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筒,那美好的记忆

2022-01-05 16:19 | 作者:政和杨世莹 | 散文吧首发

“绿胖子,路边站,光吃饼干不吃饭。”打一物,一猜就知道是邮筒。提起邮筒,再普通不过了,那时全身绿色邮筒遍布在繁华的路口、村头巷尾,邮局的门口,筒身还注明了开箱地时间。无论严寒和酷暑,它都静静的立在那儿,等着邮递员来开筒,它时刻肩负着为两地亲人朋友传递亲情

那些伫立街头的绿色邮筒,会给很多人美好记忆。那个年代,因为通讯手段单一,一个村、一个单位就一台手摇电话,那时唯一人与人联系的方式只有信件了。来来往往的信笺几乎成了百姓和外界联络的主要工具,邮筒是人们与远方的亲朋好友相联系的最常见的通信设施。老百姓从信件投入邮筒开始,就掐算对方收信的日子,再虔诚的掐算对方回信的日子,邮递员每天打开信筒,信件哗哗往下掉,越是到年底,寄出去的家书就越多。一封信,牵挂着两端的思念等待,因为思念而等待,因为等待而思念,那个时候,老百姓特别认可邮递员这份工作,只要邮递员来了,老百姓盼着的家书也到了,无论头顶烈日或刮风下还是冰天地,邮递员都会按时出现,特别是快过节了,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翘首以盼着远方的亲人捎来一封家书,那时大家只要一听到清脆的铃声,一眼就能看到那熟悉的邮递员背着绿色的邮包,蹬着自行车骑过来,大家激动的迎上来,急切地询问有没有自己的信,拿到信了,有如珍宝般捧在手里,不停地向邮递员说“谢谢、谢谢”,而且总是忙着给邮递员端茶,然后才是小心翼翼地打开远方的来信。那时邮递员是百姓“最受欢迎的人”,因为他们是大家亲情和友情的传递者。

在那个年代,大家清晰的记得思念用在信中表露,还有那高兴事、伤心事、困惑事,大家都会在静中将自己学习、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以及喜怒哀乐的情感在信中一一向对方表达,然后装入信封,贴上邮票,反复检查后无误后方才安心入睡,第二天一早就慎重地将那封信的命运投交绿色邮筒中,当时那种激动、忐忑、不安、期许的心情从那一刻涌上心头,从那刻起,就多了一份期待,添了一份等待。无论春,风风雨雨,每一个邮筒里,也都埋藏着许多亲情、友情、故事,都曾在这里暂地停留,然后,从这里出发,抵达等候的对方。邮筒将一封封载着关爱与问候的的信件从它那里一一出发,准确地传向四面八方等候的对方,完成它的使命,为人们架起的情感的梁。在曾经相当长的时间内,邮筒承载了人们心底那份最柔软的情感,那份最真挚的牵挂。写信、寄信、盼信、收信……如此反复,给人的那种感觉是多么的美好、温馨幸福

随着通讯工具的日益现代化,人们的联络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和直接:打电话、发邮件、聊QQ、发微信……于是,书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情感的方式被人们渐渐遗忘,写信的日子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些曾经的富有者,信件短暂的驿站,温暖了那个时代人,如今遍布大街小巷、村头巷尾的邮筒虽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渐渐淡去,淡出人们的生活,但邮筒是中国邮政的象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依旧履行国家赋予的使命,只是邮筒成了那个年代美好的记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