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罗江畔的哀歌

2008-06-20 12:32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公元前277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先生屈原“怀抱沙石,自沉江中”一周年的祭日。清晨,我独立汩罗江畔,虔敬地把手中的花环投向滔滔的江水之中。这个花环是母亲制作的,用的是先生非常喜的兰、茝、蕙、薜荔等香草。从郢都到汩罗江需要时日,花环上的花朵已经枯萎,香气也差不多消散殆尽。但我知道,先生是会安慰的,那个花环,承载着母亲的敬重,母亲的伤悲,母亲难以名状的情结……??母亲是郑国人,十五岁时被选入楚国王宫。她青姣好的容颜,翩跹曼妙的舞姿,使得她很快成了父亲楚怀王的宠姬。父亲尤爱看她跳舞,那长袖舞动的风情,使母亲得名为“郑袖”,而成语“长袖善舞”的本意就是盛赞母亲卓绝超然的舞技。??母亲经常编排歌舞,为取悦父亲,也为精神寄托。她聪慧过人的才情使她的舞蹈充满了灵性的柔美和欲说还休的韵味。然而,父亲看不懂母亲迷人舞姿中蕴含的才情和思想,陪父亲一同观舞的王公大臣也不懂。恨无知音赏的落寞使母亲懒怠了编排歌舞。当父亲问她这阵为何没有新的歌舞献上时,母亲推说自己才疏学浅,想不出好的乐谱和歌辞。父亲却道:“这太简单了,你何不早说?我叫屈原来帮你,他可是三楚才子,音律辞赋无所不精。”??母亲有些惴惴不安。先生当年未到三十,是父亲极为信任的重臣,他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对内与父亲侃侃而论国事,楚国的法令章程都出自他一人之手;对外,他彬彬有礼应对他国的诸侯和来使。请这样的人为她写歌辞乐赋,不是太大材小用了吗?他有这时间心情吗???然而,当先生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华丽的衣衫,佩着名贵的宝剑,为母亲诵读他新作的《东皇太一》时,那字字珠玑中弥散出来的旷世才情使母亲深深地迷醉了。母亲用她优美绝伦的舞姿诠释了她对于《东皇太一》的理解。??先生凝视着母亲,他明亮的眼睛里焕发着一种神采:怀王的宠姬郑袖,是他理想中描摹的完美女神:纯真、美丽、聪颖,与他在精神上有着强烈的共鸣。他们的相识,正如《东皇太一》起首写的“吉日兮辰良”。??先生后来写成了包括《东皇太一》在内的《九歌》,其中《山鬼》一篇中那个同杜若一样芬芳的“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的女子,写的分明就是母亲。而在《湘夫人》中,为湘夫人建造的香草之院,则表达了他理想中的境界。??《九歌》是组祭神的歌,先生的文采,母亲的编排,使得其成了楚国招待贵宾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我是在母亲编排《九歌》之时降生的,母亲给新生的我命名为“子兰”,我知道她染上了先生爱兰的雅兴。先生最爱高洁的兰花,对兰花不吝赞美之辞。什么“秋兰兮菁菁,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可惜,我这枝受人钟爱的秋天的兰花,先天带了点残疾:左足微跛。这显然是母亲的责任,她怀我时不该与香草亲近。??我很小就有幸成了先生的弟子。母亲总是陪我一道在橘园听先生授课。先生爱橘,曾专门写过一篇《橘颂》,我印象最深刻的有那几句:“啊,年轻的人,你与众不同,你志趣坚定,竟与橘树同风。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这是先生对我们青年人的期望。只可惜,无论是我还是他最看重的宋玉,都没达到诗中的境界。而父亲,在拜读了先生的《橘颂》后,立马赐了这座橘园给他。父亲说:“孔子在杏坛传道,屈子可在橘园授业。”母亲接茬道:“屈子比孔子幸运多了,孔子那时上哪儿找大王这样的明君一展鸿图之志啊?”这话说得父亲如上云端般飘飘然,自比尧舜去了。母亲受长宠的原因可不仅仅是色貌才艺这般简单。??在我十岁时,楚宫出了著名的“魏美人劓鼻”事件,母亲因为在此事上表现出来的让人叹为观止的隐忍和心机而千秋留名。然而先生却无法理解那个端庄娴雅他如女神般敬着的郑袖,怎会如此阴狠毒辣?面对先生震惊而痛心的眼神,母亲甚至无从解释。多年尔虞我诈争风吃醋明争暗斗你死我活的宫廷生活早把母亲当年的青涩、纯真、善良磨掉,而把她教导成心思深沉手腕毒狠的女人。母亲明白:只有维系住父亲的恩宠,她才能安享她的尊荣,而一切防碍她的女人,必须毫不留情地除掉。这样简单的道理,忠直之性的先生却不能够理解。而事实上,这些年来,由于孤高自傲不懂为官之道,朝中大臣对先生嫉恨甚多,如果不是母亲一意为先生美言,先生又何曾是善于谄谀的上官大夫靳尚的对手呢???但总而言之,先生与母亲疏远了,生分了。母亲很痛苦,先生、诗辞、歌舞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失去了这些,她心中空落落的,整个人也失了以往容光焕发的明艳神采。??这事不久,又出了张仪事件。那张仪可是了不得的人物,他在堂上与先生辩论,舌灿莲花,大占上风。父亲于是信了他,放弃了先生一贯主张的“联齐抗秦”的政策,与秦盟好。哪料刚毁了与齐国的盟约,秦国就赖掉了答应的六百里地。父亲一生气,出兵攻秦,结果失城失地损兵折将。第二年,秦王权衡下来决定以汉中之地与楚言和,父亲一时意气,说不要地,只要张仪。结果张仪还真来了,不知他与母亲嘀咕了点啥,父亲就让靳尚陪他返秦了。先生当时为恢复齐楚盟约,奔走于齐,回楚后得知张仪被放走了,连说父亲怎能放虎归山呢?父亲也后悔了,派人去追,结果得到的消息是:张仪平安到了秦国,而靳尚在途中被刺客谋杀了。??靳尚可是个很会察言观色讨巧卖乖的人,想到从此再听不到他那些可心意的奉承话,父亲几日都没睡宁。他闻听母亲收受过张仪贿赂,便迁怒于母亲,把她打入冷宫。??宫里的人都说母亲是报应,是咎由自取。母亲向来轻财,她并没受千金之贿,但她确实和张仪达成协议:她说服父亲放了张仪,而张仪得做成两件事:一是杀了靳尚;二是说服父亲改立我为太子。杀了靳尚,除掉奸佞,于国家于先生都好;让我取代熊横为太子,那是因为熊横对母亲对先生都不那么恭敬。然而,母亲终究还是上了张仪的当。张仪本无信之小人,先脚底板抹油溜之大吉再说。靳尚的死纯属意外,是魏国刺客为之。母亲对我说,她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先生。她现在青春渐离,娇颜不再,不考虑一下后路,不赌一把,又能怎样???我把母亲的想法转述给先生,他幽长地叹着气,仰望苍天,许久没有说话。先生后来请求父亲宽恕母亲,但父亲拒绝了。他也从此不再听先生的意见。秦国请父亲去,先生力劝他别去虎狼之窝,他根本不听这忠信之言,最后身死秦国徒惹人笑话。??我的大哥熊横即位后,不知听信了谁的谗言,使得先生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流放生活。先生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那诗中洋溢着爱国的热情和报国无门的愤懑。传到母亲手中,母亲说,她以前对先生了解不深,先生最可贵的不是他过人的才学,品格的高尚,而是他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母亲由此深感惭愧。她恨不能和他一道流放,但她明白她不能给先生的皓皓之白蒙上尘世之埃,所以她只能在深宫中一遍遍地抄写先生的诗。??如今,先生作了《怀沙》而投江,宋玉为纪念先生,在先生百日祭时作《招魂》。我想起年少时先生讲的《天问》,他曾经是说过答案的,但《天问》中只问不答,我很想作一篇《天答》,但苦于天资愚钝,无法成文,只能作罢。??中午了,江边突然锣鼓喧天,江面上有几只船儿你追我赶,好不热闹。我很生气,毕竟今天是楚国一位伟人的周年祭,这些愚民不纪念也罢了,还庆祝!太岂有此理了!??一位老者递给我一个用五色丝绳捆扎青箬叶包的吃食,里面是糯米团。那东西清香而甜软,很好吃。我以前从没吃过。??“这是为纪念三闾大夫而特做的,叫粽子。江面上的场景,就是一年前的真实。”老者的话使我震惊了。??江面上,那几条小船追上最前面的小船,把船上的人塞进袋子,用绳捆扎,然后扔进江中。先生,您是这样被谋杀的吗?是我的大哥下的令吗?我浑身发冷。母亲曾怀疑《怀沙》非先生之作,而先生之死亦很可疑。她也许是对的。但我绝不会把这恐怖的一幕讲述给母亲听,她肯定无法承受。??人们在江边唱起了歌,他们唱的是《九歌》的最后一篇《礼魂》:“唱着歌,打着鼓,手拿花枝齐跳舞,春天有兰花,秋天有菊花,馨香百代啊万代千年。”??那热烈的歌声中蕴着悲哀,巨星殒落的悲哀。??历史经过演绎,或许会变相;真实经过时间,也会扑朔迷离。但先生光辉的诗篇,先生高洁的品性,先生爱国的热忱,会与“日月兮齐光”。千秋万代,先生是“身既死兮神以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