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澄源高山区的信使

2017-08-06 10:07 | 作者:政和杨世莹 | 散文吧首发

1月28日下午,在澄源乡上榅洋的村路上,笔者见到已六十岁的投递员吴妙盛在塌方路段冒艰难推车前行,在另一条路上,又见到老投递员周李刚冒雨上门为村民送邮件。

澄源是政和县最边远的高山区,在这块曾留下了老一代革命家叶飞、左丰美等足迹的革命老区澄源乡,距离县城62公里,全乡平均海拔890米,是政和最边远的高山区,全乡24个村(场),7600多户,人口3.3万人,就是在这高山区,有两位邮政投递员常年就常年奔走在澄源这块红土地上,一封封书信,一袋袋邮件都是通过他们在风雨中传递着情感的真谛,换来千家万户幸福的喜悦。他们那身绿色的制服与绿色的邮包、绿色的自行车构成一个充满绿色希望的温馨、和谐世界。

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安稳的时代,邮递员那永不停歇的脚步让邮路永不中断。周恩来总理曾题写“传邮万里,国脉所系”,说明通信的重要性。在如今很多政府职能部门力量难及偏远山区的村民眼里,邮局是便民的,乡邮员是可敬的,没有他们,村民们就看不到报纸、收不到信件,听不到山外的声音。吴妙盛,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区乡邮员,一条邮路,一辆自行车,一个平凡的坚守。自1974年走上邮路自今已41年,每天要蹬着绿色自行车,驮着沉重的邮包,顶着风、晒着日、淋着雨奔走在坑里、新康、牛途、双新、赤溪、上榅洋、下榅洋、石壁等15个行政村的邮路上,挨家挨户地投送一份份村民订阅的报刊、信件、汇款单、包裹单。再加上山里人居住边远,乡亲们到趟乡里不容易,所以都习惯让他帮捎点日用品,乡亲们的信任,更让他感到邮路在村民生活中的重要性。41年的朝风暮雨,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他跋涉了70多万公里、相当于走了近30趟二万五千里长征。吴妙盛把青和汗水留在澄源的山区路上,把一个个希望、一次次欢笑、一缕缕温暖带给老区人民。邮路的寂寞与艰辛,个中滋味谁又能说得出?包里装着信件,心里装着老区人民。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每当将信件、报刊交到乡亲们的手上,看到乡亲们欣喜、感动的目光时,他就一身轻松,全身充满了力量和对这份工作的热。吴妙盛说“由于山里信息闭塞,从走上邮路那天起,邮路便成了他的牵挂”,崎岖的山路留下他那一步步坚实的脚印。一封封思念的书信,一声声温暖的问候,都是通过他那不停歇的脚步向山里传递着守候真情与幸福,温暖着远方寂寞的心灵

“送佳音飞骑连万户,报音讯银线达九州”。“一封信,两颗心”,看着邮包内一封封待投的信件,在漫漫的山区邮路上,投递员想到的是责任、是担当。有时为了查找一封错址信,得多花一、二十分钟,甚至几天。他们常说:退一封信,如同退回一颗心,那多么的令人失望,所以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将失望变成希望,为了找到收件的主人,就是跑再多的路,花再多时间和精力也无所谓,当把这些邮件交到用户手中时,那种成功的感觉,对他们来说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1980年走上邮路的澄源乡邮递员周李刚时刻牢记“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邮政服务八字方针,“把事做好”成为周李刚36年来对投递工作的承诺。他常说“在山区邮路上,春天雨水很多,看到外面闪电雷鸣,昏天暗地,路上空荡荡的,但我们作为一名投递员就要为村民服务,就要行走在自己的邮路上为人们送去盼之又盼的邮件,特别是洪灾、霜冻期间,各地山体滑坡,路面结冰,导致部分邮路中断,但我们投递员都把个人安全置之之外,翻山、绕道坚持出班投递邮件,同时我们还要随时克服紧张、害怕的心理,等全部邮件安全投递后,我们才松口气归班回来,家里的老、小才放心”。是啊,雨天,对每个投递员来说都是里里外外全身湿透了,但他们还要保护好邮件,其劳动强度、安全系数大家可想而知。说实在的话,为了做好投递工作,他们常常是春天一身泥,天一身汗,天一身霜。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他们心中首先想到的是用户、想到是邮包内的邮件,总是要想方设法把邮件送到村民的手中,他们才放心。其实吴妙盛、周李刚两位投递员为了村民的幸福,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冬天的凛冽寒风,常年行走在澄源的山区邮路上,他们摔过、伤过、流过汗、流过泪,但他们从不言苦,不言累,他们是澄源最可敬的人。

绿色的邮路在延伸,绿色的信使在行动,邮路没有终点,脚步永不停歇。如今在澄源这块红土地上,吴妙盛、周李刚两位“绿衣信使”用那博大的胸怀,壮志的雄心在平凡的高山区邮路上付出了心血,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但他们无怨无悔,他们继续用爱心播洒绿色通道,继续以脚步去丈量细长邮路,在自己邮路上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用一颗金子般的心书写着人民邮政对澄源老区人民的无限热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