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山 晓 烟

2012-10-31 09:58 | 作者: | 散文吧首发

桂花飘香的仲秋时节来到了万佛湖北岸的大梅山寺。大梅山寺规模不大,只有四、五间简朴的房屋,里面供奉着大小不一的佛像,供游人焚香默拜,祈福弭灾。寺主释逸仙,俗名黄明益,已83岁高龄,在庙里居住已25年了。见我们到此,老人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述说着大梅山寺的历史。

大梅山寺始建于东汉,历经唐、宋、元、明、清,直至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才逐渐倒塌,成为一片废墟。1999年,黄埔十七期九总队毕业学生,原国军步二团少校作战主任王启超捐资在原址上重建大梅山寺,以晓后裔。寺庙东侧的主峰叫大梅山,海拔200多米。大梅山东南边的小山名曰小梅山,龙河口水库建成后,小梅山成为露出水面的岛屿,被称为梅仙岛,岛上现有梅福塑像、梅仙亭、风火台、猿猴园等景观。梅山得名源于梅福隐居之故。梅福为何隐居梅山呢?据清光绪《舒城县志》记载:“庐之属州县列有五,而地饶,五谷桑麻六畜,林谷深秀,惟舒为最,故来者不远千里,谓此间乐不思故土也。”《庐州府志》说:梅福意欲成仙,超然物外,后人尊奉为梅仙或仙尉。山上原有梅仙祠、梅仙阁、梅仙洞今均不存在了。

虽然我们一行人不是在清晨抵达大梅山寺,难以一睹“梅山晓烟”的景观,但是站在大梅山寺门前,极目眺望,峰峦叠翠,碧波万顷,还是能够想象出昔日“梅山晓烟”那一番景致:梅山地处杭埠河上游巴洋河与乌沙河汇合处,对岸原为梅河镇。梅山秀峰如黛,林木葱茏,花草缤纷,巴洋河碧水盈盈,潺潺流淌,蜿蜒而下。每当东方破晓,烟云笼罩峰顶,氤氤氲氲,萦萦绕绕,晨雾笼罩河面,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幽静的山谷中,农家屋顶缕缕炊烟袅袅升起,鸡犬争鸣,语声声,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自然山水画卷。面对如此旖旎动人的景色,南昌尉梅福怎不痴迷沉醉于此呢?梅福,字子真,九江寿人。他“少学长安,明《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梅福为人耿介,为官清廉,敢于直言。据《汉书·列传》记载: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因不满王莽篡权乱政,愤然弃官,隐居梅山。朝廷的险恶,一定深深地伤害着梅福的心,使他毅然决裂于官场;梅山的美景给了他暖暖地慰藉,使他久久不愿离开。难怪明代诗人芒文缜来此游览,见到如此景物,赋七律诗一首:“昔闻仙尉隐兹峰,烟护岩峦晓正浓。曙色朦胧迷翡翠,岚光清沥湿芙蓉。一朝吴氏逃名姓,千载舒鸠托遁踪,此日登临寻古迹,霏霏晴雾起长松。”对这里晴岚护岩、芙蓉含露的绮丽风光作了生动的描绘。清朝散文家凤梅春也在《梅山晓烟赋》中写道:“舒城西去梅山,绿树荫浓,山峰碧岚,长板贯穿流水道,神仙到此也思凡。”梅山因梅福的到来而有了山的灵魂和内涵,成为我县闻名的“龙舒八景”之一;梅福因“梅山晓烟”的美景而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羽化而成仙。在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游览大梅山归来,心中不免有些许的憾意。虽然我们实地考察了“梅山晓烟”的遗迹,但由于受到地理环境、气候变化、人为因素等影响,历经悠悠岁月,沧海桑田,想重见以往的景况恐怕是很难了。正如我县的“龙舒八景”那样,有的景点随着时光的流转,时代的变迁,已湮灭在历史的烟中,归于沉寂;有的虽然穿过层层岁月保留了下来,已变得模糊不清了,只有那依稀可见的昔日流风遗韵和文化积淀,在人们的心目中荡起层层涟漪,构想起那一幅幅秀美迷人的风景。

评论

  • 张剑锋:在哪里必须写清楚,而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仅仅是赞颂,只有说明一个什么才是一篇好文章。加油!
    回复2012-11-02 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