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寄人篱下志凌云

2012-02-27 17:33 | 作者:墨竹-润泉 | 散文吧首发

文/墨竹·润泉

约10年前,我第一次观看李小龙主演的电影《精武门》时,便被他所饰陈真的精彩武打,一身豪侠及强烈的国情怀所震撼与动容。自此李小龙的英雄气慨便深深的印于我的心际,使我很想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信息。弹指间10年飞去,直至最近,我才比较系统的将李小龙主演的电影、陈国坤主演的《李小龙传奇》、亭所著《李小龙大专》及张小蛇所著《李小龙的功夫人生》看完。在感佩于他将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功夫并将其引向世界的崇高精神和在电影上取得的惊人成功外,令我感怀至深的是他被迫离港赴美留学,寄人篱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那段岁月

“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李小龙亦不例外。

1959年4月29日,李小龙告别家乡和亲人,乘坐邮轮,开始了漫长的海上旅行,赴美留学。本来坐着普通舱的他因出色的舞技很快成为头等宴会厅的常客。随着邮轮驶入浩瀚无垠、汹涌澎湃的太平洋,面对汪洋苍茫的大海和孤寂无依的海,一种孤独感和茫然感在他心中油然而深,久久不能平静。

在香港他是名声鹊起的童星和赫赫有名的打手,而来到美国,他只是万千名来美淘金的华人之一,一个穷酸的无名小卒。现实使他明白: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为了等哥哥来美汇合,他暂住在父亲的老友文世伯家。迎接他的不是文世伯的热情招待,而是向他灌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美国人价值观。工作和学习方面的问题自然得靠自己解决。于是,他出色的舞技便成为维持生计的手段。他开办了一个舞蹈班。收费低廉,学员稀少,这使他深感怀才不遇。

这年7月,哥哥抵美与李小龙会面,而原先相互照应的计划落空,兄弟俩只好各奔东西,他便去了湿润多、凉爽宜人的西雅图。这使得他不得不完全自立。末初秋时分,叔叔周平将他托付给婶母周露比。没想到周露比显得比文世伯更冷淡,对他没有任何热情可言,将他安置在一间三角形狭小简陋的斗室。陪伴他的只有空荡荡的四壁和自己孤苦伶仃的身影。按协议,他必须每天在周露比的餐馆工作4小时才能享受她家的食宿。香港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生活只能在中浮现,成为过眼烟云。寄人篱下、穷困孤寂的滋味顿涌心头,化为他前进的动力和满怀的凌云壮志。

9月3日,李小龙进入当地的爱迪生技术学校高中部学习。他开始了一边在婶母家打工,一边学习的生活。然而,周婶母却以一副冷酷的老板面孔对他,总是满脸阴云的对他指指点点、厉声训斥。为了生计与学习,他强力抑制心中的怒火,尽最大努力做到令婶母满意。逆境催人奋进。自此,他一改以往在港厌学逃学的作风,开始嗜学如命,如饥似渴的学习,进步极快。他开始想办法完全摆脱对家里依赖,于是找到一份在《西雅图时报》折报的工作。

进校仅两个月,李小龙独创的“武术芭蕾”便让师生们刮目相看。因此,他被校方推荐到“西雅图亚洲文化馆”表演。他把表演改为纯粹的中国功夫表演,并击翻上台协助表演硕壮的空军拳击重量级冠军杰西·格洛弗。赛后,杰西和观战的柔道黑带高手谢西·高化、德·巴马便拜他为师,成为他最早的一批武术弟子。

1960年初,李小龙授武的月收入已有100多美元。他仍需在周露比的餐馆打工,但这笔收入可使他辞去凌晨折报的工作。他便利用这段腾空的时间苦练武术。一种朦胧的意识告诉他:即使在异国他邦,中国功夫也大有可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不久,中国功夫渐渐为西雅图学生圈子所认识。他也成为了华裔学生中的小名人。

寄人篱下的这段艰苦岁月,李小龙一面打工,一面勤于学习,一面悉心创建自己的功夫事业。赴美的第三年,他顺利完成了高中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如愿步入大学。1961年,他成为华盛顿大学心理学系哲学科的一名学生。他勤勉好学,又沉湎于武术。第二年,他便创办了第一间“振藩国术馆”,在西海岸武术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他将东西方的哲学融于一身,并运用于武术中,后来开创了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挈领出他武道的旨韵和精华。在他的坚持不懈和努力拼搏下,最终实现了他初入大学时立下的宏志:将中国武术推向世界。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李小龙虽已离我们远去了将近40年,但他的灵魂永远活在人间,激励着一代代有志之士继往开来。家喻户晓的功夫影星:元华、元彪、成龙、李连杰、周星驰、梁小龙、吕小龙等,无不受其影响。成龙说:“没有李小龙就没有我。”周星驰说:“每当我情绪低落,遭受挫折的时候就会想李小龙,睡觉时也会梦见他。小时候喜欢练功夫与拍电影,就是因为想学李小龙”。足可见后人受其影响之深。

QQ:115833877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