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和医

2014-02-25 08:30 | 作者:安然 | 散文吧首发

人得了病,首先想的是医,其次才是药,之所以颠倒论之,是因为现今药越来越显示出了通天的威力。你只想医,不考虑药,怕是要吃大亏的。乡人都说,买东西要讲价看秤,独买药不用。药价已定,秤杆高了多吃了药 会送命的。也难怪,老辈的人老辈的医讲的是老辈的话老辈的规矩老辈的诚信。若是今天你抱定了老祖传下来的旨意去问医求药,十有八九要上一当。前日地区日报载:某市民购得三副草药一公斤,正正少了两百克,要不是他见药汤变稀,差点掉进迷魂阵。而今,斤少两走上医疗岗位,已不算全新的话题。

假药害人,人所共愤,人人欲得而诛之,真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不说了。就是真药吧,那价格也骇人地昂着高贵的头。一边是政府三令五申,一边是药价我行我素,国家发改委物价局出重拳强制降价了,老百姓还是空欢喜一场。药价是降了,药也同时不见了踪影。百姓正疑惑,它却更名换姓出现于药柜,高昂的头不但没低,又向高处扬了扬,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进我退,你停我扰,颇带些游击战术味道。患者呢?就只能叫得一声苦。感冒发烧头疼脑热,动辄数百上千元,宰你没商量。你喊冤你投诉,请随便;你不服你叫屈,请尽兴。垄断行业神通广大,还怕你不成?你就是如来佛下凡又奈我何?偏偏药这劳什子,不是美味胜似美味,真到了关键时候,不吃不行吃又太贵,世上一片“生不起病”的呼喊声,药贩子们躲在一旁窃喜。某些医德缺失的从医者,道貌岸然地做着丧尽天良的事,赚着昧心钱。什么救死扶伤,什么良心发现?认钱不认人,病恙面前,性命攸关,看你能否顶得住!就叫人想起一句话:生子当如从医者,吃喝皆有人白送,省了多少操劳与辛苦。

医和药的关系紧密无间不消多说,医术再高也得有药,药再灵验也得会吃,它可不是普通的进口货。而正因为它俩团结得铁板一块才更易沆瀣一气。看来,古人将医与药分做两个行当,行医只管诊断病情卖药只管照方抓药,还是有先见之明的。当年诗圣杜甫落魄之后也曾荷锄种药,即时下的药农。尽管他粗通医术却没听说他给人看病。杜甫若能作假行骗,大概不会吃了上顿没下顿。古人恪守的是本分与老诚,决不是行医执照难不难办的问题。唐代还有个孙思邈,医德医术名贯当代,他从不卖药,贫困患者免费诊治,众人礼之,不授。只求礼者于医所附近植杏树一棵。后树多而成林,邈取杏仁充药引免费治病救人,众皆誉之。传说有伤虎求医于邈,虎伤好后志愿做了护林使者,成就了“虎守杏林”一段佳话。直到今天,老中医若得“德披杏林”之誉,是会欣喜的。说到草药,不能不提几个老字号。号称江北三大名堂的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济南宏济堂之所以蜚声华享誉海内外,就是因为他们恪守职业道德,以诚信取信于民,始终做到坚持“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认真审慎态度。膏散丸精选细制,就连药品的包装纸说明书都严格按照老字号样式印刷;用户抓药分包、分号由店员核验后盖章放行。其中济南的宏济堂研制的“东阿阿胶”因其制作工艺精良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宏济堂还规定:凡店员都要背诵《药性赋》、《大医精成》、《黄帝内经》以提高技艺修养品行;要学仁术先学做人,规定录用店员“五不要”:不父母者不要;不忠于朋友者不要;对人无礼者不要;不讲信誉者不要;不讲仁义者不要。宏济堂是行医卖药的药商。厅堂上悬挂的是“但愿天下人无病,哪怕架上药蒙尘”的匾牌。

说起医者之誉,还有几句话。现如今大大小小医所部不乏各式牌匾。什么妙手回,什么医德泽世,什么华佗再生,琳琅满目。是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得而知。三国华佗何许人?时称神医!医德高尚名噪一时,没听说有人给他送锦旗挂牌匾。而今的医者们,凭你的技你的术你的德,配吗?可不要污了好名字。他老人家若是见了你这等承其衣钵者,最后一根胡子也怕是要吹起来的!国家恤民,政府正想办法,文人鼓噪,只算边鼓。敲对点也好敲不对点也罢,只算呐喊助威。总有一天医药困扰为众人所除,只要是病,总有方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