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文

2011-03-20 19:51 | 作者:笨笨 | 散文吧首发

淅淅沥沥,却不是“润物无声”,至于它是否“贵如油”,我一点也不感兴趣,我感到全身冷丝丝的,今天一点也不暖和。说不好此刻的心情,只是我知道今晚将要在这里耗费一晚上的好时光了。

不是莫名的不愉快,是自己的自私心理又在作怪。我们从古到今都一样,希望自己活着的时候被人重视,死了以后还想要被人念念不忘,所以,一旦发现自己被别人忽略了,或者是忘记了,心里就不舒服。我已经没有了太高的奢望了,该来的来了,该走的走了,我徒劳地上下雀跃了很久,安静下来才发现自己很可笑。置身于一堆污浊中,看不清自己,总喜欢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作用。

近来恶补古文,虽然时间很紧张,每天除了看书还是看书也还是看不完,可我并没有厌倦这样的时光。我感到畅游在这样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里,比游离于身边这样一个复杂又让人灰心的环境中要舒服得多,至少,我可以少听、少看甚至不看那些我不喜欢的人和事了,即使他们在我的眼前招摇地晃来晃去,即使他们在我的耳边絮絮叨叨。

我很喜欢其中的一些文章,而且,这些文章竟然是越看越有味,文中所描述的人物,人物的思想、感情,全部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全部进入状态时,几乎忘却了那些东西已经离开我们的生活很久很久了,我仿佛找到了我的钟子期,总是有诉不完的情怀,内心随着这些文字或起或伏,或明或暗,或柔或刚,甚至有着惊涛骇浪的变化。在和书本的交流中,时光很快流失,早晨七点多到十一点,下午一点多到五点,这曾经是多么难熬的时光。原来,只是用这些时光嚼着早已烂了的舌头,说着家长里评论街头巷尾,听着我不喜欢的人用我不喜欢的声调说着我不感兴趣的无聊话题,以此来消磨日渐颓废的青春,混得一份国家的薪水。可是,如今面对一堆书本,时间神奇地加快了步伐。我高兴,我已经可以逐渐洞察它的内涵。我想,大概可以及格了!

从书中出来,才想起来感叹古人的才华,又很为他们的不得志和寿命的短暂而惋惜。陶渊明只活了62岁,在他离世的前两个月,他为自己写了《自祭文》。他早年立下了济世的壮志,曾几次出仕,最后终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到了家乡。贾谊,32岁便离世了,18岁就很有才名,20岁做博士,不久升为太中大夫,后做长沙王太傅,又任怀王太傅……最终未被重用,最后梁怀王骑马摔死,他一直自责,抑郁而死。司马迁,遭受宫刑后,把满腔的不平和愤慨都倾注到《史记》中……韩愈、刘禹锡、苏轼、老、庄、墨、荀……都是我喜欢的作者,如果他们再活得长久些,岂不是还会有更好更多的作品留给我们,供我们阅读品味?不过还是不要加进考试的范围,内容已经太多,我已经来不及了。

不过,我没法告诉他们,虽然时光已经流逝了两千多年,虽然时代已经变迁了很多次,可是,很多东西并没有改变。我不想告诉古人,我们的思想其实一直没有进步,我们依然勾心斗角;我不想告诉古人,我们的人际关系仍然那么难以理顺,我们仍然尔虞我诈;我更不想告诉古人,我们的品味一直没有提高,我们依然阿谀逢迎。古人常常隐居,我们无法效仿,只有任两耳充斥那些恼人的信息,任眼前走过一道道污秽的片段。“我欲乘风而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得多好!我惊叹这美好语句,今天的我们,语言更加丰富了,表述也更加赤白简单了,可是,还有多少这样精妙的语句可以解析和隐逸我们的内心?

我不希望很快就考试,因为考完试我肯定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劲头去琢磨它们了,一旦我没有了现在的热情去关注这些文章,一旦我忽视了我的钟子期,我还能在哪里寻到平衡?我还能关注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