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跳锅庄

2015-09-15 12:14 | 作者:枚子宣言 | 散文吧首发

德新就要走了,回新加坡。

德新来自新加坡一个喜摄影、拍摄婚纱的摄影师,也是一个喜欢制作各种蛋糕的蛋糕师,然而最终他也是一个坐了飞机到异地,吃烤石斑鱼的大吃货。

他来甘肃已经2个多月了,这次我们一起走了青海大半个地区,走过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拍摄了飘荡在高原峰顶上经幡,也看到了青海湖边在寒风中依然猎猎翻飞的经幡,更看到了在沙漠上的蓝天白云下静默者的经幡;穿过了青海湟北最大的寺院之一的隆务寺,走过热贡艺术之乡的同仁吾屯下寺,最让人难忘的是在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修道的琼寺留宿一。太多的感触,太多的记忆

看得出来,他对这次的行程非常满意。但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在藏区跳锅庄,我们答应他一定到兰州请他跳。

这晚,我们来到一个叫金卓玛的藏吧。这里环境不错,几位藏族歌手唱功也到位。在装饰浓烈的藏族风格的环境中,我们要了一壶酥油茶,啤酒、酸奶等,一边静静地欣赏着音乐,一边翻看着杂志,等待着最后的节目--跳锅庄。

德新显然是第一次跳,虽然此前他在夏琼寺的夜晚给我们表演过他的很有味道的“恰恰”“拉丁”“桑巴”但此时,他还是非常简单地滑动着胳膊,小跑步地跟着转圈,算是完成了锅庄舞的全部。结束时也是汗水满头。他说蛮开心的,下次一定专门学一学。

“锅庄”是藏语“果卓”的谐音,即圆圈歌舞的意思。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和青海的藏族地区。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那撩人心扉的歌曲,那动人的舞姿,是藏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每逢重大喜庆活动都要跳锅庄舞。表演时无任何乐器伴奏,场地选择在锅庄房或院坝,亦或是在田间地头,男女老少,手牵着手,围圈携手共舞。锅庄分舞为大锅庄(藏名达尔嘎底),小锅庄(藏名达尔嘎薏依)。 大锅庄属礼仪性舞类。多为寺庙念经或迎宾时跳。它要求严格,如预先指定领舞者(多为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要求服装统一等等。这种舞具有一定的舞蹈程式,舞步稳重,舞姿端庄、储蓄,表达厚诚之情。 小锅庄属自娱乐性舞类。它不拘形式,随时随地都可以跳,锅庄房、院坝里,甚至劳动场所。小锅庄领舞者可男可女,不受限制。小锅庄内容多表现爱情、劳动、花、自然等,因而活泼,洒脱,长袖挥舞,步伐欢快自如。小锅庄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娱乐性舞蹈。

《锅庄》分农区锅庄和牧区锅庄两种。农区锅庄流行于藏东昌都地区,牧区锅庄(即牧民舞)流传在当雄、黑河和索县等广大牧区。

农区锅庄的结构分两大段,即从慢板歌舞到快板歌舞,速度又有慢、中、快之分。开始时男女分别拉手成圈,轮班唱和,甩脚踏步,唱完后齐声喊“哑”,顿时舞步加快,越跳越快,在热烈的快板中结束。《锅庄》的动作大体可分两类,一类节奏缓慢,舞姿舒展、优美;另一类节奏急促,舞姿热烈、奔放。动作多模拟动物形态,如“猛虎下山”、“雄鹰盘旋”、“孔雀开屏” “野兽戏耍”,注重姿态的情绪变化和表现,这正是藏族人民悍气质在舞蹈中的体现。

牧区锅庄的层次及表演形式和农区锅庄大体相同,但动作差异很大,多在胸前晃手跳跃,前顿步接左、右翻身,顺手顺脚(同边手足)的舞是牧区锅庄的一大特点。

而在一些大都市,现在非常流行跳锅庄.一帮朋友聚餐之后,热热闹闹地步入藏吧,先是要上一壶奶茶,慢慢啜饮,随便翻看几行富有藏族文化字眼的画册,让全身浸泡在浓烈的藏地音乐当中,是一番很好的享受,随之,欢快的节奏响起,来自草原上的藏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就开始亮开嗓子,展开臂膀,扭动腰肢,唱歌跳舞,一刹时就搅动起了满场子的热情。

兰州近年藏吧纷纷登场开张,每每座位报满。人们可以在这里停歇伫足,忘掉都市的生活繁忙与辛苦,融入到欢快的音乐舞蹈当中,找回片刻的放松和激情。

每次到这样的场合,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就滑落到快乐的海洋,身不由己地跟随前面的藏族姑娘或小伙,手舞足蹈地学跳起变化多端的节奏和舞步。

近些年,广场到处也奏响了锅庄音乐,吃饱饭的市民,大妈大叔也都在空地一圈圈地跳起了锅庄,总觉得味道不对,有些糟蹋了藏族锅庄的感觉。然而,它正在以迅猛的态势扫荡着中国所有的城市的空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