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札记

2012-11-07 00:37 | 作者:菩提树 | 散文吧首发

《大明宫》札记 (一)

大明宫,一座五倍于北京故宫大小的皇家宫殿,和世界闻名的古都长安一起,名闻遐迩。

在大明宫的宣传材料里;特别是那部三维影片《大明宫》。直观地再现了《大明宫》这个千宫之宫的宏伟和华丽!开有五 扇巨门的丹凤门城楼,庄严高大极其壮观;九天阊阖由如天门。高耸于龙首原上的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内外朝建筑群更是金碧辉煌,有 若天庭。龙首原北沿下的太液池水:波光粼粼。水中三岛,烟霞辽绕宛若仙境。麟德殿、三清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殿宇楼堂,鳞次 栉比,遍布整个宫城。十里长宫,万珠翠柳垂拱,千百黄莺纷绕。宫城的辉煌,帝国的威仪,以及万国使臣的朝贺,把大唐鼎盛的气象和帝王的 尊贵张扬的淋漓尽致。让人身临其境又百感交集!

2010年国旦之日,政府在唐大明宫的原址上建成了现在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之日,游人接踵。人们凭吊这个兴盛了300多年而 又沉寂了1300多年的“东方罗马古城”的千宫之宫——《大明宫》。

缘于地利,建成后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居然成了这一带老百姓的后花园;人们晨练在此,傍晚散步也在此,更有甚者,有人大中午纳 凉也在此。山石上,林荫下,一方条石,一矩长椅,电瓶车旁边一甩,竟也鼾声如雷。

有幸成为拥有这个豪华后花园一分子的鄙人,自然免不了日日临幸,甚至一日数顾。其实,早在公园拆除第一座迁出民居开始,我的目光就 再也没离开过这方热土......。数码相机的取景框里曾经的目不暇接,直到千万次图像的定格,无数次快门的开合;都真实地记录了我虔诚的“盛唐之”。

(二)

(废墟上的棚户区与废墟上的城中村)

公园未建之前,这里被称之为道北,是西安市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横穿八百里秦川的陇海线从东至西,沿西安明城墙的北城墙向前沿伸。那高高隆起的路基,同深邃宽阔的护城河一道,把那都市的繁华与脏乱低矮的棚户区生生地隔离开来。棚户区居民多为豫籍,大多是在中华民族内乱外患的危亡 之际扒火车逃难与此的。因此此地中原风极盛;人们操着乡音,哼着豫剧,俨然一个小河南。当地人,则多为龙首原周围的农户。如联志村、 自强村、含元殿村、坑底寨、孙家湾村、龙首村等;还有一些铁路子弟学校,和成排的铁路工房。建筑物参差不齐;工人们的生活区则穿插与城中村之间。道北狭窄的街道仅有寥寥一路公交车通过,街上不时的有马拉的清便车吱吱呀呀地走过。每当汽车经过便吹起一阵尘埃;人们称之为马路倒也贴切。千百年来,人们居住在这个曾经的皇宫禁苑,却过着社会最底层 的生活;没有谁会把皇宫后院和这里联想在一起。“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金阙晓钟开万户, 玉阶仙仗拥千官”这些华美的赞誉 之词,大概仅存于诗词文献以及史籍中吧?

的午后,夕阳西下,满天的彩霞,染红了龙首原上一处处高高耸起的土堆,土堆上杂草丛生荆棘遍地,孩子们在土堆上攀上攀下,嬉

戏玩耍。偶有恋人们在荆棘丛中,顶着满头繁星窃窃私语。

我指着一个很象大坟头的土堆问那些个正在玩耍的孩子们,我说你们知道你们脚下的土堆是啥吗,有的孩子说不知道,有的说“我知道,是城墙”。我说是哪的城墙

呀?孩子们肯定地说是“大明宫,皇宫的城墙”。我说你们怎知道的,孩子们说,那儿有石碑。寻着石碑我读着碑上的文字:“大明宫东北城墙

遗址”是陕西省政府于1961年立的。这是一处椭圆形的大土堆,土堆上长满了荆棘与杂草;循土堆向前望去四周全是农田,土堆的下半部长着许多

高高的玉米秧苗,和农田合为一体,已然与谁家的田土连成了一片。夕阳下土堆静静地矗立着,早已没有了城墙的棱角。看着大土堆,一丝凄凉

感涌入心头,但我还是很兴奋了一阵子,毕竟这是距今一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呀!

-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