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饭”与教育

2012-09-04 09:55 | 作者:晨光 | 散文吧首发

有位先生问一位智者,“我是教幼儿国学的,有时觉得没有信心,不知道如何讲解古圣先贤的经典才能让小朋友们理解明了,也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懂了?”

智者笑着说,“有的父母喂小孩,习惯自己先嚼上一遍再喂。这样的小孩吃得有味道吗?他吃到的还是饭菜原本的味道吗?这样的小孩只管吞,他的咀嚼功能会好吗?这样的饭菜既没有味道,营养也有所丢失,这样的小孩会吃得有味,会吃得有营养吗?他以后会喜欢吃饭吗?长此以往,他将来的身体会强壮吗?”智者停顿下来,微笑地看着大家。大家点点头,若有所悟。

智者继续轻柔地说,“你只管教,不要在乎他们会不会懂,也不要在乎自己有无信心。你要做的就是引导小朋友们读,让他们喜欢读。你不需要多讲解,也不需要担心他们会不会懂。不懂的,时间自然会帮我们的。听懂了没?”大家正听得入迷,回过神来,会心一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是否富强,文化是根基。文化是否深厚,教育是根本。大道至简,教育的根本居然浅显得犹如父母给小孩喂饭。

喂饭的根本是要小孩自己学会吃饭,吃得有味,因此作为师长或者父母,在他们无法选择食物和未学会咀嚼吞咽前,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挑选健康有营养的食物,让他们自己去品尝,去咀嚼,去慢慢消化吸收。我们无法代替他们吃,也无法代替他们消化和吸收。我们不能急于求成,种下合适的因,慢慢生根发芽,果就让它自然地结。如此教育,简单明了,朴实自然。

反观当下,家长和老师们急功近利,恨不得立马嚼烂了塞进学生的嘴巴,因此学生们吃到仅仅是被咀嚼过若干遍的的没有味道的所谓知识。这些知识往往非但没有营养,还沾染了不少病菌,反而有害。人们缘木求鱼,所行南辕北辙,岂能奢想拥有中国的苹果和当代的孔子?

教育为什么如此重视“喂”,而且还是嚼烂了喂呢?喂得效果为什么如此之差呢?我们的社会和制度难辞其咎。在中考、高考指挥棒下,为了多出快出成绩,“喂”是老师们的不二法宝。我们的考试制度考察的也是老师们到底喂了多少。

我们囫囵下去的往往连知识都称不上,充其量是被老师嚼过和教育部门审核过的没有味道没有营养的各种标准答案。这些答案就生硬地寄存在我们肚子里,没有消化,没有吸收。我们的考试制度检验的就是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从肚子里检索再现标准答案的能力。这样的老师多是照本宣科,学生听到的多是陈词滥调。吞进去的哪怕是字字珠玑,吐出来的必然黯淡无光。读进去的哪怕是四书五经,说出来的还是假冒伪劣。这样的教师因循守旧、面目可憎,教出来的学生必然人云亦云、了无生趣。这样挑选出来的人才往往是最肥的亦步亦趋的“鸭子”,怎能奢想他们有独立思考的担当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这样的教育荼毒众生至终身,这样的教育投入越大损耗越大!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人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已然重视并且提早到了早教乃至胎教。可悲的是,教育的根本如果错了,我们还未起跑就卧倒了,这样的民族能够引领潮流吗?这样的繁荣昌盛能够持续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