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讨业的未来

2017-02-20 08:47 | 作者:会宁南渡 | 散文吧首发

当你看到这则新闻时,新闻的主人公也许都已经离开了首都——-这座繁华而且喧嚣 的城市。迎接他们的将是无尽的沉寂与荒凉……

2月13日央视13台报道了一则新闻:近日北京地铁出现大批乞讨的儿童,经调查三分之一来自于甘肃岷县。甘肃本来就不起眼儿,岷县就更不用说了,地处西北边陲的甘肃地瘠民贫,文化落后。在这个炫耀GDp的时代,甘肃便就默默无闻了。经央视权威报道,甘肃人真可谓长脸,让甘肃人在全国人民面前露一回脸还真不容易,岷县人算是立了头功。其实甘肃长脸的事儿多着呢,只不过央视记者只关心首都的事儿,那有心思在这山沟沟里转悠。随便举几个例子,甘肃人嫁女彩礼上限可至二十万,要楼房、要小车者随处可见。甘肃人葬一个人没有四、五万人民币很难入土为安。甘肃地方各级官员贪腐已属正常现象,老百姓基本都予以认可,不需要明察暗访,随便抓几个关进去,绝对不会造成冤案等等……

就此则新闻本身而言,本就算不得是什么新闻,因为乞丐自古有之,全国各地皆有之。恐怕新闻的新就体现在当事人来自于甘肃,而且以压倒多数位居全国之首,便就成了新闻。

看了这则新闻,我想作为正常人首先应该想到的是甘肃忒穷,穷到乞讨已形成了规模、形成了气候,竞然达到了组团进京乞讨,而且极有可能是化装进城,偷偷潜入地下,把一支数量十分可观的乞讨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带入心脏地带,杀伤力大,影响面小。如果在天安门广场不知该是何等壮观。还有人会想到甘肃人太懒!懒到了游手好闲、沿街乞讨。还有人会认为甘肃人尚未开化,刀耕火种,衣不裹腹,化外人本就这样。无论怎样想像,在央视上图文并茂地召告天下,在中国的甘肃,甘肃的岷县盛产乞丐,无异于猴子撅起屁股让人看。

乞丐作为一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历代都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治理。到了清代乞丐行业合法化,被纳入地方管理的范畴。

乞讨业作为一种非正统的行业,人们普遍认为是下九流的行业,然而为什么会屡禁不止呢?尽管人类社会在一日千里的飞速发展,物质财富也在极度增加,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创造出一个十分理想的社会让人们可以无忧无虑地走完一生。一部分人在极度恐慌中预测着明天的天气;一部分人在极度忧虑中预测着自己及亲人们的身体状况;一部分人在极度担忧中预测着裹挟在周围的安全危机,而当这其中的任何一项给自身带来生存危机时,就是这个下九流的行业会替社会补救这种种不足。

鳏寡孤独无人奉养,政府无力救助时,他们可以乞讨为生;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政府无从照顾时,他们可以乞讨为生;天灾人祸瞬间来临,政府无暇顾及,他们可以乞讨为生。所以这就是历届王朝屡禁不绝的原因。

乞丐是以讨要为生的人,大凡以此为业的人可能有多种情况:地瘠民贫无以为继者;天灾人祸无以为生者;好吃懒做不愿劳动者;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者;以讨要为业者古今皆有之,但为数不多。

然而成群结队打伙讨要,形成一股民风已属一种不正常现象。认真反思一下,它和社会上盛行的坑蒙拐骗很有相似之处。此种致富方式同样简便易行,敛财极速。不同的是坑蒙拐骗动用的是自身的智商,乞讨者利用的是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之心,而且安全系数很高,因为它不像坑蒙拐骗(他们隐藏很深,极难判别是在犯罪)超越了社会的道德规范。一旦社会风气每况愈下时,它和坑蒙拐骗一样会盛行,并且此种行为实在是没有超越法律底线,它会堂而皇之成为一种职业而盛行。

虽然这种现象最初暴露在甘肃岷县,如果不是影响市容,有损地方官员形象,便可无人问津。因为天下以此为业者很多,而且以此为荣者大有人在,因为它已成为一种可供人们选择的致富的途径。社会意识形态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获取钱财,只要你手里有了大把的钞票,人们便承认你是英雄,这就是当今社会一一一英雄不问出处。

朱元璋就是从乞丐干到皇帝的,韩信就是从乞丐干到将军的,杜甫、李白从诗人沦落为乞丐。所以乞讨业是残缺社会的一剂补药,只要这个社会还不够极度发达,制度不够十分完善,乞讨业将会始终存在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