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飘过会宁------大墩梁与罗南辉(六)

2017-08-15 10:55 | 作者:会宁南渡 | 散文吧首发

午前十一时,大墩梁帽儿顶南麓,人头随着坡道滚动潮水一般涌来,似乎钱塘潮后浪推着前浪。像这样的场面罗南辉经过了不少,但这一次似乎更为严重一些,对手好像下了必胜的决心,想把这些从鄂豫皖大巴山走出的勇士们永远地滞留在这黄土覆盖的大墩梁上,战况已朝着于己不利的方面迅速发展。然而胶着状态的战争,一方很难抽出身来远走高飞。他一面命令战士严阵以待,一面告诫部下节约为数不多的子弹,等敌人靠近以后用肉搏的方式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当然他心里也十分清楚,这是战争中最原始最残忍的决斗方式。只有在冷兵器时代才惯常使用。

长征以来,罗南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并且异乎寻常的强大攻势。从局部分析,这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是否能为整个战局赢得最大的胜利,始终将是考验优秀指挥员意志的决定因素,它将意味着更多的蓝茵茵的野菊花被染成红色。这位从战争中毕业的职业军人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对手。

毛炳文,男,现年45岁,湖南上湘人,据说和中共红军创建者毛泽东同一祖先,宋末从江西迁至湖南湘乡。祖上亦儒亦商,父辈亦农亦儒。受家庭薰陶,少年毛炳文聪慧可人,幼年熟读四书五经,之后考入湖南陆军小学,16岁加入新军,20岁参加了著名的武昌起义。在他显赫的军事生涯中,得到了三个贵人的大力提携。第一位是湖南督都谭延闿,鬼使神差将他送入武昌陆军官学校,学业不是很棒。两年后,肄业了的毛炳文又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仅次于黄埔)步兵科三期,他将失败拜为母亲,受到谆谆教导,获得了作为职业军人引以为豪的最高文凭。第二位是湘军首领贺耀祖,让他由营长干到了师长只用了七年,当然也与本人的才干有密切的因果关系。第三个就是现任西北剿共副司令朱绍良(司令张学良)。五次围剿时毛炳文率湘军第八师进入江西,起初归陈诚,后隶属朱绍良。第一、二次围剿毛师长均以未能找到红军而有点失落。第三次围剿时,他驻守黄陂。据先一天得到的可靠情报判断,红军主力已远走龙岗,正在遗憾,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就像没有来得及预报的龙卷风,瞬间便席卷了黄陂城,搞得毛师长灰头土脸,也让他的上司陈诚大跌眼镜,湘军不可靠。第四次围剿时,第八师驻守江西南丰,他的驻地又一次成为双方争夺的主战场。这一次他有了充分地思想准备,把南丰城守得跟铁桶似的,整整坚持了三周又两天,红军师长彭遨殒没南丰城下,被朱绍良擢升为第三十七军副军长兼第八师师长。

第五次围剿时,国军与红军的实际指挥者是两个德国人,因为蒋总统也请了个德国人作军事顾问,一场兄弟阋于墙的战争由两个外国人指挥着,也算是一件奇事。李德的愚蠢给毛炳文创造绝佳的立功机会,毛炳文成为第一个进入红都瑞金的国民党将军,就像剿杀太平天国的除了曾国藩以外,还有左宗棠、李鸿章。论功劳孰轻孰重很难区別,然而最后攻入南京城的只有曾国藩。因之毛炳文被自然地升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军长。

一九三五年八月,毛炳文跟随朱绍良到了陕甘地区堵截北上的红军,在静宁界石铺和毛泽东、彭德怀的陕甘先遣支队擦肩而过,差点将中国历史改写,万幸的是又神奇的分道扬镳了。这一次两宁(静宁、会宁)会战,蒋介石将他比作左宗棠,左帅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湘军的写照。听了这话,毛炳文从每个毛孔里挥发出的都是感激,于是便一心想干出点成绩来。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蒋介石坐“达令”号专机飞到了西安,亲自指挥两宁战役,他有点对西安的张学良不踏实,通渭会战的计划肯定是他泄露的,要不然朱、徐、张、陈、萧、贺怎么会如此神速的占领了西兰大道,致使在通渭将诸匪歼灭的计划宣告泡汤……文/会宁南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