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闺的渴望

2012-03-11 20:52 | 作者:竹海红豆 | 散文吧首发

秋风中的落叶,勾起人们对根的依恋,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国庆”长假,在外工作的儿子回家,我拿定主意,举家还乡念祖,看望叔婶及乡亲,借以慰籍我愧疚的心。相信既便是徒手寒酸,乡情也容我这赤子之心。

那一天,天朗气清,我们乘汽车从邵武城出发,走省道“邵泰线”至“南板”,往“南祝路”到8公里处桥头,左上拐直达乌石村。

路途35公里,山高水长,一路绕山,一路溪流。小车穿梭在山间水泥道上,饱览无限风光。山清水秀、奇峰异石的景色一幕幕闪过;林籁泉韵、虫吟鸣的交响乐悦耳动听;山珍百味、清风中溶合着山气,沁人肺腑,一派原生态美景,生机盎然。

汽车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停下,乌石坪到了,我的目光从一路山水长卷中移出,双脚急切地便要登阶梯,进村着屋。“乌石坪,地无三尺坪”,一句老话道出其名不符实。乌石坪之所以得其名,是缘其附近有一坐很象雄鹰挺立歌唱的鹰嘴崖,崖下蕴藏可制碑文、砚台的乌黑石矿,村落又与其相邻,先祖屋及乌,将村落命名“乌石坪”,昭示后人与山水和谐共存,勿忘本土。

乌石村村部隶属大埠岗镇,是邵武市最高的村部,海拔800余米。村落别有风格,顺陡峻山势,座北朝南,阶层式修建。受地质条件影响,房屋建筑不宜高墙,以木料楼房为主,通风透气,颇有楼阁韵味;村头村尾落差大,约有300米高差,一条800余米长的轴心石节岭连接着村庄上下;数棵胸径佰公分苍天大树,分别把守着村头村尾风水口。熊氏一公之后的100余户人家,在这里世代繁衍,效力社会。

回到家乡,仰视群山,手棒山泉,抚摸一草一木,回味少年时砍柴、放牛、找野味所爬涉的山山水水,联想曾经的“洋人避暑山庄”,比较游览过的旅游景观,一股对家乡独特高山自然风光资源的美感,如暖流涌遍全身。乌石村,犹如玉女,含苞欲放,林下风致,引人如醉如痴,一但开发,惠及乡民,造福万众。

乌石村,似“山海之岛,空中之摇篮”,位于邵武东南面武夷山脉的杉岭山脉主支脉地带,附近有千米以上高山60余座。海拔最高峰撒网山牵道峰山、狮头山、炉平顶等高山,围成以乌石村为中心的偌大空谷,铁洋村、乌石村、溪上村成三角睦邻其中。乌石村在高处,所辖乌石坪、幸佳际,前排、斜树坑、熊家、福泽坑、山坊坑、东溪等8个自然村,分别撒落在山中山的山腰上,平均海拔700余米,站立村庄小丘遥望,颇有“山海有山山中岛,山腰住家摇篮”之意境。

乌石村,集高山景致之大全集。生长在这里,开门见山,出门沐雾、戏水。瞭望群山,峰峦叠嶂,蜿蜒起伏,婀娜多姿,拟人状物,芳草萋萋,茂林修竹,居高望远,心旷神怡。环视群山,山谷豁达,气势恢宏,顿生宽宏大量之念。涉入群山,沟壑丛横,渊涧万道,飞流奔瀑,慷慨激昻,催人奋进。静听群山,细流涓涓,溪水潺潺,山谷回音,给人韵味。晴朗之时,霞光万道,绚丽多彩。阴天气,雾气缭绕,飘然欲仙。季逢雪花飞舞,银装素果。

乌石村,生态旺盛,物产丰富,虽居高寒山区,但得宜于撒网山、道峰山高挡西北寒风和寒流,气温相对不算低。土地肥沃,空气润泽,适应植物、生物的生存发展。植被丰厚,阔叶林带宽长,盛产竹笋、毛竹、松材、杉木、胡杉。天然茶叶遍布,野菇山果、灌木药材、草本植物、飞禽走兽、虫蛙鱼类等品种繁多。四季轮番开放的山花常耍浪漫,更有兰花、山梅花品味高雅。

乌石村,三山鼎立,看群山景色,“风景这边独好”。邵武三大海拔最高山撒网山(1523。9米)、狮头山(1511。7米)、道峰山(1487。5米),分别矗立乌石坪北侧、西侧、南侧,形成壮观的高山风景集群。撒网山,高耸入云,万家灯火尽收眼底,是目睹日出、深山探秘的好去处。狮头山,昔有蓬莱仙境名声,松涛澎拜,鬼斧神工,景点20余处,“三峰庵”佛光普照,冬暖凉,无蚊虫,适宜渡假、旅游、拜佛。古称“道人峰”的道峰山,峰顶一字形,是峰不似峰,道教气息浓厚,也是观光、问道、修身的一处圣地。

乌石村,竹文化深远,以竹致富、致美。乌石村这一高山深处,很早以前,人烟极少。明朝时期,熊氏“雨钱世家”开山始祖,躲逃“锦洋坊”(现‘洋半天’)安生,繁衍十代后,就近迁徙幸佳际,延伸至乌石坪等村落,尊“造田种竹,有危必拯”家训,发展毛竹及造纸业,纸产品远销海内外,民国四年以“永连纸”、“连史纸”赴美国参加“巴拿马百货赛会”获奖。如此以往,造纸聊生几十代。如今,翠绿欲滴的毛竹漫山遍野,形成竹的海洋,在那独占鳌头的红豆杉果丹点下,景上添花,呈现“竹海红豆”珍奇画面。在获得笋、竹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富有景观价值。

乌石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按理说,乌石村这个闭塞的山旮旯,物质、人情、文化等交往都较平淡,但人才却算出众,不同时代都涌现了许多杰出人才。仅现时就有:大学教授3人,博士3人,硕士6人,学士60余,国外留学生5人。究其原因,其一有高山的磨练。在长期艰苦的山区谋生中,乌石村人民以山砥砺坚强,练就出顽强的“山蛮”精神,用勤劳的双手,殷血睿智,使“山”的磨砺变成“灵”,使“蛮”的顽强变成“杰”。其二有长期的家族文化教养氛围。缘于熊姓先祖,在建阳书坊经营印刷业的文化血脉渊源,兼之自产纸张,纸与文化联系密切,仅立书、识字、书写就更为方便,长期以往,一种重视文化、学习文化的文明风俗得已传承光大。其三,受洋人文化的影响。洋人传教士在这里避暑几十年,国外的文明与先进文化理念自然通过生活习惯、物资交流、人来人往、传教等方式或多或少感染乌石村人。

乌石村,曾经的“洋人避暑山庄”,养在深闺期盼开发。由于乌石村自然风光优美夏天凉爽,村民为人热情,早在1907年就被美国传教士和约瑟与多察理选定为夏日避暑、休闲、传教的场所。洋人先后修建了9幢具有西式风格的房屋,其中有160多平方米的礼拜堂,还建有篮球场、牛奶场等附属设施,周边种葡萄藤、桃树、梨树等水果植物。每逢夏天都携家眷及随同传教人员到山庄住上几个月,持续至1949年夏撤离。在这出生过洋孩子,也在这里洋葬过洋老头。尽管从洋人创建“避暑山庄”到现在,已近百年的历史沧桑,但在乌石村人民的守望下,山依旧,水依旧,天然气派的休闲、避暑、旅游资源,仍养在深闺,静候慧眼。

乌石村,我可爱的家乡。昔日的“洋人避暑山庄”,优越的旅游资源,勤劳的家乡人民,在发展的大潮中,乌石村凝聚着渴望,期待世人将目光投向自己。乌石村,相信善聚情缘、财源的仁人志士一定会让你辉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