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老传奇

2015-10-13 08:34 | 作者:何一夫(天哥在汉) | 散文吧首发

邵老,是大家对他的尊称,他叫邵先尧,宜昌市的军休干部,今年83岁,中等身材,脸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刀刻般的皱纹和斑斑点点的褐色老年斑,走在人群中,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人。

邵老1950年12月入伍,当兵不到3个月,就跟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枪林弹中打了两年零九个月,他居然毫发无损,还立了二次战功。1979年2月中越边境消烟漫卷,他又奉命率部队参加了自卫还击作战,打入越境几十公里,全身而退再立战功,1984年,戍马一身的他告老还乡,1992年进干休所休息。如今他的退休工资近万元,可谓:辛劳一生,终有所报,本可享受老军人应有的尊严与幸福的晚年生活

然而,有时候天意弄人,祸福难测。近年来,邵老的生活却接连发生了一连串常人难以想象的变故:先是老伴病逝,撒下他一个孤寡老人;紧接着是唯一的女儿染上一身疾病:患高血压、糖尿病,滑膜炎,长期住院;女婿患脑萎缩、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最让人痛心的是他唯一的外孙遇车祸身亡,并惹上了与原女朋友家的一系列官司……

很难想象,一个迟暮之年的老人是怎么孤独地每天挺过这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日月星辰;很难知道,他是用什么毅力长年承担起给女儿女婿做饭、洗脸、洗脚、洗澡、更衣等一系列繁重而琐碎的日常起居;很难理解,他是用什么心情托起了世间最凄凉之举――“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生悲痛

然而,他并没有倒下,他用他那瘦弱而衰老的身躯不仅书写了人生的坚强与豪迈,而且还演绎了人世间诸多几乎不可能的传奇。

2008年,汶川地震,他在女儿女婿失业且重病缠身、家庭窘困的情况下,一次性捐款500元并缴特殊党费4000元。从2001年开始,他连续15年资助贫困学生,已有多人考上了大学。2011年以来,他先后为驻地部队官兵作革命传统报告10多场;为党校学员、机关干部等单位作传统报告20多场。2013年,在他81岁的时候,他还被当地组织部、青年干部学院聘请为《年轻干部成长工程》英模导师,辅导1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科级干部。他自编自写《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专辑10期,自写授课教案30余份,身体力行传帮带。他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心,充实自我。”

军休所组建乐队,经费不足买不起乐器,他带领一帮老哥们学着自己做,利用废罐头盒、饼干盒等制作出京胡、二胡、中胡、秦琴、阮琴等20多种乐器,在他80岁生日那天当上了这支“银龄乐队”的队长。他文化程度不高,却自己作词、作曲了《幸福加油幸福来》等7首歌曲,深受大家的好评和赞扬。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居然能组装电脑,运用自如地使用摄像机、照相机、彩色打印机、扫描仪、VCD、DVD刻录机、模板制作软件、刻录软件等,先后为单位编排、打印了《文化专辑》47集,刻录了200余盘光碟。他还是当地社区有名的摄影师、照像师,邻里乡亲婚丧嫁娶他常被邀请无偿“帮忙”,他常说“黄昏晚晴重,老骥壮志浓,老人也有热,有热就发光”。

前些年,他得了血吸虫性肝硬化、房室传导阻滞、多发性肾囊肿、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继而患脑梗塞、半身不遂。对这些疾病,他淡然置之,乐观对待。他没有住过一天院,在遵照医嘱吃药的同时,跑到三公里外的郊区山坡上开垦了一片山地,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蒙蒙亮就上山,挑着粪桶到农家厕所去挑肥,一身屎尿一身汗的干,天黑之前到菜地去施水、施肥,一身黄土一身汗的劳作收晚工。三年下来,他不仅收获了蔬菜、柑橘,送给左邻右舍和邻居们品尝,还收获了健康,肝区阵痛感和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血压正常,肾囊肿再无症状,半身不遂得到完全康复、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到医院复查,医生简此不相信这一结果,说这绝对是个奇迹。邵老如今的生活起居很随性,83岁了,空巢一人,一切自理,每天要喝半斤酒、抽一包烟,说话中气十足,精神饱满,眼不花,腰不驼。他常说“疾病是弹簧,你弱它就强,要想身体好,劳动最重要。”

有一天我与邵老谈心,说到他的人生遭遇,我表示由衷的同情。他说:“我那有不痛苦难过的,但是生活要继续就必须调整好心态。”他还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年他家中被盗,损失两万多元。老婆孩子都很生气,邻居乡亲也无不惋惜,他却一点都不生气,用“阿Q”精神体谅小偷。对家人说,小偷也是受生活所迫、无奈而为之,不偷我家必偷他家,两万多元只当是扶贫了……这些年他就是用这样的心态和精神面对家中发生的一连串的遭遇。他说:“我时常告诫自己要开明、知足、感恩。只有这样,才能在逆境中寻到希望、找到快乐、感到幸福,才能健康长寿,享受新生活的美好。”

望着精神依然矍铄、充满活力;体态依然健硕、敏捷康健,思想依然时尚、宝刀未老的邵老这样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我想起了省军休办综合处袁悦处长对他诗情画意的评价:“瘦小的身材,强大的内心,悲惨的遭遇,不凡的人生”。同时我也在想:现代人都喜欢谈养生,谈健康,谈幸福,谈养老,邵老的人生经历与不凡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值得我们去赞美、去学习、去思考、去品味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