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地窨子

2017-07-09 18:52 | 作者:枞果 | 散文吧首发

地窨子,东北地区渔猎民族的一种简易住宅。

史料记载,东北的满族、赫哲族、鄂伦等民族有“则巢居,则穴居”的习俗。

在绵延的张广才岭大山深处,就藏有许多这种独特的穴居建筑。

去探寻这些渐渐淡出人们记忆的地窨子,是应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许佳栋工程师的邀约。

与许工在蛟河林校所在的平地沟村会合后,便向张广才岭的东大岗进发。

残冬3月,北方依旧大封山。走过一段进山人趟雪踩踏出的小路后,目光所及是幽深的山谷、濛濛的白雪,前方已是无路可寻了。

许工依据山形和沟谷地貌在前面踏雪开路,我们一行十几个驴友沿着许工踩出深至膝盖的脚窝窝儿,踉踉跄跄地跟随着向山上爬行。

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蒸腾的汗水在冲锋衣上凝成一片片白霜。腿脚早已不是自己的了,时不时地一脚踩空,幸运一点的一屁股坐在雪地上,更糟一点的是直接摔进雪窝子里。

艰难地攀爬了3个多小时后,一片赭黄色的大石砬子横亘于面前。

望着高耸的石砬子,实在爬不动了。许工吆喝着、扯拽着将我们驱赶到一避风处。在大家休整时,他才慢悠悠地讲起了我们一直追问的:这儿到底发生过哪些抗日故事

他说:从这儿向上绕过一片开阔的山地平台,那儿就是当年东北抗日联军二军一师在蛟河多处“密营”中的一处。此地树木丛生,人迹罕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战略地位上,西南可控夹皮沟河谷,东北可控蛟河原盆地。抗联二军一师就是依托藏在深山中的“密营”和当地抗日民众的支持,发动了奇袭八家子日本守备队、火烧伪警署等多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当地日伪。

战斗故事的吸引和抗联精神,给了大家继续向上的动力。

踏雪攀爬……

忽然,许工的脚步停了下来。他指着一个大雪覆盖的山丘说:这儿就是一处地窨子。

我们一群人茫然地四处环顾,从疑惑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是:在哪呢?

“看,那儿有一缕柴烟。”我们发现了躲藏在山丘腹中的地窨子。扒开一半裸露的雪洞,推开一扇木门,出现了一个黢黑的大洞厅。待许工点亮松明子,又过了好一会子,我们才看清这半地下半地上的地窨子内部结构,南、北两面是通长的火炕,距炕面不足一人高就是原木杆子交叉拱起的穹顶,四周也没有普通民居竖直的墙面。

如此简陋,当年抗联将士们是如何抵御冬季零下40多度的严寒,又是怎样巧妙与敌周旋和消灭敌人的呢?

面对我们的疑问,许工说:先动手烧炕、做饭,今晚躺炕上咱慢慢聊。

许工挖开地窨子外一小雪包,从里面鼓捣出许多苞米、馒头、鳕鱼和排骨等冻得杠杠硬的食材。经一番蒸、煮、炖,几样东北农家饭菜摆上了炕桌。

饭后,躺在热乎乎的火炕上,酸痛的腰腿慢慢得到了些舒缓。许工讲述了:“大青背截给养”、“罗圈崴子打伏击”等抗联战斗故事和日军制造的“老黑沟惨案”,以及谢文东(《林海雪原》座山雕原型)从抗日英雄变节投降日寇到1946年公审、处决的功罪一生。

早上起来,咀嚼着这些历史事件和一段段传奇故事,踏寻着抗联英雄们往来的山路,那一幕幕红色记忆逐渐清晰地展露在眼前。

虽然硝烟早已经散去,但正是这一处处深藏的地窨子和四周高岗上的瞭望哨旧址,在那个年代为这个民族的抗日将士们提供了挡避寒的栖身之所。

地窨子,在它那独有的建筑躯体上,镌刻着一个伟大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历史篇章。

民族铭记:地窨子。

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日 长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