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走西口”

2013-04-06 19:57 | 作者:冯卫东 | 散文吧首发

余秋先生在他的《抱愧山西》中说,对山西一直抱着一种惭愧的心情。我能理解文化作为时代讯号的意义,也能够深刻体会一个作为时代文化人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长期持有一种偏知后的愧疚感。《天理民心——当代中国的社会舆论问题》中提到:“强制“一律”的思想一统,在相当长时期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调。这一特殊意识现象更多预示着意识形态危机的到来,因为只要一种意见,只要一种声音,舆论变成全民的宣誓,将窒息全体公民对真理的发现。人人因言落魄,社会也将丧失自律的生机。”足可见舆论在社会意识形态里的确有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警示作用,而往往某些舆论的雏形大多是来自于文化领域里的言论,或者可以称之谓预言家,他们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却不愿与世推移,另一方面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却没有登上政治舞台,或许一开始只能是一种心情和一种声音。

世界级大河—长江,源头也是窄窄浅浅、弯弯曲曲,但如果没有这窄窄浅浅、弯弯曲曲,就没有下游的浩浩荡荡、滚滚滔滔。我相信如果心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在过往时间里它必将唱出如雷咋响般的时代声音。

在贫瘠的晋北高原上,人们过着靠天吃饭日子,在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社会环境了下,在十年九不收的年天年笼罩下,人们困苦就生活可想而知。“穷则思变”为了脱离困境,改变命运,这些山西人不得不铤而走险,离乡背井,到口外谋生。人生在世无非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当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不到保障时,人们往往会蔑视道德,践踏法律,冲破礼俗和一切社会约束来争取生存的权利,而即便是到了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都是能够给以充分认识。庆幸的是这群山西人并没有全如同我们想象中的一样,他们没破门入户、抢掠造反,也没有坐以待毙,苦等干熬,而是毅然选择了口外谋生的这条极为凶险,但绝对有机会险中求胜的路子,用山西人特有的精神开辟了一改变命运之路,从而缔造了一个时代的伟大传奇—“走西口”。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完了电视剧《走西口》之后,被这部戏深深吸引,它仿佛把我重新带进了那个年代,但我却未曾感觉到过它的久远,我知道这便是宿命。让我与这段尘封了多年的故事重新开头,面对这段充满辛酸而又魅力传奇的“走西口”史,谁能不为之起敬,为之神往。今天的平遥县城依旧在过往之中保持这几分矜持,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虽给这座百年老城增添了不少生机,但始终与它本来的繁华相差甚远,乔家大院、田家大院,“日升昌”票号、“复盛公”商号,“汇通天下”、“货通天下” 种种繁华都与那段“走西口”有关的历史都沉淀在了岁月的长河中,直到今天,山西人和王家大院的子孙一样在先祖的荫庇下享受着那份得天独厚的恩泽。

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愈加依赖精神食粮,往往会把一些美好的夙愿都与上苍紧密地联系起来,去坚定地信仰。对于这片曾经孕育了华文明的黄土地来说,对于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黄土地儿女来说,有什么会比“信天游”更能表达对这片土地的信仰。但在所有的这些首流传的民歌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恐怕就是这首《走西口》了,据说它已经流传了一两百年。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走路走那大路的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白了头。

紧紧地拉住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面对着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爱情是否真的能够穿越时空?恐怕只有经历了那些生死之痛,离别之苦,相思煎熬,望穿秋水的漫长等待之后重新相逢的人儿,才能体会的到。

一声“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足以让人潸然泪下,不是因为曲调的悲伤,也不是那难舍的情怀,只是因为这句情真意切的告白,让人想起了过往。

一旦踏上这条走西口之路,就意味着要将要放弃爱情、放弃亲情、甚至放弃生命,去换来寻找简单的活着希望。希望有时候是魔鬼,它会在你无限失望的时候给你重新生活的勇气,但在将要接近新生时面前就成了万丈深渊,那是一种面对庞大未知领域的无能为力感。这种感觉创造性地来源于习惯靠天生存,习惯精神图腾,习惯这种无能为力的长期追求当中,那么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世间上,这种彻底放弃的精神就注定会被担负上这个时代的特殊使命。对于这群可以大难不死,浴火重生的山西走西口的人来说这种使命就是开辟了这条走了无数人,留下过无数人,有着无数过往、无数辛酸的“晋商”之道。它不仅是通往辽阔草原的贸易之路,更是男儿拾起尊严,找回爱情的心路,还是改变贫穷通往富裕的成功之路。

如果说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是对这段“走西口”史的历史评价的话,那么今日风韵犹存的乔家大院,山西票号“汇通天下”的胸襟气度和“诚信” 为本的晋商文化,就是留给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遗产。

昔日走西口的人儿已随着驼铃声远去,山西人的足迹已在中国的版图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不是因为生活在这个物质丰富而精神浮躁的社会里就可以把认识低于社会常态,而是始终不愿意接受时代精神在物质诱惑下一种弱智的卑微。

如果还有一种现象在引而待发的话,便是当下社会中强烈的纯物质斗争和肤浅的安逸追求。没有深刻的别离,就没有落泪的歌,不去勇敢地创造生活,就容易被生活修改人生,失去了奋斗的心,也就失去了看到光明的眼睛。当现象变成呼声,请相信又将形成一种新的社会舆论,会让我们自食其果。

不管是时代错了还是自己错了,既然选择了义无反顾的到来,就应该坚持去创造生活,坚定信仰。

重拾“走西口”的精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