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走失,旧梦犹在之四——拜年

2018-02-13 16:58 | 作者:艳阳天 | 散文吧首发

岁月走失,旧犹在之四——拜年

(克勤原创

拜年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重头戏。老式拜年讲究“天地君亲师”。黄天在上,大地泽恩,要先拜。祖先荫庇子孙,源远流长,也要先拜。这些拜光拱手作揖还不够,须得铺上拜垫,跪拜叩头。据说先前对先生也是要磕头的,后来不知怎的能拱手作揖就算有礼信的了。至于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互相抱拳握手,说一声新年快乐、恭喜发财,这仪式就简单多了。本来,拜年就是通过拜的仪式,把未曾时常亲近问候的有关各方和亲朋好友,统统清候一遍,以强化联络加深情义。既为过往做个了结,也为今后铺好道路。这也体现了先人的慈和智慧。

过了腊八就是年。所以在年初一之前,也是可以拜年的,这叫拜个早年。具有仪式感的正式拜年,在大年初一到初五。过了这个时段拜年,叫拜个晚年。最晚可以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叫做“有心拜年十五不晚”。可见祖先在设计这个拜年仪式时,是很宽容人性的。给那些因种种缘由没能按点拜年的人,留有充裕的时空,不至于因此失礼。

时候拜年的情景是最难忘的。大年初一早起,穿好新衣,特别要穿上长衫。洗净手脸,先给天地祖先磕头。这个是没有实惠的。再给父母拜年,虽不磕头却可以得到“利是”——用红纸条封的三角、五角的“红包”。然后打开大门,放串鞭,这叫出“天方”。接着就出门到叔叔伯伯家开始满湾拜年了。这个拜年还有个说法:拜年拜年,糍粑向前;双手一拱,糖茶一盅;屁股一翹,糖砣米泡。光到叔伯家拜一圈,糖水就顶了喉,米泡等就装了一长衣兜。我们湾子有二百来户,一圈拜下来,得一个多钟头,糖果等要送回三四兜。等过年开学后,要当零食吃个把月。

拜年是有时序的。初一的拜完乡亲,初二的拜舅爷,初三的拜岳父,初四的拜表亲。初三的我就有节目——要给搖篮亲的岳父拜年。岳父是放排鸭的。俗话说,懒得无法放排鸭。岳父长年在外,过年也不落家。解放那年,岳母因嫌他头上有癞痢,跟他离了婚。家里就剩个“亲奶”(岳父的母亲)和只在远处瞄了一眼的细“准媳妇”。临行前,母亲交待:亲奶烧的“茶”,凡鸡腿、鸡块是万不能吃的,要回碗,她还要待客。豆丝和糍粑是要吃尽的,这个不好再回锅;如有瘦肉和鸡蛋,应该是可以吃的。碰巧的是,每次都有鸡腿和两块鸡肉,就是没有瘦肉和鸡蛋。有一次我忍不住用筷子把鸡腿杵了两下,试到硬硬的,好象是生的。糍粑倒是有两大块,每回把两块糍粑和豆丝吃完,回家最少两餐不能吃东西。

我这还不算是最遭孽的。有一年初三的,我隔壁井哥家里来了个少年拜年。提两盒京果,进门先拜了天地祖先,走进厨房见到井嫂子倒头就拜:祝岳母大人身体健旺。起来又问岳父大人在哪,要去磕头。井嫂子先是一愣,后连忙扶住少年,到客厅让坐倒茶。并用排骨汤下豆丝糍粑,吃完才细问根由。原来,腊月里少年才跟我湾叫细女的女孩订亲,急急忙忙“过路”(准女婿第一次到女方家走动)时,才认过一次门。好象就是这家。听完了,井嫂一笑,提起果盒说,儿哎,你岳母在后面一家,我这就送你过去。——这事一直笑到少年娶媳妇才止。

现在,年还在过,拜年就是另一回事了。客气的寄个明信片,近时连这也省了。电话、QQ、微信、短信,搞个群打群发,几分钟拜遍全世界。亲情呢,真诚呢,温馨呢,对不起,早已随电波远去了。至于以拜年为名,搞明堂,行贿腐败,这就是黑色幽默了。

(2018、2、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