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孝

2011-05-22 13:37 | 作者:左舍右予 | 散文吧首发

前些日子,听到隔壁几位大婶在谈论各自的儿子,猛然想起了几年前看的一期中央电视台的访谈类节目——咏乐汇,因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主持人李咏与嘉宾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对话,其中一段对我触动很大,让我心潮起伏,澎湃不已。李咏问题的大致意思是听说郑渊洁教子有方,请他说说子是怎样教出来的。郑渊洁没有直接回答,讲了一个小故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利用出国的机会得到了一张“购物券”,买了一台21寸的彩色电视机,当时这可是个稀罕物,于是带着年仅6岁的儿子把电视运去父母家。路上儿子问他为什么不拉回家自己看,他是这样回答的:“爷爷、奶奶年纪大,应该让他们先看,我们还年轻,以后看原子弹电视的机会都有。”第二天,家里吃大龙虾,儿子一个劲地往他碗里夹,并说:“爸,你比我大,应当多吃,我以后吃原子弹虾的机会多的是。”平凡、朴实的言语,真实、感人的生活。这是什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

尊敬父母,使父母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是孝最基本的要求。侍奉双亲,“孝之始也”,因为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是为人子的根本。什么是孝?事亲,明德,立身。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文人志士不断地用自己的行为诠释孝的定义,用自身的举止规范孝的准则。

中华民族孝子贤孙的故事如恒河之沙——数不胜数。孔子学生中有百里负米的仲由,芦衣顺母的闵损;为治母病卧冰求鲤的王祥;三国时哭竹生笋的孟宗,怀橘遗亲的大科学家陆绩;恣蚊饱血的晋人吴猛;涤亲溺器的大宋著名诗人黄庭坚————他们的孝行,感天动地,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三字经》中有一个我们耳熟能祥的故事“香九龄,能温席”。它说的是东汉时九岁的黄香为了让父亲睡好觉,天用扇子把席子扇凉,天自己先温暖被窝。“夫孝,德之本也”。黄香长大后,身居高位,兢兢业业,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办事,深受百姓的戴。他的孝行,名扬后世。“父母教,须敬听”。岳飞的母亲在他背上亲手刺下“精忠报国”,岳飞牢记母亲的教诲,弛骋沙场,鞠躬尽瘁,成为后人祟敬的民族英雄。他的忠义,留芳百世。

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的《背影》、伟大的革命家朱德的《母亲》之所以感人至深,除了字词优美语句流畅等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他们把对父母深深的情、浓浓的爱融入文字。这情真意切的文章,是他们对父母爱的表达,是孝的体现。

孝是什么?是镜,是尺,是灯。辨别是非曲直,照亮人生航程,把握人生方向。优秀的中华儿女始终把孝铭记在心,并不停地使其发扬光大。孝在我们的民族心中生根、发芽,经过代代华夏人的浇灌,已长成苍天大树,浓郁的花香熏陶着龙的传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