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隋炀帝

2014-06-11 06:36 | 作者:书家 | 散文吧首发

可能由于受评书《隋唐演义》的影响,大家对于隋炀帝杨广的评价不会太高,有的甚至是半点好的映像也没有。可是当我们翻开史书《隋书·炀帝本纪》会发现唐人对隋炀帝的评价:“地广三代,威振八顿颡,越裳重译。赤仄之泉,流溢于都内,红腐之粟,委积于塞下。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其中这评价读来感觉仿佛不是一个人。让我们本着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去翻开历史,还历史以真实。

在我的眼中隋炀帝给我的映像有三种:有魅力、有功业、拥有重大的道德缺陷的皇帝。这三种映像让我对隋炀帝这样一位悲剧人物有了更为深触的体会。

“有魅力皇帝”关于隋炀帝的魅力,我想只要对历史稍有涉猎的,都会感觉到他的魅力。首先便是他拥有高远的理想,他极度渴望将隋朝建成一个“远迈秦汉,与上古三代相媲美”的王朝,他不断的为自己的国家去构造宏伟的政治蓝图。在他的蓝图中充满了一种浪漫主义的气息,让无数后来者难以企及,只得去仰望。其次,便是他的风流倜傥让人着迷,“暮江平不动,花满正开。流坡江月去,潮水代星来。”可以看出他的文采是那样的精湛高深,黄昏远眺长江岸,暮霭沉沉,江水浩淼。“平不动”是水波不兴。江面平坦宁静,江边春花如火,开得满满当当。他写春潮生,江水滔滔。“将月去”,“带星来”将水波激荡,月星交辉的情景写得极宏大,于写景的壮阔中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寥寥四句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江月胜景图。在气势可以说丝毫不逊色于张若虚的那篇《春江花月夜》。他的诗直接影响了唐朝的诗歌创作。他的诗“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可以说他的魅力在众多的帝王中无人能及,也可以说他为后来者竖起了一座高峰,让后人只得望而兴叹。

我们说隋炀帝是一位有大功业的帝王,他用仅仅14年的时间为我们创造了令人拍手叫绝的功绩。他不断的营造大工程,他修建东都洛阳,正式确立了两都制,这直接影响了后来唐朝的政治体制,沟通了东西部的联系。他修建大运河,直接沟通了南北的经济,图片让北方的豪放直爽与南方的文质彬彬相融合。大诗人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不难看出大运河对后代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为了巩固边陲,不惜花众多的财力物力去修建长城。尽管后来唐朝声称不会修长城,可他依然以隋朝的长城来巩固北方边陲,可见隋炀帝修长城是利大于弊的。这些功程仅仅用了8年就全部竣工,这简直就是“奇迹”呀。与此同时,他通过一些行为去构建政治蓝图,这便是他的大作为,从他的作为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那种雄才大略。他通过巡游江都,加强了的南方的控制,更好的巩固了南北的统一局面。他出巡塞北,征服东西突厥,便有了“圣人可汗”的称号,可以说他的出巡为后来的多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他巡视西域,饱受风沙侵蚀,将今天的青海纳入中国版图,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商业的贸易,是当时的长安成为了国际性的大都市,更加宣示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可以说通过隋炀帝的这些大功业、大作为,让我们看到了唐朝兴盛的征兆。

但是,隋炀帝又是一位拥有重大道德缺陷的帝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隋炀帝是有才的,而且才华横溢。但是,他没有“德”,没有道德伦理。这就造成了他的恃才傲物,有才无德。他极度的自负,认为普天之下,在也没有那个人的才能可以与他相比。在他看来人民就是公仆,只有出苦力的义务。甚至他说过:“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耳。”可见在他的眼中杀人是常见的。这是多么的可怕,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独夫民贼”。他眼中的官员亦是如此,他认为,官员进谏是虚假的表现。他为了自己的理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最终导致百姓揭竿而起,他一手创出的功业土崩瓦解。

那么,关于隋炀帝的评价我想有一个词语是最合适不过了“暴君”。不错就是“暴君”,在古代帝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明君--有才有德;暴君--有才无德;昏君--无才无德。在这三类中要说危害最大的便是“暴君”,可以说他有仁君之才,却无仁君之德。可以说在“暴君”统治下的百姓是痛苦的。隋炀帝就是这么一位“暴君”。

在谈到隋炀帝是我们总会那他跟李世民去比较,我们会发现二人是惊人的相似。在出身方面,他们都是关陇贵族集团的中心;在继位方面,隋炀帝是通过仁寿宫政变上台,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上台的,可以说两人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登上皇位,二人的“私德”都不好;同时二人都有着高远的理想,他们都试图去实现各自心中的宏伟蓝图。我们不惊会想,为什么如此相似的二人为何在后世的待遇会如此的不同呢?我想,可能就是因为隋炀帝为李世民提供了血一样的教训吧,如果没有隋炀帝的失败,那么我想李世民可能会走和隋炀帝一样的道路吧。因为他们都是拥有高远理想的强者。

那么李世民在隋炀帝身上又吸取了哪些教训呢?我想就是“人民需要尊重,君主需要节制”。“人民需要尊重”因为他就是在隋末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的,他亲自见识到了人民的力量,他深知人民是不能脱离的,因而才有了那句“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主需要节制”他看到正是由于隋炀帝不懂得节制私欲,才落得如此下场。所以,君主要懂得自律,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自律呢?李世民为我们提出来便是“纳谏”。正因为如此隋炀帝和李世民这样两个如此相似的君主,死后的评价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

就隋炀帝的那些功业来说,给他一个“炀”字盖棺定论,可以说是极度不公平的。可是,历史有时就是如此。但我们又说历史是公平的,因为在他的背后有一个温柔敦厚而又富有活力的唐王朝,今天的历史研究中人们总是将隋唐当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去研究,可以说隋炀帝用他自己的教训去为唐王朝奠基,我想这大概就是历史带给这位悲剧君王的一丝安慰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