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懂金庸的武侠世界了吗?

2014-11-24 23:33 | 作者:书家 | 散文吧首发

近几日,网上出现了这样的一个争论焦点:“金庸的武侠小说恶俗吗?”对此,我感到十分地惊讶,因为我看了十多年的武侠小说,还未感觉到金庸武侠小说有什么恶俗的。在此,我真想问这些人一句:“你到底有没有读懂金庸的武侠小说?”我想,只要是认真研读过金庸作品的人,早已是心知肚明。在此,也就不用我再多言了。

武侠小说被誉为是“成年人的童话”。在武侠世界中,我们可以极尽自己所能,去勇闯江湖,这是何等的快意恩仇啊!在武侠世界中有着许许多多我们所向往的人物。例如,独孤求败、王重阳、郭靖、杨过、令狐冲等,这些人满足了我们对于武侠世界的所有想象,其中的那些精美绝伦的绝招武功,让我们为之痴迷!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我们总会感觉到一种苍苍茫茫的历史画卷。他总是将自己的作品置于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总是将自己笔下的人物与家国情仇联系起来,让我们深刻明白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道理。其实,如果我们细细地品读金庸的武侠作品,会发现其中有着许多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式其他的武侠小说作者所无法拟的。金庸与古龙两位都堪称是武侠写作方面的一代宗师,可是当我们熟读二人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在古龙的作品中,往往是不明朝代,而是主要以个人的那种快意恩仇为主,而金庸的作品中,我们会发现书中的人物在历史的大背景的映衬之下,更加的具有那种为国为民的情怀。这恐怕是古龙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吧!

并且在武功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在金庸的武侠作品中的武功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从《射雕英雄传》中的九阴真经,到《倚天屠龙记》中的九阳真经,再到《天龙八部》中的《易筋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金庸书下的武功有着明显的由道到佛的演变,而且最后金庸的写作更倾向于佛教的武功,这个我们可以从《天龙八部》中对于“扫地僧”的描写,尽管书中对于这个人物的交代不是很明显,不过从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高深莫测。如果要给金庸中的武功排名的话,那么这位扫地僧是绝对可以位列前三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金庸在写作过程中,将对武功方面的刻画是逐渐由道教向佛教过渡,最终在《天龙八部》中完成了这种过渡,这可以说是金庸在哲学修养方面的那种演化经历吧!

在大场面的描写方面,金庸有着良好的掌握能力,可以说是在金庸的作品中,有着许许多多地对于大场面的描写。其中,有三个场面的描写是特别突出的。第一便是在《天龙八部》中结尾部分,当所有矛盾都展现出来,而无法解决是,金庸将所有的一切矛盾都放在了少林寺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积聚了许许多多的武林人士,有星宿派的星宿老怪丁秋、大理国的段正淳、丐帮的游聚贤、姑苏慕容复、萧峰、段誉等一系列武林人士,汇聚少林寺。在这个时候,金庸会用对各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把场面的气氛达到高潮,直到后面扫地僧的出现,将达到高潮,出现了一种出乎意料的结果,让人惊叹不已。第二次是在《倚天屠龙记》中的的一个大场面“六大教派围攻光明顶”的描写,可以说是对场面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这个场面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金庸对于这种大场面的掌握能力。当六大教派与明教的冲突已经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时,金庸再一次将解决矛盾的地方放在了光明顶,当两方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张无忌的出现无疑将此引向了高潮。此时作者将张无忌设定成为一个双方矛盾的调解者的形象出场,张无忌通过与六大派的高手交手,展示了自己身上的所有的武功绝学,让读者眼前一亮,让双方的矛盾得到了暂时的缓和。第三次是在《笑傲江湖》中的当邪教和所有的名门正派的矛盾冲突不可调和之时,金庸将这个场面方在了少林寺,当邪教的任我行来挑衅正派时,由少林的方正大师,武当的冲虚道长,分别对战任我行,最后由令狐冲出面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化解了矛盾,让这个大场面精彩的落幕了。从这些大场面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在金庸的笔下所有的大场面描写都是为解决双方矛盾冲突而出现的,我们在看这些大场面是,认为这一切就是顺理成章的,毫无突兀的感觉 。其实,这就需要作者有着对大场面精准的掌控能力才能达到的。这恐怕也是其他作者所无法比拟的吧!

从金庸笔下的人物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人物的演变。从《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中那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与萧峰式的英雄,到《神雕侠侣》中那种“痴狂”的杨过,再到《笑傲江湖》中那种行走于各种政治势力中仍然“游刃有余”的令狐冲,最后又发展到《鹿鼎记》中的那种浑身都是缺点,而又十分可的“坏才”韦小宝。这些演变中我们不难看出,金庸笔下人物的变化,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金庸笔下人物的多变特色。从那种为国为民的大英雄直到那种充满缺点而又不失可爱的“怪才”,我们不难看出金庸的那种不断地突破人们对于武侠任务的定义。可以说,写到最后,他的心情是无比矛盾的,因为以往的武侠人物都是像郭靖,萧峰,杨过等这样的英雄,而现在却出现了这样一个“坏才”韦小宝,这是多大的落差呀!可是他还是写完了这个人物,因为在他的眼中,韦小宝这个人物具备了人性的基本弱点,是无比地接近人们内心的一个人物。这个演变中,还可以看出,他对英雄定义的改变,更是一种作者自己的一种蜕变过程。可以说,金庸在最大限度地突破了以往人们对于武侠世界中的定义以及对于武侠世界的想象。

从金庸的这十四部武侠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那种写作理念的改变。《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的“成长史”、《神雕侠侣》是金庸的"情书“、《天龙八部》是金庸的”怨书“、《笑傲江湖》更多的是一种作者的从政理念,而《鹿鼎记》则是他的一部”坏书“。从这些可以看出,每部作品都是金庸成长的某个阶段的缩影,是他人生的写照。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体悟到那种”苍茫雄浑“之气以及那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武侠世界。从这几部的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条理念自始至终贯穿之中,那便是”家国情怀“,他总是把任务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让这个任务变得光彩夺目。也许,在写作初期,这种情怀还不是很显著,但是,随着《射雕》三部曲的连续出版,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那种家国情怀。直到《鹿鼎记》中,也许大家认为韦小宝这个人物根本与这不搭边界,但是,只要你细细品读过,你会感受到这种”家国情怀“早已深入骨髓,成为韦小宝这个人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要是熟读过《笑傲江湖》的人,应该都可以看出来,书中的关于”何为正,何为邪“的争论成为了这部书的一种独特内涵。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正邪”的较量与争论伴随着《笑傲江湖》而一直存在。可能,写道最后,作者也未给出结论,有的只是读者们对这个问题的各种看法。这部书号称是金庸武侠中为数不多的从政理念的书籍,被誉为“金庸小说的巅峰之作”。书中的令狐冲以自己的狂放不羁,快意恩仇的个性游走于江湖。他游来于各个帮派,并且是游离于“正邪”之间。通过令狐冲这个人物,我们可以看出金庸先生的这种从政理念。可能,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笑傲江湖》,顾名思义便是游走于各个江湖,活出自己的个性。金庸先生的这部作品把自己对于武侠的全部理解和理念贯穿于其中,让《笑傲江湖》成为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飞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越女剑》)”短的十五部作品,可能与古龙相比,金庸的作品是最少的,但是,这十五部却部部是精品。可能在金庸的作品中没有古龙的那种快意恩仇,没有梁羽生的那种古典优雅,没有温瑞安的那种幻。然而在金庸的作品中,却有着一种其他人所没有的厚重历史底蕴,让读者如痴如醉,造成了“凡有华人的地方,都有金庸的武侠小说流传”的局面。

可能由于“武侠电影电视”的传播,让人们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发生了一定的偏差。可是,当我们深入着些作品是,会发现武侠世界的奥秘。因此说“金庸的武侠作品不仅不恶俗,反而是让人受益终生的”。他所开创的这种新派武侠和那种“东南西北中”的武侠模式是让后代武侠作者所难以企及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