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可以简单到只有你自己

2014-12-20 16:05 | 作者:沙漏 | 散文吧首发

文/沙漏

2002年,我在临街的老商铺里与人合伙开了一间书屋。白天上班,晚上过来看店。华灯初上,街上行人稀少。那个时候没有智能电子产品和Wi-fi,打发时间的唯有看书。

安妮宝贝的书,是店里的畅销书。买的都是些年纪略轻的女生,还因为这个笔名,我一直以为是时下当红言情小说,譬如我初中时候偷偷看过的席绢。

“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就是我们给彼此最好的纪念。”整理书的时候,无意翻到这句,一下子就被有淡淡伤感,却能叩问情的语言力量所吸引,她的坦白,她的真挚,她剥离真实的残酷,她的清冷,她存在于城市里又流离的状态,是20出头的我,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出处。

看她的书应该是在职场的某一个落地窗前,一杯咖啡,一副给人距离感的清冷。她描写的故事,应该是生活之外,撕裂的爱,却又让人为之向往的的勇气,还有对正规的否定。

仔细想想,受安妮宝贝毒害是深的。她文字里有句:“我爱你,没有任何目的。”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原创的,想不到原来是她的。她说“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这些文字的意境,似曾相识,在我的旧作里,似乎都能捕捉到痕迹。模仿也好,创作也好,她的文字激发了我写故事的冲动。那是个愿意去抒发表达杜撰爱情的年龄,年轻的爱情,在没有柴米油盐的纷扰,总想有一种视死如归的决裂。幼稚而又美好

时至今日,才突然认识到,安妮宝贝陪伴着我,也影响了我对于爱情的认识,对于文字语言的把握。那个时候的安妮宝贝,那个时候的文字,触动着那个时候的自己。

渐渐的,结婚,生子,陪伴孩子……,期间看过《莲花》,很是喜欢,而之后推出的《眠空》等,怎么也无法读起。

2014年,安妮宝贝改名,推出《得未曾有》,在书店里翻开多次,并没有购买。第一原因居然是因为她的改名。

“我选择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名字。更多理解是在意会之中,因此无须解释太多。”安妮宝贝解释她改名原因。

而我对于她改名这个事,对于庆山这个笔名,是略觉其矫情的。有这个必要吗?她的新书,她的改名,都是想向读者传达简单、平静的,回归质朴的意境。如果真要追求一种淳朴,那就用回自己励婕的原名,不是更美好嘛。突然对她苛刻起来了。是我世故了的缘故吗?

炒菜、抚琴、拍照、作画、念诗、读经……

这些需要多少空得发霉的时间,这些得需要多少闲情去酝酿?我已经离开她的文字,她的心境很久了。

泛读几页,总觉得书名比内容更有韵味,许多文字过于清淡,蕴含的感悟不算深刻,也不透彻。难道是我心浮气躁?或者,我的生活状态波澜不惊,本身在抗拒平静,所以觉得《得未曾有》,太清谈了?又或者,有家庭工作、女儿,有那么多纷繁事情,怎可把一顿菜放什么料看得津津有味呢,这多少显得矫情。就如我现在无法直视自己幼稚的旧作,想一篇篇删去。

终于还是买了书。

慢慢读下来,放空自己,剔除杂念,不再那么挑剔,只为文字本身而去读。她用句,用白描的文字去讲述,简单或怪异的语言节奏,能放慢思维速率却增加瞎想空间的语言;重要的只是那些喜欢她的人,依旧喜欢,比如我。

对于安妮宝贝来说,作品其实是连贯的,递进的,成熟的。她随着自己的年长,从情感与工作生活状态变成旅行和爱好,最终变为寻访他人,追求简单生活。 不过,在我看来,作品的核心是一样的。她一直在描摹普通人心中向往但又不至于完全遥不可及的状态。

《得未曾有》也许如我一开始评价的,并不深刻。可是,在浅淡的文字背后,会告诉你,生活可以简单到只有你自己。

人越大越孤独,孤独到你觉得曾经以心换之的人与你的契合越来越少;以为越长大生活的空间会越大,好朋友会越来越多,事实上你发觉自己狭小到只能缩在家里,对着一本书。然后,你发现自己不再尖锐,不会因为对方与自己不同而显得大惊小怪,不会因为对方不明白自己而极力解释。人生不是没有选择的。到了人生的这个阶段,可以共处的人都是经过取舍的。哪怕只有一两个了。生活的状态也是可以选择的,哪怕你依然朝九晚五,你也可以用心烤烤饼干。

得未曾有,其实从来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你的。追求简单的本质,是看淡情爱、金钱、名利,接纳生活本身。接纳是接受现实,接受努力抗争却无法突破的现实,然后离开,放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