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里的雪乡

2017-01-12 08:43 | 作者:寒香蝶 | 散文吧首发

江南,在这个季节,下是件大事,大于其他所有的事。“雪动锦官城”,如果一周天气预报显示某天有雪,朋友圈必定首先漫天大雪,与雪有关的人、事、诗、歌、图席卷而来;必定有人开始约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江南的雪,如江南的其他风物一样,“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场薄雪,总是让人意犹未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向往已久的冰雪之旅!

坐在飞往哈尔滨的飞机上,我想我被从小阳空投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季:从摄氏16度飞到摄氏零下24度。

北方的太阳好懒,下午四点不到就下班了,到了雪乡境内已是暮合四野。暮色中,雪乡的主干道——雪韵大街上熙熙攘攘的游客拖着行李箱来来往往,这样的场景多少有些伤感的味道:都是过客!虽然光线不太好,但是“中国雪乡”的石碑下还是有好多游客在拍照,周遭是铺天盖地的泛着电光蓝的积雪。雪在脚下、行李箱的车轮下“咯吱咯吱”作响,街的两边是一幢幢的木质房子,屋檐下都挂着大红灯笼,屋檐上都是厚厚的、齐整的、看上去不太真实的雪。

晚饭后,去了棒槌山栈道。也就五、六点钟吧,天已经全黑了,栈道上幽蓝的灯光全都亮起来了,很唯美的样子。沿着栈道往山上走,不时与不知名的树相逢在栈道上——栈道依山筑成,遇见让不了的树,就让它长在栈道上,而不是砍掉,这一点很让人宽心,人类很多时候太霸道了。走着走着,我们的脚步滞殆了,走不动了,一个真实的童话世界在我们眼底铺陈开来:盖着厚厚积雪的小屋、橘黄色的光晕、屋檐下的大红灯笼、后院里没有脚印的雪地、杂物树墩上各种形态的雪朵……如果院子的后门悄然打开,鱼贯走出几个小矮人,我想我也不会吃惊。那么的静,如果小屋会说话,大概会说:雪乡的冬天到了,我们什么也不用做,袖着手晒太阳;或者盖着厚厚几层雪被静静的做

“我要把这漫长冬至的三更剪下,

轻轻卷起来放在温香如春风的被下,

等到我人回来那夜一寸寸将它摊开。”

是这样的梦吗?

夜空深邃,一轮月亮挂在最高的树枝上,“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雪乡的夜晚冷得清爽,适合褒衣博带的魏晋风流。

栈道走到尽头下得山来,雪韵大街上一条街的红灯笼都亮了,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温馨,人站在灯笼下,脸也变得很柔和。街上的游客三五成群,保安随处可见,让夜游的异乡人很有安全感。街道两边有各种小吃:烤红薯、炖雪梨、冻梨、 冻柿子,特别是马迭尔冰棍,都要尝一尝;还有人家大门口各种造型、动辄两三米高的雪人,都要合个影。一路走下来,也是蛮忙的。

第二天,又去了栈道。栈道比村庄高3、4米,尽管是白天,从栈道上看下去,那些顶着积雪的小屋、屋顶上的袅袅炊烟,还是那么的不真实,朋友圈里甚至有人问雪是不是真的。一道道篱笆墙的影子,印在雪地上,像钢琴的黑白键,有摄影师让客人摆拍弹琴的姿势,也算是不错的创意。静静的村庄,不似其他景点那样喧嚣,一群群穿着厚实的游客,像一枚枚棋子散落在其间,色彩鲜艳、南腔北调。最开心的是那些孩子,一个个像小兔子一样在雪地里撒欢,防风帽、雪服、雪地靴、手套,全副武装的滑雪橇或者雪圈,甚至直接由父母一人一只手拎着滑行,也玩得不亦乐乎。这样的童年记忆,想来毕生不会忘怀,在日后漫长而暂的人生中偶尔会浮现于脑海或者笔端,温暖人世间常有的凉薄瞬间。

回到依然小阳春的家。晨起,月季油亮的叶子上犹挂着剔透的露珠,“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冬天好像依然很遥远的样子。看着烟空濛中忧郁的青砖小瓦,冰雕玉砌的童话世界扑面而来,一夜之间,思念已经如水草蔓延。

能不忆雪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