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文|山不厌高

2018-06-26 08:43 | 作者:山不厌高(榆林张新山) | 散文吧首发

华山

文|山不厌高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中华文明发祥地,中国道教圣地。坐落于陕西渭南华阴境内,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被称"奇险天下第一山",深受海内外华儿女挚、尊崇。

华山有五大山峰。北峰,又名云台峰,海拔1614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居北得名。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峰北临白云峰,东近量掌山,上通东西南三峰,下接沟幢峡危道,峰头是由几组巨石拼接,浑然天成。绝顶处有平台,原建有倚云亭,现留有遗址,峰腰树木葱郁,秀气充盈,是攀登华山绝顶途中理想的休息场所。峰上景观颇多,有影响的如真武殿、焦公石室、长石室、玉女窗、仙油贡、神土崖、倚云亭、老君挂犁处、铁牛台、白云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点均伴有美丽的神话传说。华阴解放前夕,国民党旅长韩子佩率残部百余人逃上华山,妄图凭借天险负隅顽抗作最后挣扎。我人民解放军在华阴群众的帮助下,打破"华山自古一条路"传说,从黄甫峪攀上北峰,奇袭残匪,创造了神兵飞跃天堑、英雄智取华山奇迹。今真武殿前百米处建有六角攒顶飞檐斗拱华山花岗岩圆雕石亭一座,亭中立有解放华山纪念碑一通。从此,北峰又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西峰,海拔2082.6米,华山主峰之一,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历代骚客多称莲花峰、芙蓉峰、莲花山。袁宏道《华山》曰:"石叶上覆而横裂";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诗云"石作莲花云作台"句,均已赞赏其奇秀之美。登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宋名隐士陈抟在《西峰》曰"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象一条屈缩巨龙,世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险道之一。景观比比皆是,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遍布,伴有许多美丽神话传说,尤为沉香劈山救母故事流传最广。峰上崖壁题刻遍布,工草隶篆,琳琅满目。峰北绝顶叫西石楼峰,峰上杨公塔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题辞。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鸿蒙"题刻,是书法家王铎手迹。

南峰海拔2154.9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华山元首"。登临峰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举目环视,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绵,尽收眼底,领略华山高峻雄伟,博大气势,享受如临天界,如履浮云。峰南侧是千丈绝壁,直立如削,下临一断层深壑,同三公山、三凤山隔绝。南峰由一峰二顶组成,东侧一顶叫松桧峰,西侧一顶叫落雁峰,也有说南峰由三顶组成,把落雁峰之西子峰也算在其内。落雁峰最高居中,松桧峰居东,孝子峰居西,整体象一把圈椅,三个峰顶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明朝袁宏道在他的《华山记》曰:"如人危坐而引双膝。"落雁峰传说是因为回归大雁常在这里落下歇息。峰顶最高处就是华山极顶,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绝顶而引以为豪。历代文人们往往在此豪情大发,赋诗挥毫,不一而论,因此留给后世诗文记述颇多。峰顶摩崖题刻更是琳琅满目,俯拾皆是。周围存有许多景观,最高处有仰天池、黑龙潭,西南悬崖上有安育真人龛、迎客松等。松桧峰稍低于落雁峰,而面积大于落雁峰。峰顶乔松巨桧参天蔽日,因而叫松桧峰。华阴名儒王宏撰称松桧峰是南峰之主。峰上建有白帝祠,又名金天宫,是华山神金天少昊的主庙。因庙内主殿屋顶覆以铁瓦,也有称其铁瓦殿的。松桧峰周围许多景观,主要有八卦池、南天门、朝元洞、长空栈道、全真岩、避诏岩、鹰翅石、杨公亭等。

东峰海拔2096.2米,是华山主峰之一,峰顶有一平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是著名的观日出的地方,人称朝阳台,因之被称朝阳峰。由一主三仆四个峰头组成,朝阳台所在的峰头最高,玉女峰在西,石楼峰居东,博台偏南,宾主有序,各呈千秋。古人称华山三峰,皆指东西南三峰,玉女峰则称为中峰,使其亦作为华山主峰单独存在。古时称登东峰道路艰险,今已开辟并拓宽几条登峰台阶路,游人可安全到达。有景观数十余处,东石楼峰侧的崖壁上有天然石纹,象一巨型掌印,这就是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巨灵神开山导河的故事就源于此;朝阳台北有杨公塔,与西峰杨公塔遥遥相望,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所题"万象森罗"四字。此外,还有青龙潭、甘露池、三茅洞、清虚洞、八景宫、太极东元门等。遗憾的是有些景观因年代久远或天灾人祸而废,现仅存遗址。八十年代后,东峰部分景观逐步得以修复。险道整修加固,亭台重新建造。

中峰海拔2037.8米,居东、西、南三峰中央,华山主峰之一。峰上林木葱茏,环境清幽,奇花异草多不知名。峰头有道舍名玉女祠,传说是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又被称为玉女峰。多数景观都与萧史弄玉故事有关。如明星玉女崖、玉女洞、玉女石马、玉女洗头盘等。玉女祠建在峰头,传说当年秦穆公追寻女儿来到华山,一无所获,绝望只好建祠纪念。祠内原供有玉女石尊一尊,另有龙床及凤冠霞帔等物,后全毁于天灾人祸。今祠为后人重建,玉女塑像为1983年重塑,其姿容端庄清丽,古朴严谨。峰上还有石龟蹑、无根树、舍身树等景观,与其相关的传闻都妙趣横生,不同角度丰富中峰内涵,增添中峰神奇与美丽。古人抒写玉女及玉女峰的诗文较多。唐杜甫、唐王翰、明顾咸正均已诗句描写、赞赏。

还有著名景区,多达二百余处。如西岳庙始建于汉代,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的要地,占地12万平方米,始建于汉武帝元光初年,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西岳华山神少昊的场所。历代均有修葺、建设,尤以明清为甚,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形成今日重城式目字结构六进院落的规模格局,系西北地区现存最大的明清风格皇家宫殿御苑式古建园林群落。其规模宏伟,布局严谨,形似北京故宫,素有"陕西故宫"之誉。因在五岳庙中建置最早、面积最大,被称为"五岳第一庙"。建筑相当宏伟。五凤楼建于高台上,高达20多米,登楼望华山,五峰历历在目。正殿灏灵殿建筑为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坐落于宽广的"凸"字型月台之上,面宽7间,进深5间,周围有回廊,气势宏伟,历代帝王祭祀华山多住于此。殿内悬挂有康熙、道光、慈禧所题"金天昭端"、"仙云"等匾额。整个院落林木繁茂,山石嶙峋,饶有园林之趣。西岳庙内碑刻极多,现存后周"华岳庙碑",明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明万历刻"华山卧图",图首附王维、李白、杜甫、陈抟等唐宋名人有华山的题诗和华山图。还有乾隆御书"岳莲灵澍"石额。西岳庙内碑刻极多,现存后周"华岳庙碑",明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明万历刻"华山卧图",图首附王维、李白、杜甫、陈抟等唐宋名人有华山的题诗和华山图。这里还有乾隆御书"岳莲灵澍"石额。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杜甫《望岳》所指便是其关。北接五云峰,南控华山主峰,东西两侧壑深千丈,关前仅有一米完的台阶石径。环周古松苍翠,奇石林立,常有祥云环绕,风光非常迤丽。站关前,北可观锦鸡守玉函奇石,西能望老虎口景观。关内关外登山路两侧铁索上情侣锁、平安锁,重重叠叠,红绳彩线迎风摇曳,为关前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关门城楼始建于唐,明末道士胡真海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及修葺。康熙十八年道士阳隐重修。民国三十四年道士袁高善重修。1955年道士韩法升重修。由于天灾人祸,原建筑毁废仅存残迹。后人民政府重筑关门,形制规模皆佳于前。苍龙岭,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其位于救苦台南、五云峰下,以苍黑色外部和似悬龙般地势而得名。如履薄刃,绝壑千尺地势,使很多游客胆战心惊。最著名就是韩愈大哭投书求助典故,并引发诸多学者考证,给后世留下了"韩退之投书处"文化遗产。长空栈道位于南天门外,是华山著名险道之首。栈道分三段: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20米,宽二尺许,为上段。折而下,崖隙横贯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须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为中段。再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须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古往今来,历险探胜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文士名流,多有记述传世。明代李攀龙《太华山记》均有记载。千尺幢位于回心石之上,是华山第一险境。山幢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两边铁链垂直下垂,坡度为70°。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千尺幢"顶端,有仅容一人石洞,当游人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从洞中钻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台,刻写"太华咽喉",形象说明这里特殊路形。台上"百尺峡"为咽喉上段,峡下平台,形如突出喉头。"天井"以下千尺幢,为咽喉下部。此处整个路形如人咽喉食管,既窄又突且长。"天井"口为"太华咽喉"中段,若从此堵住,上下就会绝路。国民党残匪韩子佩曾在"天井"口加一块铁盖,企图固守华山,人民解放军八勇士飞越天险,消灭了据守在这里的一个班的兵力,为增援部队打开了通道。"千尺幢"打通是在汉代。原来的登山路不在今址,而在华山东侧的黄甫峪,即秦昭王令工施钩登华山处,至今在东峰博台下还留有两处石刻。据《七修类编》载,莲峰之路本无路可通,因有人从北斗坪望见猿猴上下于崖隙间,探奇者循猴径而登,才发现了此条登山路。杜甫诗中对"千尺幢"只是简单的提到过:"车厢入谷无归路,箭括通天有一门。"解放后游人逐年增多,道路曾作过两次大的修整。后在千尺幢、百尺峡处,又各开辟了一条复道,分别为上行道和下行道。百尺峡位于千尺幢北,是登华山的第二个险境。"百尺峡"也叫"百丈崖",两壁欲合,却被飞来的两颗石块从中撑开,人从石头下钻过,胆战心惊,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这就是"惊心石"。通过此石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再回头看原来此处卡着两块石头,是上大下小故能安然无恙,所以这颗石头也被称之为"平心石"。韩愈诗中有"俄然神功就,杀气见棱角"的描写。鹞子翻身位于华山东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为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其路凿于东峰倒坎悬崖上,下视唯见寒索垂于凌空,不见路径。游人至此,须面壁挽索,以脚尖探寻石窝,交替而下,其中几步须如鹰鹞一般、左右翻转身体才可通过,故名"鹞子翻身"。近年华山管理部门已对鹞子翻身险道全面整修,凿深脚窝、石阶,多处更换了铁索。游客翻越,难度更大。梯道倾斜,铁链松动,左右摇摆度偏大,不易抓牢。眼睛看落困难。需要手、眼、脚、膝全面配合,不能丝毫松懈,手要抓紧,眼要看准,膝要顶住,脚要踩稳,全神贯注,集中精神,需要掌握身体平衡度。老君犁沟位于群仙观上方,据传这里原本无路,传老子驾青牛用铁犁开,形如耕地时留下犁沟,故被称为"老君犁沟"。当地流传说:"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慢慢爬。""老君犁沟"同千尺幢、百尺峡一样,是登华山的必经险道之一。今在犁沟的右上方,凿成271个石级,两旁铁链下垂,行走较为安全。"老君犁沟"原为"老君离垢"。寓意离开尘垢到达仙境。天下第一洞房。"洞房花烛"中"洞房"一词就源于华山西峰。相传在华山修行的吹箫人箫史和秦穆公女儿弄玉公主在双双驾鹤成仙之前,曾到西峰莲花洞点烛成婚,为姻缘而起的"天下第一洞房"便由此而来。爱情山华山,爱情见证。现在的莲花洞题刻满目,文化氛围浓厚,是游人探寻甜蜜途中小憩之地。近年来,景区管委会连续举办"华山作证"集体婚礼,先后有百余对新人在华山结为伉俪,使古老的爱情之山演绎了完美和时尚。"毛女洞"是"毛女洞下院"简称,位于毛女峰下,因毛女而得名。汉代刘向曾赞毛女:"婉变玉姜,与时遁逸。真人授方,餐松为食。因果获成,延命深吉。得意崖岫,寄欢琴瑟。"宋初陈抟到华山遁居后,也作《咏毛女》诗一首,描写毛女神态:"曾折松枝为宝节,又编栗叶作罗襦。有时问著秦宫事,笑捻仙花望太虚。"后来,关于毛女传说愈奇。相传,"毛女洞"中常有悦耳的鼓琴之声传出,因此,"毛女洞"远近闻名。毛女洞上的"拜斗坪",据说是毛女不知饥寒,每当夜深人静,朝拜北斗的地方。现今毛女洞还存,但因攀登道路艰险,且为荆草所塞,久无人迹。毛女峰下原建有庙宇,称毛女洞下院,当地人即直接呼下院为毛女洞。原建筑毁于文化革命时期,今舍宇为1987年重建。全真岩是华山著名人文景观,属华山十大未解之谜之一。为松桧峰顶向南悬空倾伸的一面巨大岩石。出南天栈道可到达岩下,岩腹间有贺老石室,是元代初年全真派道士贺志真开辟的修身之地。关于全真岩各类史志书籍记载颇多。《三才图会》《华岳图经》存有记载。世上没有神仙,刻字肯定是人类所为,但在这样特殊的位置,上不可上,下不可下,除非悬浮于空中才能可能。古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迄今无解。真武殿,为供奉镇守九州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而筑。焦公石室、仙油贡、神土崖皆因焦道广的传说得名。相传北周武帝时,道士焦旷,字道广,独居云台峰,餐霞饮露,绝粒避谷,身边常有三青,向他报告未来之事。武帝宇文邕闻知大名,便亲临山庭问道,并下令在焦公长春石室石室前建宫供他居住。筑宫时,峰上无土,缺乏灯油,焦道广默祷,便有土自崖下涌出,源源不绝。油缸里的油也隔夜自满,用之不竭。后来人们把涌土之地称神土崖,把放油缸之地叫仙油贡。

轶闻传说纷繁。吹箫引凤、公主修道隐尘乱、白龙潭白龙瀑、无根树、雷神洞、神林、紫柏、五龙潭、观棋烂柯、巨灵劈山等,故事生动,流传悠远,妇孺皆晓。

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华夏之根在华山,民族之源在华山。孕育了中华民族,缔造了中华文明。横阵、龙窝遗址是典型新石器时代遗址为证。著名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道教宫观众多,历史悠久。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汉武帝建集灵宫,唐朝陆续营建宫观,唐金仙公主修道处白云宫,至今遗迹犹存。经宋、元至明道教宫观数量剧增,香火很盛。庙宇最初多建在峰顶,清康熙十六年山洪暴发,庙舍冲毁极多,故清代以后所重建的多改在峪内。宫观典型西岳庙(集灵宫)。建山下十里处,旧址在黄神谷。始建汉武帝时,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曾立《西岳华山庙碑》,言东汉统治者祭华、修庙、祈等事。北魏兴光元年(公元454年),文成帝时已毁坏,便在华阴东五里处的官道北兴建新庙。从北魏开始直至清代,历代人们都不断加以维修和扩建。云台观在华山下,去谷口二里,华阴南八里,为古明堂地,北周焦道广初创,唐天宝年间金仙公主复修。玉泉院在华山张超谷,宋仁宗皇佑年间(公元1049-1053)为纪念陈抟所建,院与玉井潜通,玉泉溪水环绕,故名。院内有奉祀陈抟的希夷祠,祠后曾有希夷睡洞,玉泉院规模是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华阴知县陆维垣所建,光绪时曾为大水冲毁,后修复。解故后,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并扩建。另镇岳宫、玉女祠、全真观、圣母殿、毛女祠、炼丹炉、巨灵祠,多依山而建,结构精巧。华山金石题咏最早见于周剑汉鼎,《古今刀剑录》曾有著述。碑及摩崖石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欧阳修华山题刻进行研究和整理,写出《华岳题名跋》专著10卷,清代顾炎武、王宏撰又将华山石刻收编成册,并辨析真伪。乾隆年间毕沅将华山一石一字,均收于《关中金石记》中。华山石刻以摩崖石刻为主,是一个书法艺术宝库,被誉为镌刻在崖石上的书法博物馆。石上书法,集行、草、隶、篆,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崖上字迹,经多年风剥雨蚀,山洪冲刷,多有被埋没或字迹不可辨认者。现存摩崖石刻330多条。题刻人中的著名有清代胜保、吴大澄、升允,民国孙中山、张大千等。华山诗歌,历史悠久,文人咏唱不绝,变为中国文学一支奇葩。从古乐府《捉搦歌》至唐·吕履恒作《观华山瀑布》,众多诗作,大加称赞华山美丽神奇,流传至今,皆已成为经典。华山论剑,出自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一时风靡全国,乃至海外,而今变成各领域学术交流、发展平台,为国内外团体所服务。

华山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山脉植被面积约130万亩之大,其植被属针叶林、落叶阔叶疏林区。植物近80科100多属200多种。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山地,以油松、华山松、白皮松、栓皮栎、锐齿槲栎、辽东栎、山杨等为主。松栎林带的下部是以栓皮栎为主的阔叶林,小量有板栗、化香、槲树等。华山松林、油松林、栓皮栎林、白皮松林、人工林、马尾松林是华山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在海拔800米以下多是农业垦植带,天然植被很少,多数裁培植物散生于河流两侧或村庄附近,如杨树、柳树、榆树、槐树、臭椿、香椿等。山麓地区有成片或散性的侧柏林。华山用材林主要有华山松、油松、栓皮栎、辽东栎、锐齿槲栎、槲栎、椴树、山杨等。经济林木有箭竹、苦竹、淡竹、杏、柿、苹果、核桃、桑等。药材有苍术、菖蒲、远志、五味子、沙参、细辛、山药、连翘、柴胡、茵陈、天麻、管仲、猪苓、血灵子、生地、金银花、党参、桔梗、黄精等300余种。《溪笔谈》、《本草纲目》及《华山药物志》对此作详实记载。脊椎动物多达204种,昆虫1500种。金雕、豹、黑鹳是华山的3种一级保护动物,二级保护动物则达20种。

华山,集历史、人文魅力于天下,引来无数游客览之,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其神圣道教圣地胤祐,庇护着众多朝拜者善良灵魂。巍巍华山,屹立神州,造福百姓,流放异彩,人间仙境,世界仰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