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雪

2017-02-27 06:35 | 作者:曹彦 | 散文吧首发

qq876347987

《红楼》中多次写到了。雪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道具或场景来充当书中故事情节的背景,成为推动情节展开的重要环节,而且成为一种隐喻、象征、符号,成为书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大观园多了新人,大家在芦雪庵赏雪作诗;比如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孔雀裘”,雪是作为故事情节发展的背景;在第四十一回“拢翠庵茶品梅花雪”中,梅花雪是一个重要而奇特的道具;而在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雪推动了情节的展开,并是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在护官符里,“丰年好大雪”,这里面的雪是指四大家族中的薛家;“好一似食尽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则是作者为《红楼梦》一文既定的大结局的意象。

意象符号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悲金悼玉的《红楼梦》一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产生了数不尽的谜。红学也成为一门显学,研究之著册典林立,汗牛充栋。本文拟从一个小角度来解读一下《红楼梦》中雪的描写及其意义。

一、 雪与作者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历来也是颇有争议的。不仅对后四十回的续者是高鄂、还是程伟元与高鄂或者另有其人纷争不息,就是前八十回的作者,也有多种说法,但多为一时异议,有新闻价值缺少学术价值。目前绝大多数的红学研究者仍公认:《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

而就曹雪芹本身,也存在着不少争议:其生卒年、其家世、其籍贯乃至其字号。一般认为其“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但也有研究者认为他字“芹圃”,号“雪芹”。《辞海》所采用的说法是:“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不管怎么说,“曹雪芹”这一名字是最为我们熟知的、与《红楼梦》息息相连的。《红楼梦》正文中也写道:“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雪芹”这里面有一个“雪”字,以雪为号,足见作者对雪的别样情怀。就这一字号而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辞海》所采用的说法,雪芹曾有三个号,皆与芹有关,表明了作者对“芹”的特殊喜好。芹菜是一种极为普通且卑贱的蔬菜。《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苔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宋代词人辛弃疾曾有《美芹十论》,“美芹之献”是古人自谦的说法,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而曹雪芹固执地以“芹圃”、“芹溪”为号,均为作者自己所处简陋、清贫境遇的折射,也是其傲世风骨的体现。(雪芹后半生竟致“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境地。但却不曾向有钱的亲戚求告,“有志气”,有傲骨。而“雪芹”这一名号,可以理解为“雪压芹”,这就更是作者傲世风骨的绝佳体现;还可以理解为“白色的芹菜”,则进一步说明作者质朴清贫的生活境况与精神风貌。

作者以“雪芹”为号,其体现的精神境界正如其至友敦敏《寄怀曹雪芹》诗中所云:“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而实际上,曹雪芹也正是做到了这点。

二、 雪与人物

(一)薛宝钗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那个门子呈给贾村的护官符中的一句。这里的“雪”,是代指薛家。书中还注明,这薛家系“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与贾、史、王“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

薛宝钗姓薛,“薛”、“雪”谐音,即“雪”的意思。书中凡是涉及到薛宝钗的判词、曲子等,均有一个“雪”字。贾母带了刘姥姥众人游大观园,到了宝钗的住处,见她的房屋如“雪洞一般”。更在第六十五回,通过兴儿之口介绍道:“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还说不敢出气儿,是生怕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薛宝钗完全成了一个“雪堆出来的”雪人儿了。

1。图册判词:在《红楼梦》中,她与黛玉都是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上的人物。正册“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可叹停机德”,是说宝钗贤淑之德。《后汉书》中的乐羊子妻,有贤妻良母品德,因丈夫辍学,就割断织布机上的绢,以此为喻,劝丈夫不可中途放弃。自红楼梦初一问世,便有人喜欢黛玉,有人偏宝钗,争执起来,甚至会怒目相向,几挥老拳。但宝玉却不欣赏这种贤妻良母型的德。而判词中所说“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却不仅仅是谐二人姓名之音,更是说二人所处非地:玉带是荣华宝贵的象征,却挂在枯木林中,说明黛玉终于未能和宝玉结成良缘;而金钗埋在雪里,也暗示了宝钗终为宝玉所弃的结局。

2。红楼梦曲:正如[终身误]曲中唱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对宝钗的评语是“山中高士”,而宝玉却“到底意难平”。红楼梦曲是曹雪芹对书中主要人物的身世结局和对她们的评论。这首曲子既预示了最后宝玉是娶了宝钗、举案齐眉,而终于还是意难平、终不忘,最后弃之。

《红楼梦曲》在形式上是个全新的创造,正如蔡义江在《红楼韵语》中指出的:“清乾隆时编有《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一书,收北曲曲牌计五百八十一个,其中并无《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等等。可见这里十二曲的曲牌名和格式,完全是曹雪芹根据人物特点和命运,自创自拟的。”而“终身误”,不仅是说宝玉的终身被误,更是宝钗的终身被误:虽然嫁了宝玉,但最后空闺独守、寂寞终生。

3。白海棠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这是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蘅芜君(宝钗)咏白海棠的诗句。其中又一雪字。而“淡极始知花更艳”,恰是宝钗自己的写照。她表面看似极平淡随和的人,实际骨子里极有心计。正如在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宝钗抽得的花名签所云:“牡丹—艳冠群芳:自是无情也动人。”宝钗看似无情,而实有意。

4。冷香热毒:

雪自然寓意冷,薛宝钗在众人眼中也是个冷美人,因此才会说她“自是无情也动人”,更奇的是她服的一种药,名曰“冷香丸”。而这冷香丸,偏偏是要治她从胎里带来的一种热毒。方子中不仅有性寒凉的白牡丹、荷化、芙蓉、梅花,(花是白的冷色,花蕊更添寒凉),更有雨露霜雪四种寒凉之水,药和水都在十二分之多,平时埋在性凉的梨花树下,服时还要“用十二分的黄柏煎汤送下”,黄柏是一种降火去热毒的苦寒性药物,这就可以看出,宝钗的热毒竟到了何等地步。而这样的药仍不能根治她的热毒病,只能在病发的时候吃一丸下去,暂时缓解症状。

薛宝钗外很冷,冷的象雪;内极热,热到生毒。这正是曹雪芹对这一人物的总体定位。在第二十一回,因袭人说不满意宝玉在黛玉处梳洗过了的放,宝钗心中就暗忖:“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宝钗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这样的套问、窥察的心思,恐怕比凤姐也有过之无不及吧?再有,她在为湘云设计螃蟹宴时,知道“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连多一半的人的饮食嗜好都知道,可见其平时有多么“留神”。而袭人想让湘云替宝玉做双鞋,宝钗又说湘云在家里自己的活都做不过来,这一结论是她“近来看云丫头神情”、“想其形景来”而得出的结论。其心思缜密、内热之状无可遁形。

(二)薛宝琴

《红楼梦》中雪一样的人物,除了薛宝钗,不能不说一说薛宝琴。

宝琴是直至每四十九回才出现的人物,又不在十二钗的正册之中。因此似乎新红学的诸家对其不甚重视。

宝琴出现的这一回题目叫作《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淡膻》。书中直接以“雪”出现的回目一共有三处,除了第四十九回之外,尚有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和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灯谜》。而四十九、五十两回无疑是书中贾府最兴旺、最高潮之处。

而曹雪芹对宝琴这一人物是倾注了不少心血和笔墨的。“宝玉忙忙来至怡红院中,向袭人、麝月、晴雯等笑道:‘你们还不快看人去!谁知宝姐姐的亲哥哥是那个样子,他这叔伯兄弟形容举止另是一样了。倒像是宝姐姐的同胞兄弟似的!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探春道:‘果然的话。据我看,连他姐姐这些人总不及他。’”

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回中,曹雪芹又安排了一个特定的美丽环境,让这位冰清玉洁的绝代佳人塑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至美的意境:

“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样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这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双艳画”’。”

而且,这样一个美人,还见多识广、文采出众,不仅介绍了真真国女儿的诗(那真真国的女儿,活脱就是宝琴自己的写照),还做了十首令众位冰雪聪明的姐妹也猜不出的怀古诗谜。

著名作家、红学家二月河先生曾在《流水空山有落霞——试析薛宝琴》一文中对宝琴做了十分详尽的分析,二月河认为:“如果我没有拆错,宝琴即当是宝玉、宝钗、黛玉、湘云诸美的合影,集中了他们的美于一身,当然也就美于其中的任意一人。既是‘二玉之今’,我们就不必问她在前四十八回的毫无影响了。她是一个虚写的‘画中人’,几乎处处都可以看到曹雪芹的这个意图。曹雪芹写薛宝琴,用的正是‘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法子,和我们开了一个不小的高级玩笑。”

(三)雪雁

雪雁是黛玉家中带来的小丫头,在书中似乎不甚重要,还不如后来贾母配给黛玉的鹦哥(紫鹃)戏份重。但雪雁在文中自有她的地位,她是黛玉的影子。而作者曹雪芹把这个直接带“雪”的名字给了黛玉的丫头,也可看出作者对黛玉的重视。正如脂砚斋对此名所评:“新雅不落俗套,是黛玉之文章也。”下面又评点珍珠、琥珀、鹦哥、鸳鸯是贾母的文章。每人为丫环婢女取名,自然带着各人的修养、爱好,而黛玉作了“雪雁”这样的文章,也正是其自身的写照。

如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黛玉替宝玉说的一个酒令:“落霞与孤骛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这折足雁,正是黛玉自幼丧母、寄人篱下的形象写照。而雪雁这个名字,雪中孤雁,也正象黛玉身世一样。

雪雁最重的一场戏,竟是宝玉迎娶宝钗的时候,她在旁边扶着宝钗,以致使宝玉误以为娶的是黛玉,糊里糊涂入了洞房:

“宝玉见新人蒙着盖头,喜娘披着红扶着。下首扶新人的你道是谁,原来就是雪雁。宝玉看见雪雁,犹想:‘因何紫鹃不来,倒是他呢?’又想道:‘是了,雪雁原是他南边家里带来的,紫鹃仍是我们家的,自然不必带来。’因此见了雪雁竟如见了黛玉的一般欢喜。”而后,雪雁也在黛玉死后不知所终,正因她是黛玉的影子,人已没了,影子又怎么会有呢?

(四)茜雪

而宝玉的丫头茜雪,意寓“红色的雪”,看似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实则非常重要。因为,宝玉有个名字就称为“茜纱公子”!

茜雪在第八回因枫露茶事件而被宝玉赶了出去,再无下文。但这主要是因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佚失而造成的。据刘心武先生研究,在第二十回脂批有一段文字称:“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脂砚斋看见过。

刘心武在《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四讲中谈到:“在狱神庙这一回,有大段文字,茜雪成为那一回的主要人物要出场的。……在另一回批语中,又写道,告诉大家,茜雪的事曹雪芹已经写出来了,就是在狱神庙这一回故事,就是后来贾家彻底败落以后,贾宝玉跟凤姐都锒铛入狱了,关大牢里了。……这时茜雪就出现了,而且小红也出现了。……她们去干吗?去安慰宝玉,去救出宝玉,关键时候这种人就站出来了,很重要的情节。”显然,茜雪不计前嫌,成了宝玉落难时的恩人。

可见,两个名字带雪的丫头,一个是黛玉的丫头,一个是宝玉的丫头,一个是黛玉的影子,一个是宝玉的恩人--曹雪芹是随随便便把带雪的名字给笔下的人物吗?显然不是。可见其对“雪”的重视。

三、 雪与道具

(一)梅花雪:前文提到,《红楼梦》一书中直接用雪作回目的一共有三处,其一便是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这一回文字,作者主要是写“云空未必空”的妙玉,而顺手也写了饮茶之器与烹茶之水的奇文妙论。其捧与贾母的是成窑的五彩小盖钟,后因刘姥姥也用这个吃了茶,就嫌弃不肯收了。其他众人用的是官司窑脱胎填白盖碗。而给宝钗和黛玉用的都是古玩奇珍,是晋玉恺珍玩的“分瓜瓟斝”,给黛玉用的是“点犀乔皿”,而“将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这既显示了对钗黛二女的特别欣赏,又透露了她对宝玉的不一般。因此后文才有宝玉与她槛内槛外人的酬答,以及踏雪访妙玉乞红梅。可她偏又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而烹茶之水也是很有讲究,给贾母等人用的是“是旧年蠲的雨水”,而黛玉问道她们喝的“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评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又有人在《煎茶水记》里假借茶圣陆羽之名评定天下之水味前二十名,评雪水为二十。因前十九名都是各地的山泉、江流,那么在妙玉所能取得的水源中,无疑是天上水最佳了。曹雪芹在这里也论雪水烹茶胜雨水,在后文宝玉的四时即事诗中,又写道:“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即时烹”,对雪水烹茶却是情有独钟,此处又别出心裁地创造了“梅花雪”,当真是千古奇文。

而又因此篇文字十分巧妙地点出了妙玉的为人:对黛玉和宝钗本是另眼相看,却因为黛玉不懂雪水的妙处而称其“竟是大俗人”;正合了红楼梦曲中《世难容》对其的评价:“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对宝玉明明青眼相看,把自己的杯子给他用,又故意说是看了钗黛二人的面子,其言其行,真的应了“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判词。

(二)孔雀裘:因下雪,贾母将两件稀罕的裘给了两个人:宝琴和宝玉。这表明了贾母对宝琴与宝玉二人的格外疼爱,更让二人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节中成为画中人。

宝琴的那件“金翠辉煌”的斗篷叫作“凫靥裘”,乃是“无厌求”的谐音,自然寓了深意。而宝玉那件孔雀裘,更是惹出了“勇晴雯病补孔雀裘”的文字,这一篇本是晴雯的正文:宝玉不小心将孔雀烧了个洞,婆子们拿出去找匠人女工问遍了无人敢揽,晴雯看了就知道是孔雀金线织的,麝月笑道:“孔雀线现成的,但这里除了你,还有谁会界线?”通过外面之人与麝月之口来反衬出晴雯的灵巧非人能及。

见别人无人能织,晴雯道:“说不得,我挣命罢了。”她“坐起来,挽了一挽头发,披了衣裳,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若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捱着。”而当宝玉为她担心前后乱忙时,晴雯不顾惜自己,却只着急:“小祖宗!你只管睡罢。再熬上半夜,明儿把眼睛抠搂了,怎么处!”这一回文字极好地写出了晴雯无所顾忌的泼辣、无人可及的灵巧和拼了命也要对宝玉的好来。可惜风流灵巧招人怨,最终还是寿夭了。

四、 雪与诗词

曹雪芹善于运用诗词来表达书中人物的才华和命运。红楼梦中关于雪的诗词曲赋自是数不胜数。前文提到的图册判词、红楼梦曲等等不必再提,在后文中又多次吟咏。重要的有如下几次。

(一)咏白海棠:首先,在第一次结诗社咏白海棠时,众人就不约而同地用了“雪”字,如探春诗中云:“雪为肌骨易销魂”,宝钗诗云:“冰雪招来露砌魂”,宝玉诗云:“七节攒成雪满盆”,湘云和韵:“秋阴捧出何方雪”。众人不约而同地都用了雪字,自然是因为白海棠的白色,但同时也给人一种好景不长、雪易消融的感觉。众人的诗又多多少少隐了各自或彼此的后话、结局,如宝钗诗中的“洗出胭脂影,招来冰雪魂”,是在暗示其结局:前半句是说丈夫不在,妇女不再修饰容貌,后半句是说她冷落孤寂;黛玉诗中“月窟仙人缝缟袂”,暗示了她的夭亡;宝玉诗中“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暗写了他对宝钗和黛玉的态度。众人诗中皆有雪,各自结局都黯然,其含意更可见一斑。

(二)芦雪庵联句:而“芦雪庵即景争联句”一文,可说是大观园中最热闹、最高潮的文字。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写了大观园群芳在芦雪庵赏新雪,烤鹿肉,大吃大嚼一番之后,热热闹闹地作出即景联句诗。从“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这次联句中,最活跃的人物是湘云、黛玉和宝琴,联到后面竟不顾联句的规矩,你一句我一句地抢作起来,用湘云自己的话讲:“我也不是作诗,竟是抢命呢”。显得十分有趣。

芦雪庵联句是大观园中的盛事之一。这首联句诗同书中其它诗词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充满了富贵享乐的意味,绝少颓丧凄凉的情调。其中还有若干“歌功颂圣”的句子,如“年稔府粮饶”、“瑞释九重焦”、“凭诗祝舜尧”之类,这一方面是作者为避开“伤时骂世”的嫌疑,作的“称功颂德”的表面文章,另一方面,写这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渲染“极盛”,也是为了反衬将来的“极衰”,此节正是大观园盛世的高潮,而后愈走愈低,直至末落了。

(三)赋得红梅花

第五十回,作者安排新来乍到的宝琴等人作诗咏《红梅花》。其中岫烟诗中有“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风雪中”的句子,也是她个人的写照,作者曾借凤姐口中道出她“家贫命苦”、“却是温厚可疼的人”。

而宝琴的诗无疑是三人中最好的。想来雪芹的本意也是让岫烟与李纹来陪衬宝琴的。宝琴诗中有云“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尾联更道“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应该是宝琴的自画像。

(四)宝玉访妙玉乞红梅诗

宝玉不喜欢做限题、限韵作诗,因此在第五十回去访妙玉乞红梅时要求“让我用自己的韵罢,别限韵了”。这是他性格中不愿受束缚的写照。没了过多的限制,果然写出了好诗,应该说,仅从文字来看,这首诗应当是宝玉诗中的佳作了。诗中有句“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用“红雪”、“紫云”的比喻,可谓十分有新意。而此诗也寓含了宝玉的来历与将来的归宿----“入世”、“离尘”。颔联“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既是当时情景的写实,也说明了宝玉后来的出家,并非想修成正果,而只是逃避现实,“蹈于铁槛之外”。

五、 雪与结构

对于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作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在谋篇构局上花费了巨大心血,用了五回文字作为开头。而雪这个意象更是贯穿全书始终的。

(一)开端:菱花空对雪澌澌

《红楼梦》一开头,就写了甄士隐和乐甜美的小家庭破败的惨剧,脂砚斋批语称之为“小荣枯”。这是对整个贾府的大荣枯的缩影,而英莲的命运也就是大观园中众女儿命运的缩影。甄士隐的出家也是对后文贾宝玉出家的一种暗示。同时,这场小荣枯也是曹家当年在金陵被抄的真事的写照,而后在北京的繁荣,应该是曹家劫后余生、回光返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后繁荣时期了。是有深意的,它是全部《红楼梦》描写的贾家大荣枯的一个缩影。

当癞和尚让士隐把女儿舍给他,士隐不理睬,他就念了四句诗:“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是对英莲命运的预言:英莲后来改叫香菱,菱花本应在夏日开花,却偏遇大雪澌澌,喻生不逢时,遇又非偶,有命无运,饱经摧残的结局。(“雪澌澌”也暗指后来薛蟠纳香菱为妾。)

脂批在“好防佳节元宵后”一句旁云:“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这一条透露了曹家真事,孙逊在《红楼梦脂批初探》中指出,曹家被抄,是在雍正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皇上新谕着江南总督范时绎去查封的,算来时间正是在元宵前夕。而脂砚斋当然是知者,这也是一种“将真事隐去”的手法。这一首小诗,也将整部《红楼梦》的基调定了下来:悲凉。

(二)发展: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在书中第四回出现的护官符,通过门子的口,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权势、富贵道了出来。“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这里的雪主要指薛家,但同样将四大家族的权势熏天表现得淋漓尽致。

《红楼梦》以四大家族(主要是贾家)的兴衰作为全书的中心线索,而护官符刚好暗示了这一情节结构。在靖藏本的《石头记》中有这样一条脂批:“四家皆为下半部伏根”,蔡义江先生据此推断:上半部是写四家的一荣皆荣,而下半部应该写因事败,相互株连获罪而一损皆损。那么,这篇护官符也就是全书结构的纲领。

(三)高潮:芦雪庵即景争联句

如前文所述,此回文字是全书贾府盛况空前的赏心乐事。却也是由盛转衰的高潮。作者写这样的乐事,正是为了衬托后面更大的悲哀。

(四)结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是第五回《红楼梦》曲子词中最后一首《食尽鸟投林》的最后一句。也是作者曹雪芹为本书既定的悲剧大结局:贾府终究一败涂地、子孙流散。而续书中,也安排了这样一副场景:

“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个清静去处。贾政打发众人上岸投帖辞谢朋友,总说即刻开船,都不敢劳动。船中只留一个小厮伺候,自己在船中写家书,先要打发人起旱到家。写到宝玉的事,便停笔。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

贾政发现是宝玉,“那人只不言语,似喜似悲”,而后随一僧一道而去,“贾政还欲前走,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应该说,续作者还是从这首《食尽鸟投林》的曲中领悟到了曹雪芹对结局的安排,也描写了这么一副雪景来应和前文,但总体上的兰桂齐芳、家道复起是无论如何也与曹雪芹本意不相符的了。正如鲁迅所说:“人和人之差,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我们将《红楼梦》的续作者与原作者一比较,就会承认这话大概是确实的。”(《坟•论睁了眼看》)

结论:

综上所述,雪成为《红楼梦》贯穿全书的一种意象。全书以“菱花空对雪澌澌”的悲剧气氛开始,暗示以贾府为首的四大家族的富贵荣华都如冰雪一样,并不长久,难免遇火即化。即使后来写到贾家烈火烹油、穿花著锦的富贵荣华时,也常常透出一种悲凉的雪的气息,直至最终“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