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衡山

2018-06-22 09:31 | 作者:山不厌高(榆林张新山) | 散文吧首发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衡山命名,据战国《甘石星经》,因其位于星座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曰衡山。

衡山,中国著名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火神祝融,民间崇拜,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南台寺金刚舍利塔。

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祝融峰,衡山最高峰,为纪念人文祖先祝融。"祝融峰之高"为南岳风光"四绝"之首。常年烟云烘托,群峰叠衬,矗立于湘南盆地,地势相对低洼之怀,显得峻极天穹。大文豪韩愈《游祝融峰》赞道"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黄庭坚写道:"万丈祝融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此处尽揽群峰,看日出,观云海,赏景最佳去处。登上"天阶"可直达祝融峰顶祝融殿,为纪念祝融火神功德而建。隋以前有建筑,最早为司天霍王庙,后庙迁到山下,更名天尺庵,明代为开云祠,至清乾隆年间改为祝融殿至今。殿宇分为两进,用花岗岩石建成,殿顶盖加锡铁瓦,仍存数十块宋铸造历经千年光洁而不锈铁瓦,堪称真迹留世。天柱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位南岳镇延寿村境内。仰望群峰,高峰扑入眼帘,其上又有两个峰顶,如双柱插天。因奇峰挺拔,形似一柱,撑天立地,故名天柱峰。峰顶圆形平台筑八角垂檐亭阁,高4米,二层四门,花岗岩砌成,为观火警瞭望塔。塔下石壁上阴刻楷书"南天柱石" 四字,浩气长存。回雁峰,衡山72峰之首,故称南岳第一峰。海拔96.8米,总面积6.32公顷,座落湘江之滨,峰名传说有二,一曰:北雁南来,至此越,待来年暖而归;二曰:山形似一只鸿雁伸颈昂头,舒足展翅欲腾空飞翔;古城衡阳也因此峰冠以"雁城"之雅称。千年古刹雁峰寺座落于回雁峰上,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历代高僧曾在此传经布道,寺内设有"寿佛殿",是南岳称为"寿岳"的重要佐证。石廪峰,俗称雷钵底,或叫大岭。其东侧石壁上,两个斜突峰尖,从下面望去,如高耸云天大米仓。峰上名胜古迹很多,如玉清观、陈真人炼丹台、鬼栽石、雷泓、风穴、诵经坛、浴丹泉等。南岳诸峰皆朝于祝融,如拱揖之状,独紫盖一峰,面南挺立。杜甫《望岳》诗:"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岳麓山,南岳72峰之尾峰,融中国古文化精华的儒、佛、道为一体,包容历史思想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岳麓山文化内涵。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岳麓书院,依旧存于山下。山腰有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古麓山寺。古麓山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湖南省佛教发源地及中心。

自然衡山,生物资源、植物资源及动物资源巨丰。高等植物2149种,其中苔藓植物共计152种,蕨类植物221种,种子植物1776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共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金钱松、篦子三尖杉、大叶榉香樟、闽楠、绒毛皂荚、红椿、喜树、香果树、花榈木、野大豆、金荞麦、中华结缕草共1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有金兰、发现了老鸦瓣、药百合、小鸢尾、湖南黄岑等湖南稀见种;还有10多种植物的模式产地:南岳金丝桃、衡山荚蒾、湖南泡果荠、无髯猕猴桃、腺枝葡萄、窄花柳叶箬、毛柄金腰、南岳箬竹、南岳凤丫蕨、南岳蹄盖蕨等。动物资源。区域内野生动物资源正在逐年增加,区域内有典型的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共计有186种动物,哺乳动物33种,类104种,两栖类49种。已记载昆虫有1835种。国家一级保护种有黄腹角雉,二级保护种有灰胸竹鸡、红腹锦鸡、林麝、大灵猫、穿山甲等21种;还有湖南重点保护动物34种。

人文历史厚重。南岳衡山之所以被称为"文明奥区",有着远古而悠久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传说祝融最早发现保存和使用火种方法,使黎民率先告别了茹毛饮血原始生活,熟食和照明推动了衡山原始文明。作为"火正官"的祝融,就是观测天象以利农时。古时,南岳为华夏观象制历中心,黄帝、颛顼、尧、舜均制历于南岳,后入主中原,夏禹制"夏历"也在南岳。众多学者推测,南岳山禹碑,即大禹运用天文气象指导农耕和水利建设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在南岳及其附近地区发掘上千座古墓葬,出土一大批先秦时代文物,发现74处殷商和周代文化遗址。最为重要是属于新石器时代南岳彭家岭遗址,见证当时灿烂文明。以南岳衡山100千米为半径,在耒阳发现了耕种工具耒耜,在嘉禾发现了改良稻种,在衡阳发现了嫘祖墓(嫘祖是黄帝妃子,相传正是她发明了养蚕和纺织),至于蔡伦发明造纸术更是锦上添花。南岳悠久山岳文化、祭祀文化、农耕文化为湖湘文化形成提供深厚沃土。最早将南岳衡山称为"文明奥区"是明湖广提学副使管大勋。现"南岳衡山"牌楼为1988年重建,正面"南岳衡山"为刘海粟书,背面"文明奥区"为吴作人书。

佛教文化进入南岳比道家约迟200多年,最早到达南岳惠海、希遁,在梁天监年间,后慧思则于陈光来岳。慧思传弟子智,后传至章安灌顶,法华天宫,荆溪湛然,形成天台宗(亦名法华宗)。南岳慧思,被尊为天台三祖,智为四祖。此宗学说,远传日本,流布甚广。南禅六祖惠能,则于广东曹溪传法,衍为来南岳的佛家最重要宗派。惠能传法两支:一称南岳;一称青原。南岳代表人物为南禅七祖怀让,住南岳般若寺(今福严寺),开宗受徒,传马祖道一后再先后传承,开成沩仰、监济两宗。希迁住南岳南台寺,辗转传法药山、云岩、洞山、曹山而成曹洞宗。另传文偃、文益,则分别形成云门、法眼宗。南岳怀让两宗(沩仰、临济),青原行思(石头之师)三宗(曹洞、云门、法眼)合为五宗,佛教史上称之为"一花五叶"。以后,监济六世孙石霜园禅师,又分杨歧、黄龙,故亦称"五叶七宗"。以南岳为中心,禅宗传承弟子遍天下,远至日本、朝鲜。

禅宗文化为南岳佛教文化文体。其后净土宗承远、日晤、法照,律宗惠开,华严宗惟劲等陆续南来,佛法更宏,佛家文化更盛。王夫之《南岳赋》就是写南岳佛家发展盛况。自南北朝至唐代,南岳惠海、慧思、智、大善、法照、惠成、大明(惠开)等18僧人,被誉为南岳18高僧。他辈如慧思、智法照诸僧,先后分别当上了梁、隋、唐几代帝王国师,备受崇信。不少僧人,受帝王封谥,朝廷大吏,墨客诗人,与南岳僧人交往,赋诗论道,历代不绝,唐朝尤盛。柳宗元则为大明和尚、及希操和尚等人作碑铭。唐代诗人温庭筠等均有诗赠南岳僧或寺。宋代朱熹、张栻,明代湛甘泉、王阳明、罗洗先、邹东廊诸家理学,亦在不少地方融合玄学与佛学宗旨及其经论。南岳禅宗主张"顿悟",所谓"心即是佛。禅宗主张极容易为人所接受、修持,而使整个宗派得以发扬光大,教徒遍天下。

佛教文化,国际交流活跃。日本僧人梅晓曾向南台寺赠《大藏经》一部,梅晓即系曹洞42世宗徒。金碧璀璨,安堵穹崇。比岫联香,接宇闻钟。花成蹊,白云在封。崇楼叠阁,富丽堂皇。建筑艺术与绮丽山川相结合,熔入南岳特有文化里。南岳历代僧寺约有150座,比道观有五、六倍,可见其盛。几经战乱,南岳寺庙至今尚存12处,目前对外开放有祝圣、藏经殿等5处,先后举行开光法会和传戒盛会、学术研讨会,规模盛大,活动频繁。

道教文化,繁华似锦。东汉末期道家张道陵最早进入南岳,自天目山游南岳,谒青玉坛、光天坛,礼祝融祠。其后则为皮元与王谷神。司马炎封王谷神为太微先生,皮元为太素先生"。汉至魏晋,道家热衷炼内丹,即今所谓气功。烧丹炼汞为外丹,即药物,为古代化学。今南岳紫盖峰下弥陀寺废址右侧的巨石上刻有《还丹赋》,该赋对炼丹之道作了许多阐述,即系魏晋时期道家的手笔。道家南来,炼丹技术及其药学固然深有影响,但道家思想、文化,在人们中影响却更深。后于皮、王两道士来南岳,注《道德经》,传播《黄庭内景经》、《太上宝文》及《五岳真形图》,使道家玄学与神仙之说,深入人心。符录谶讳之学与南楚原有巫贶之术相融合,在南岳一带行道设教,一直未绝,庙会、赛神之风至今犹存。至于神祠道庙之盛,更于此始。他们术动帝王,道干卿相,信士满民间。南岳道观,自晋初有栖真观、南岳观,以后各代多有兴建,唐代最盛,多至28所。红墙碧瓦,绿树浓荫,名山小筑,风物极佳。道观多,道徒也多。道家文化也就更相应地渗入到各个领域。文人与道家往来唱和,也构成南岳道教文化的一大特点。唐守诗人、名士与道家有交往的颇多。唐宰相李泌,早年隐居南岳时曾师事道士张太虚,唐吏部侍郎赵橹则为刘元靖撰《广成先生传》,太子少傅卢又撰《广成先生石室铭》。韩愈则为南岳道士轩辕弥明《石鼎联句诗》作序。唐诗人储光羲等诗人均有诗寄南岳道人或道观。不少文化教养较高玄学修养较深道士,亦纷纷著书立说,南北朝徐灵期著《衡山记》,是第一部纪述南岳专著。

衡山寿文化源远流长,宋徽宗御题寿岳巨型石刻,现仍存于衡山金简峰皇帝岩。康熙皇帝亲撰《重修衡山庙碑记》,历代史志也常以比寿之山、主寿之山等称历代衡山。"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出自于《诗经·小雅》,"寿比南山"中的南山就是衡山。南岳是中国五岳之寿山,历来为祈福、求寿之圣地,。人类人文始祖、南岳主神祝融氏生息于南岳衡山,是主管人间福、禄、寿之神。关于南岳历史记载颇丰,《春秋元命苞》、《开元占经》、《春秋感精符》、《费直周易》、《唐书天文志》等许多古代典籍,都有南岳称为寿岳的记载。《辞源》即释"寿岳"为南岳。自汉代起,南岳即有"寿岳"之称。南岳福严寺有一幅名联:"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唐代诗仙李白诗云:"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南极老人星"即寿星。南岳衡山寿文化历史灿烂,氛围浓郁。用"寿"字或化用"寿"字命名比比皆是,万寿宫、寿宁宫、寿涧桥、寿涧溪、百寿亭、延寿亭、延寿村、寿佛殿等寿文化遗迹无处不在。南岳大庙是集南岳寿文化之成的建筑,显眼处满目是"寿"字,屋檐上、横条柱上,装饰架上到处都能看到"寿"字,而御碑亭的楹枋上更是写有100个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故又名"百寿亭"。重要原因就是南岳衡山拥有适合养生健身、益寿延年自然条件。

衡山书院文化始于唐肃宗时,邺侯李泌赐隐于南岳烟霞峰下读书论道,居处藏书极为丰富,其子李繁为随州剌史时,在南岳建南岳书院(现名邺侯书院)以作纪念,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书院。南岳书院数量众多,在全国居第一位。曾国藩《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中写道:"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以肃岳故也。"据《湖南通志》统计,光绪年间,在现南岳区范围内,先后共有邺侯、卢潘、集贤等书院17处。宋代胡安国父子在南岳书院讲学,后张受业于胡氏父子,发扬程、胡之学,朱、张之学在此合流,形成有名的"湖湘学派",推崇国主义和"经世致用"哲学,故南岳是"湖湘学派"发源地。到明代王阳明、王宗沐等先后在文定书院、甘泉书院讲学,于是宋、明"理学"、"心学"在这里得到较大发展。明末王夫之则集其大成,批判朱、王两种主观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理学),高举朴素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大旗,影响后世,极其深远,谭嗣同赞誉其为"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名人诗记与衡山结下深缘。李白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对南岳向往已久,于肃宗乾元元年秋取道长沙,溯湘江而上,以游衡岳。《游方广寺》诗是:"圣寺闲栖睡眼醒,此时何处最幽清?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描绘正是名山古刹深秋景况。李白遇赦,第三次到湖南。在武昌写《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诗前四句:"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杜甫过衡山时,作《望岳》著名诗篇。"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后杜甫被迫南下衡州。写下《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朱凤行》二诗。借描绘象征南岳的朱凤,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奸邪恶人的怨恨。

山地特产种类多而丰。南岳山云雾茶历史悠久,陆羽《茶经》记载:"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县山谷。"在海拔500-1000米之间,南岳拥有7000多亩茶园。这里终年云雾缭绕,平均雾日达251.5天。云雾作幕,烟霞为幔,种植出来的茶叶,得灵炁之氤氲,茶叶尖细纤长,色泽翠绿,香气浓郁,频饮此茶则气力强,乃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观音笋为南岳特产风味食品。南岳山高多竹,山上寺庙宫观僧道多素观音笋,对竹笋菜肴的制作甚为讲究,煎、炒、腌、煮等花样纷呈。最具特色者为油笋,俗传观音娘娘生日的(农历二月十九日)前后,采摘山间一种鲜嫩肥壮小笋去壳洗净,烧煮,取出晒干,置茶油浸泡储存,时愈久,质愈佳。成品呈条状,形成凤尾,色泽淡黄油亮,食时取出,略加盐椒。雁鹅菌。南岳多野菌,品质以雁鹅菌为最。雁鹅菌生于每年农历三月和八月。即鸿雁南迁北归飞越衡山之时。菌色浅棕,形如伞状,小如铜线,大似菜碗,均质松肉肥,用以调汤、烧肉、下面。猕猴桃俗称藤梨子,属南岳野生水果,尤以紫盖、莲花、白云峰一带多。皮褐色,肉淡绿,营养价值极高,维生素含量为柑橘的6至8倍。可治疗多种疾病,主消渴,解热毒、助消化、治泻疾、下石淋,对治疗肝炎也有疗效。经霜后味更甘美,可生食,加工为罐头、果酒、果干、果酱等。

主要景点,集佛教、道教、寿文化、自然风为主,历史悠久,景致闻名。光藏经殿在祥光峰下,是南朝慧思禅师所建。由于明太祖赐大藏经一部,存放寺中,所以称为"藏经殿"。后相继改为祥光寺、普光寺,今叫藏经殿,现在建筑是1933年所重建。方广寺,在南岳区莲花峰下。寺名方广,取佛说十方广布之意。寺始建于南北朝梁,后历经各朝代修葺。寺中有宋徽宗写的"天下名山"四字。万寿大鼎,全称"中华万寿大鼎",是被世界吉尼斯确认"世界第一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寿字最多的青铜器。万寿大鼎是南岳中华万寿坛景区的中心景点,位于南岳衡山的驾鹤峰上。水帘洞位于南岳乡水帘村,距南岳镇4千米,古名朱陵洞,传说与衡阳石鼓山上的朱陵洞相通。水帘洞水源来自南岳紫盖峰顶,流经山洞,汇入6米余宽,深不可测的石洞,水满溢出,垂直下泻,形成瀑布,高60余米,迎来五湖游客,人山人海,蔚为壮观。大善寺是佛教天台宗祖师、南岳佛教开山宗师--慧思大师"唱道之地",位于南岳大庙西侧祝融路。背倚北支街,正面西侧与南岳衡山登山主干道祝融路相望,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东西两翼有禅堂、道德堂。南岳大庙在南岳镇北街尽头,坐北朝南,后有赤帝峰,前有寿涧水,庙址呈长方形,总面积达十万平米,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建筑物。正门叫棂星门,牌楼式建筑,由花岗石砌成。左右各有东西便门。

衡山开发历程,历代重视,缓慢坎坷前行。汉代以前,是南岳萌芽、产生并逐渐成长的阶段,仅具备"名山"的性质,尚未完全形成旅游地的功能和格局。周朝时在山顶建祝融庙,山下建"明堂",秦代,祝融峰上有祝融君祠。至汉武帝,按当时国土疆域的四至范围重新规定"五岳",引为衡山辽远,道隔江汉,于是封安徽霍山又称大柱山为南岳。江南衡山失去了岳名,被降为"镇",官方文书中称作"衡镇",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隋开皇九年(589年)沼定衡山为南岳,而废霍山为名山,自此,湖南的衡山名正言顺地成为正宗南岳。魏晋时,南岳道教己是宫观林立。云龙峰上有栖真观,紫盖峰下有南岳观,赤帝峰前有华数观,紫霄峰前有衡岳观。南北朝中期,佛教逐渐进入南岳。此后,南岳佛道教共存共荣,宫观寺院竞相发展起来。宋太平兴国年间一年报慈东藏住持僧人省贤,号福严,率领寺僧在寺周围广种杉树,后来把植树范围扩展到附近十数里内的其他山上,共种植10万余株。隋代,南岳衡山为朝庭所封,至唐天宝五年(746年),唐玄宗封南岳神为司天王,遣大臣或守吏祭祀南岳衡山。唐以后,五、宋、元、明、清均因袭之。南岳衡山为帝王所封,受朝廷保,禁止樵牧及经济开发,森林得到较好保护,并继续兴建了大代护量寺庙宫观建筑,逐渐形成旅游地的格局和功能。近现代。南岳衡山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与开发。清末主要是对一些寺观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和增建。民国时期,开始对南岳现代化开发,成立南岳管理局,开始有计划地营造森林,长衡公路通车,道经南岳,为南岳有公路之始,勘定南岳的登山公路,完成南岳至半山亭、磨镜台段。抗日战争时期,周围兴建了专科大学、医院、宾馆、旅行社等,交通得到开发,商市空前繁荣。日军进入南岳进行了大肆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对南岳较为重视,在文物保护、植树造林、兴建旅游设施等方面有所建树,改革开放后,政府开始重新重视南岳旅游的发展,南岳管理局筹资维修福严寺、黄庭观、方广寺,并建立"湖南省衡山南岳树木园",自此南岳当代旅游进入恢复和发展时期。80年代南岳旅游资源得到大规模的恢复与开发,旅游设施日益改善,旅游管理逐渐走向正规,国内旅游人数迅速增长,旅游产业初步成型。90年代至今,南岳获全国首届风景名胜区展览优秀奖,在湖南省风景名胜区"最佳旅游目的地"和"最佳专项旅游"评选活动中双双夺冠,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衡山入选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衡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时至新时代,衡山愈加美丽,宛若璀璨明珠,镶嵌在富饶的湘潭大地,以其独特自然之美,悠久历史之美,厚重的人文之美,欢迎着八方来客,展示着古老、现代、青春的不朽魅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