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院记

2018-02-28 17:37 | 作者:文生 | 散文吧首发

羑河纪实之六十九

草房院记

文生

草房院大致在村西南部,处于羑河拐弯的河滩上,地势较村东南部高。

随着人口的繁殖,村子一步步扩张,从老窑院扩为大谷院、小谷院,又扩到村西的台下。再到后来,羑河发大水时极易遭水淹的村东南部也盖上了房子。

早先草房院是村里的穷人和外来户住的,现在只是作为一个地名,成为老辈人的谈资。

顾名思义,草房院这一片的房屋是以草顶房子为主。人们从山上拉来石头打好地基,架上四梁八柱的木头,墙用自己打的土坯垒成,抹上黄泥,房顶上架的是草顶。条件好的人家,用砖作四柱,房子正面的土坯墙用白灰抹。

解放后,一部分地主和富农被赶到草房院住,一部分是贫雇户为了革命而住。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石林黑塔村小学念二三年级时,曾在村里西边的一个教学点上学。教学点是五十年代建羑河水库时的指挥部,地势高,可以居高临下地看草房院,有三间房和一个小耳房,三间房中,两个作教室,一个作教师办公室,小耳房平时关着,可用来做饭。本来我们上学时可以走大路,但有时也绕个弯儿路过草房院。

那时草房院基本上没草顶了。草房顶上的草过几年就得换,一般人家趁机换为炉渣伴白灰打的平顶,也建了围墙圈了院子。我们那时烧煤的人家,不在炉渣上倒垃圾,炉渣干干净净的,谁家要用,可以过来把炉渣掏走,很多人家的平房顶,就是用长时间掏百家的炉渣打出来的。

村里有六个队,前三队在村东,后三个队在村西。

在我们村里,村西先盖起了砖房子,盖的好和规则,草房院也是。村东盖的房子,比如我家门前的房子,因地势关系,盖的就晚和不那么规则。

村西的人说,我们虽然穷,可一张白纸,好画最美丽的图画,同时我们思想觉悟高,抓革命,促生产。村东的人说,啥子觉悟高,还不是胆子大闹的。

当时村西比村东好,一个是劳动态度好的人相对多,说实在话,别看一些人成分不好,可种地确是一把好手;一个是想方设法办了小企业——办木器厂、砖窑、缝纫组、印染(土布)组,组织副业队去城里揽活。还有个别人私下做小生意,记着上了初中后,村里放电影时,就有小学的同学在人群中来回乱穿,偷偷卖小糖果、小干果,一分钱的生意也做。

后来胆子越来越大——

一九八零年下半年,我到公社上了高中后,对村里的事不大了解了。天里回家拿干粮,路过别的村时,见到几个面熟的村人在私下里卖鞭炮,他们示意我们不要和他们打招呼。

次日醒来——

咱村里发生大事了,你知道不?

能有什么事?不就是快过年了么?

不是,里那么大的声音你没有听见?

你不知道我听力不好么?

那俺就不给你说了。

快说,到底是啥回事?

给你说了没用。

你快说呀!

俺说了你可不要告诉别人,你没听说过有人在偷偷做鞭炮、囤鞭炮、卖鞭炮吧?房子都被鞭炮药炸了。

哎呀。人没事吧?

人没受伤。可出了这么大的事,还能没事?

后来大队里费了好多功夫和上面说清楚了后才不了了之。

八十年代初,村里出现了好多倒腾东西的人,如倒卖烟的有不少,那时安阳烟厂出的芒果烟、金钟烟在山西市场上相当好卖,山西市场上河南烟大都是有门子的河南人从烟厂批下烟来,装进大彩塑料袋里(当时俗称鱼皮袋或蛇皮袋),或化肥袋里,伪装成里面包的是被子,坐上火车到太原卖。当然,他们在做地下生意时也会吃尽苦头。比如说,倒卖烟,就得十分机灵,其实跑一趟扣了路费后,也落下不下几个,可也顶在地里干好多天。

现在看起来这不是什么事儿,可当时我们那里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集体办小企业介于合法与不合法之间,个人做小生意干脆就是投机倒把,经常受到打击。其实说起来,那时全国各地都有这种现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没多久,田分了,由队办小企业发展而来乡镇企业如笋遍地开花,个人经商办企业也辅天盖地。

那时,老辈人说,从前,草房院的人在地里死受,渴望的是成为住大小谷院的人家;现在是草房院里的人到处乱跑,渴望的是把土坯房翻盖成砖房。总之,人们说草房院人是最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群体。

我在上高中时,就有不少家住草房院一带的同学在复读,后来也有考出去的。那会儿在学校里念高中的,村西的孩子比村东的孩子多。

有一个同学,家里条件不错,某次回村拿干粮时,他骑着他家新买的飞鸽自行车带着我,上坡时下来推着自行车边走边聊:

我说:念书不容易呀,没听人家说,高中三年下来,起码半个大院子没了。

他说:那是,所以我们往届生比你们压力更大,必须更加努力。倒是你这个应届生不这么努力。

我说:听力不好,跟不上,有时我觉着还真不如回村里种地。

他说:这样你多下功夫才好。做事要看长远,看眼前是一时不如种地和做小生意的,可多年后咋样呢?

前几年看到某位父亲在网上公布了自己的盘算:上大学四年下来,起码八万,用这时间打四年工,起码八万,一来一去起码十六万,用这作资本,加上四年的工作经验,起点就比刚毕业的大学生强多了,还有大学生毕业后找不上工作,以及工资比不上民工,所以他反对考上大学的女儿上学。有这心态的人不少,好些初中生不想继续念书而出来打工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也是这个逻辑。这使我就想起当年的事,看眼前是一时行,可是多年以后呢?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不会赞同那位做生意的父亲的看法的,心态是,只要孩子学,那怕砸锅也要供孩子上学,看孩子实在不是学习的料,也要办法学习技术。

后来,这位同学终于考出去了,听说是学医,虽然文凭不高,可起点比农村人高的多,那时国家还包分配,他一出来有了工作和分配了住房。虽然现在看来不如少数人财大气粗,但比起大多数同学来说,他的生活是滋润的。现在当年的同学们都五十岁多了,在农村的,体力早就不行了,可是当大夫的正是好年华,而且是越老越吃香。

还有一位同学,没考上学,但几年后当村人们开两轮或三轮小拖拉机为拉货生意而自相杀价时,他开上了四轮大汽车,生意不错,主要是当村干部的父亲结下的人脉和自己上高中时认下的人脉。农村实行责任制后,和许多村一样,村里也兴起了盖房子,在好多人思想还停在淘百家炉灰渣打房顶时,他就想到了去拉城里锅炉灰渣,后来凭车大拉大石头、大木头、水泥预制板。当然,这生意一看就懂,车好买,可人脉在那里?我们那会儿的高中学习紧张,但还是常聚在一块儿谈天说地,学习上互相帮助,故我们那会儿,高中时期成为学生时代关系最为紧密的时期,不似现在只管学习,高中时期成为学生时代最为疏离的时期。

现在草房院和村里的大、小谷院、老窑院一样,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空闲了不少。

草房院记录着时代。以前是贫穷的象征,后来是革命的体现,继而成为思想解放的一个缩影,再成为城镇化后农村凋谢的表现。

以后呢?和村里的其它院一样,成为游子们原生态的乡愁记忆

羑河纪实系列均为原创

2018年2月23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