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赶圩

2022-01-12 08:33 | 作者:政和杨世莹 | 散文吧首发

年关将至,应好友邀约驱车到家乡东平镇赶圩,一到镇上,曾经东平赶圩场景在我脑海中再现。

赶圩就是农村人约定集中到镇上买卖的日子。闽北千年古镇东平的圩日按农历计算,五天为一轮,逢“二、七”为圩日。圩市最早设在铺满鹅卵石的十字古街,有东西南北四条街,四条街宽不过一米五至两米左右,总长加起来不过1000米,狭小的东街最为热闹。圩日当天附近的建瓯川石、建阳的漳墩、松溪的郑墩、政和的石屯、铁山等乡镇的四邻八村的人都来这里进行“贸易”活动,圩市上人挤人成为这个古老小镇的独特风景。

当你还没走到集市内,就已经听到一些摊主“花生、瓜子咯、买鸡买鸭哦、热腾腾的扁肉……”不停的叫唤着,一大早,东平圩市就已经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村民们则是你一伙,他一群地穿梭在圩市内,一阵阵的叫卖声、吆喝声、讨价声交杂在一起形成东平古镇独特的“赶圩交响曲”。

每逢圩日一到,大家一早就在路上相互打招呼:“去赶圩咯”,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圩日当天,农户将自家的产品从山里天没亮就出发了,然后步行一两个小时带到镇上圩日销售,也有商贩把城里的商品运来高声叫卖。

在圩上随处可见穿着干净整洁朴实而本分农民,他们或挑或提着自家的蔬菜、地瓜干、玉米、鸡鸭、蛋、粉丝等农产品来赶圩,在古街边上摆上地膜,放上待售物品,等待顾客购买,在地摆上你可以看到那一棵棵有虫眼的白菜等,这些蔬菜品相虽不好,但绝对是使用农家肥纯正“有机”菜,这些菜摊的大叔大娘有时候会趁摊前没有人,就抽空很认真地把菜一棵棵外皮择干净,浇上水后再放在摊儿上,手艺人则用手板车拉来灶具,支起锅、烧起火膛,卖起油条、包子、馒头、光饼等等,边做边卖边吆喝。圩日村民出来一趟不容易,所以村民们卖完自家物品后都会一次性将几天所需要的柴米油盐酱醋生活用品及副食品补齐带回家,等再赶下一个圩日。

小时候对赶圩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有着莫名的向往,因为去赶圩可以看见很多新鲜的事物,更多的是还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食物。在圩上我紧紧的跟在父亲身后,在各式各样的摊位前面走走停停,父亲秉着勤俭持家、货比三家的原则,认真选购家里列好清单上的生活用品,在一光饼摊位前面,我停下了脚步,父亲见我舍不得走,就知道我的心思,为我买了一块光饼,印象里那个光饼面涂抹一层油,饼内有肉,咬上一口,香脆可口,回味无穷。

“赶圩”的圩日暂,通常在上午热闹非凡,十一点过后东平圩市高峰人流量已渐渐褪去,午饭过后,圩市就散了。

如今随着时代进步、经济发展,想购物随时能去超市、便利店,或是在网络平台用手指点点,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下单,快递员就将你网购物品送上门,真是太方便了。东平圩市早已从古街迁到大街上,赶圩场面也萧条许多,再也没有当年原生态的繁华圩市场景了,缺少那份热闹赶圩的乐趣,赶圩已经渐渐成了人们记忆中的乡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