铺展平整地对接粘好,粘满一层后,再粘第二层,做完一板后,放在烈日下晒干,如果遇上阴、雨天,也会拿到火铺上、火桶上烘烤。粘好的布壳子也要经过太阳晒干,晒干后卷成一圆筒捆好备用。用布料做成的鞋底,不但透气吸湿,穿在脚上还柔软舒适。

要用布壳子的时候,也是把布壳平铺在桌面上,放上纸做的模子,沿着模子边沿画上图,用剪刀沿着画的线条,把布壳子剪成鞋面形状。鞋帮子的脚面部分,要剪成倒“几”形状,两边缝上松紧布,这样做成的鞋帮容易合脚,不至于夹脚。为了让鞋面的颜色美观大方,母亲还要在鞋帮的边缘绕一道边条,再用细得不能再细的针脚来缝。缝鞋帮,是最累眼睛的细活。如果眼睛不好,会把鞋口每逢得大针小针的,显得非常难看。

打鞋底也是一项时间用得很久的工作。首先要搓好麻线,麻线是用自留地边上砍回来的麻树条,经浸泡、剥皮,刮掉外表的那层薄皮,留下来的便上麻丝,麻丝就是用来搓麻线的,母亲每晚上,就是在火桶里,挽起裤腿,在膝盖上搓麻线,搓好的麻线绕成一团,像个大大的鸭蛋,搓一阵绕一阵,绕好的线团一个个摆放到一个纸箱里,因为一双鞋底要用很多很多的麻线,所以母亲一有空,不是搓麻线,就是粘鞋底或打鞋底,一晚上,要在昏暗的煤油灯照射下,坐到深

在做鞋底前,先园(缝)好鞋底的边。打鞋底时,母亲戴着老花眼镜,食指上套着顶针,纳鞋底用的都是细麻线,长长的麻线放到地上,穿上针头鼻子,一针一针地缝,一线一线地打,先用锥子打孔,再用针锥,有时针锥进鞋底里,锥不动,要用顶针使劲地顶,使针尖从鞋底另外那面露出来,再用针夹去夹住针尖,用力往上拔,直到能抽出针来为止,每打一针,母亲都把针在头发上蹭一下,引过的麻线,绕在锥子把把上使劲儿地拽几下。那密密麻麻的针脚在她反复的动作之后就留在鞋底上了。针脚的大小和密度,决定做出来的鞋底是否耐磨耐穿。母亲总是把鞋底打得很密针脚很细,因为鞋底的麻线打稀了,穿了一段时间,鞋帮子还是好好的,鞋底会先磨坏了。

做一双布鞋,从捡笋壳叶开始,到上鞋子,整双布鞋彻底完工,大约一个月以上(最快也在半个月以上),特别是打鞋底是个相当慢的手工活,打的时间一长,手指也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母亲手指发麻了,不小心会扎着手指。每次我看到,都十分心疼,对她说道:妈,你别打了,我以后挣了钱买鞋来穿,你就不用这样辛苦了。母亲微笑着说:你长大了,就有媳妇做布鞋了,那时候我就省心了。

许多的夜晚,我是望着母亲那疲倦的眼睛、忙碌的身影而渐渐地进入乡的。所以说,我们那时很护布鞋的,有时走路都很轻,从不用鞋子去踢石子,有时宁肯打光脚板,也不会让鞋底板打湿受潮,为的是减少鞋面的破损和鞋底板的磨损。布鞋多穿一段时间,也是尽量为妈妈减轻操劳罢了。现在我猛然醒悟,母亲做的其实何止是布鞋,她是把她对儿女们的爱和希望,一针一线地缝在了鞋底板和鞋面上,是把她一腔爱心全部倾注在布鞋上面,是要我们长大以后,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改革开放后,手工做的布鞋渐渐地少了。母亲做布鞋的全部辛苦,也成了我美好永恒回忆。30多年来,我穿过从商店买来的各种款式的鞋子,但不知为什么,我总感觉没有母亲她亲手做的那种布鞋舒适、温暖。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布鞋再也没有人做了,即使有,也不是人工做的,母亲做的那种布鞋,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是母亲生命的一部分,它伴着我度过了那寒苦的童年时代,也一直温暖着我的心,母亲打鞋底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现在还时不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