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祭

2014-02-22 08:37 | 作者:心平气和 | 散文吧首发

清明节前回家乡扫墓祭祖,按那里的说法,要在清明的前一天上午完成或简单或复杂的程序,当然我们就是填坟烧纸,缅怀先人,没有别的仪式。听说今年有的地方不烧纸,改为摆放鲜花,一则农村没那条件,二来烧纸就是送钱,不知先人们在那边光景怎么样,如果他们还像在我们这边走时那样,送鲜花岂不是抹黑脸照镜子—自找难看吗?如果他们那里也小康了,送去了钱什么都能买,别说鲜花,就是冰箱、彩电、轿车、手机都能买到。我们买了足够多的烧纸,好在这几年冥币也改革了,万元、亿元那样的大钞都有。

这几年几个扫墓祭祖的日子,我们都在外地,所以几年没回去祭扫,今年联系了家族的亲友,子侄晚辈都回去,有了点规模和阵势,听天气预报说,当天有风,我们有了心理准备和物资准备,人到齐后,我们就坐车向墓地出发了。

这时风就刮起来了,但我心里有数,墓地后面是小山(坨子)挡着,前面全是林带,填坟烧纸不会有问题,可到墓地附近不足500米,我们傻眼了,风刮着黄沙扑面而来,几个年轻人去往四轮车上装土,我们一行顶着风沙,男人拉低帽檐,女人包上纱巾,猫着腰艰难前行。

我不想描述祭扫的过程了,但那情景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开玩笑跟我说,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如果发生火灾,你这退休的林业干部,可就得到监狱里再上岗了。

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不仅是对父母思念,不仅是为逝去的先人。还为那肆意横扫的狂风,那风中裹挟的黄沙,那砍伐殆尽的树林,那赤裸裸一丝不挂的土地,那不会再见到的青山。

50多年前,我小的时候,我家墓地后面和附近的小山上,是铺天盖地的天然次生榆树,我想可能就是这些天然生长的榆树,挡住了风沙,才使平原地区形成了一道道坨子(我们叫小山)。那时我们小孩人少,是不敢到那里去玩的,除了茂密的榆树,繁盛的蒿草,在其间流窜的小动物,飞翔筑巢的禽类,还有蝴蝶、蜻蜓、蝈蝈、蚂蚱,叫人避之不及的马蜂窝。它们各在自己的领地自由活动,和谐相处。

30多年前,大搞封山育林,防风固沙。我家墓地附近的小山上,把所剩无几的榆树挖掉,全部用机械栽上杨树,几年后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十几年后,屯子的前后山上,全被高高的白杨树所覆盖,绵延7—8华里,为村庄和耕地竖起了天然屏障,气候也发生了变化,风沙无法肆虐,干旱得到了缓解,炎热的极端天气减少了很多,特别是秋季,人们去田里或收工回家,行走在大片的树林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青草和野花散发的清香,已经不觉自己是去劳作,也舒缓了一天的劳累。过天晴,人们成帮结伙挎着筐,到树林里采蘑菇,自家吃不了拿到集市上卖,成为一些人家的收入来源了。

我们坐到车里,车外的风依旧刮,沙继续扬,还不到中午,天却昏黄阴暗,已看不清不远处屯里的房舍了。

我问车上的亲属,这几年树木砍伐为什么这样快?他们笑了,就是为钱呗。采伐的树木可以卖钱,把树根挖掉的土地可以卖钱,就不要说里面还有多少猫腻了,林木大多是国家林场的(个人的和集体的树木早几年就砍伐没了),农民买了这些砍伐后的土地,大多是种花生,一公顷收入万元以上,去掉买地钱,种肥钱,净剩5—6000元。

大片的树林没有了,花生收获后,变成了大片连根茬都没有的裸露得一丝不挂的不毛沙地,风可畅行无阻,沙可随风飘舞,风蚀了土地,沙污染环境,这是天灾还是人祸呢?在利益的驱动下,为满足一些人过度放纵的财富欲望,人们这么肆无忌惮地向自然界疯狂掠夺,会有什么后果呢?想想叫人不寒而栗。

很多历史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有的地方为了得到耕地,大量砍伐树木,而成为了不毛之地,并改变了当地的气候。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

我一直以为,环境保护是城市的事,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实并不如此,那些沙尘暴天气的根源在哪里?PM2.5的颗粒物有多少是尘埃中来的?当然这些不是我能说清的。但广大农村面对大自然,如果毫无敬畏之心,无休止地进行掠夺式的开发,最终会遭到毁灭性的报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本来回去祭祀祖先,写篇祭文,寄托哀思,不曾想青山也已逝去,且那样的惨烈,那样的悲壮,发出如此微弱的声音,是为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