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字参仓圣——《黄帝治理学探源》系列报道五

2015-05-18 10:07 | 作者:德慧智尚悊心 | 散文吧首发

s5141636

5月11日,《黄帝治理学探源》采风摄制组来到陕西省白水县仓颉庙,参访“文字初祖”,探源文明载体。

135801

白水县位于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文字学家也认为白水就是仓颉造字的发源地,因为“源泉”的泉字分开来就是白水。

原野苍茫中,矗立着青砖黑瓦、古朴典雅的仓颉庙。阳光透过老柏树,洒落一地斑驳。

135802

绕过古老的戏台,进门殿廊下,是一通黑色的石碑,上面刻画着数二十八个图形符号。石碑名叫《仓颉迹碑》,据说正是仓颉留下的象形文字的本形,正是这二十八个汉字,从此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启了中华文明之薪火。

135803

殿侧,有着几组泥塑,刻画了仓颉从出生到造字的整个过程。泥塑尽头,是一尊仓颉的雕像,他举首望天,睿智的目光似乎穿透五千年,予以后辈子孙们无言的教诲。

135804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其时人民结绳记事,使用不便。仓颉通过观察星象自然和鸟痕兽迹,在慧智双运中,创造出了中华象形文字。仓颉也由此被称为“文字初祖”。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体现着中华民族祖先们的大慧大智。传说仓颉造字通过慧观,他仰观日月星辰,天际变幻,俯察鸟迹山川地理,“内取之于身,外取之于物”。慧观与智观高度统一和完美的结合,是祖先们科学创造文字的前提和基础。 汉字具有字体的全息性和结构的科学性等特点,学习时同时开发左脑和右脑。由于人的左脑管逻辑,右脑管文艺,学习汉字时,“无意”中就在开发人的右脑,使其更聪明。

1982年5月,著名心理学家查德•林博士在全球最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发表文章,通过对英、美、法、西德、日本五国儿童的智商测查数据的比较,用无可辩驳的科研成果,说明中华民族的聪明与汉字结构有着密切关系,也就是说汉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汉字目前还被很多西方国家作为治疗失忆症和老年痴呆症的辅助方法。

仓颉造字,给中华子孙留下了开慧益智的工具,汉字表意不表音,对中华民族的凝聚起着无比巨大的作用。祭拜仓圣,我们内心充满崇敬和感恩之情。

135805

135806

庙后有仓颉墓,墓葬并不大,其上柏树森森,古意悠然。

135807

一墙之隔处,是中华仓颉碑林。为数众多的石碑掩映在花木葱茏中。“中”、“祖”……每一块石碑上,都刻着一个中国文字,同时标明其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的各种写法,让人直观感受到中华文字的历史脉络。

135808

文字,承载着文明。

在历史的另一端,仓颉用自己的创造,让中华文明五千年悠远绵长。

135809

13581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