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屈原跳江讲起

2008-07-07 22:14 | 作者:木变石的泪 | 散文吧首发

依稀记得在美丽的汨罗江畔,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典的对白: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

千年以来,人们对屈原这位伟大的诗歌鼻祖依旧是顶礼膜拜,奉若神灵。然而长久以来对于他的死,却一直像个谜般困扰着我。倒不是他的死有多么的离奇,而是不解他的死究竟证明了什么,又换回了什么?

在我看来那是一种无视生命的行为。

无可厚非,他是个忠臣。忠君国,体恤民情,一生对国家尽忠尽,遭馋流放两次,依旧撼摇不动他一片全权报国之心。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谱写了一篇篇美丽的华章,开创了中国诗歌的先河,给国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同时他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

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也一直感召、哺育着我们。

然而,他的死呢?算是什么呢?是一种以死明志的坚贞,抑或是一种宁死不屈的凛然?我无言以对。有道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者自清,廉者自廉,江畔老者的话不无道理啊,何故偏要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呢,难道这点道理伟大的诗人都想不明白吗?还是文人孤高自傲的特质自古始然。这不由得又让我想到了近代的另一位诗人海子卧轨的事。仿佛是无独有偶的事,同样是诗人,同样的有着超人的才气,同样的选择用死来抗争,抵触,表明自己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

他们太不爱惜生命了,以至于未加思考就轻易的放弃了。确实,生命如白驹过隙般让人感觉不经意,如日划过长空的流星般让人为之扼腕长叹。然而辩证的说生命又是不屈的,坚强的。

听人说过在非洲有一种叫依米的花,开得十分漂亮,纯白色的四朵花瓣紧密相依,花蕊略显些淡粉色,甚是好看,但它要等5年才开一次花,更让人为之惋惜的是这种花的花期竟然只有一天,一天后就随母植株一并消失了。那时我感动了,就为这花。

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与坚贞,那是一种生命的坚韧与不拔,尽管很暂,但它总算是实现了自我,拥有了让人眩目的璀璨与光华。我开始懂得了什么叫敬畏生命!

由物及人,我想我们是需要反思的了。如今想来,那些年少的记忆亦不复能够承担我现在文字的重量,我也算是对生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屈原之死让人不解,让人叹惋,但同时他也告示了我们:善待生命,敬畏生命,因为生命是个很不屈的东西。

2008年5月20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