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婆

2016-08-12 07:55 | 作者:清茶 | 散文吧首发

人是安庆人,八十年代末,从学校分配到我的故乡——一个偏远的山区乡镇工作。我们从相识、相知、相恋,最后到结婚,组成了一个美满的小家庭。儿子出生时,公公婆婆欢喜的不得了,在孩子出生的第七天,他们就风尘仆仆地从老家赶来。此后,我就开始了和婆婆相处的日子。

那年,我的婆婆已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她个子不高,身体瘦瘦弱弱的,背驼得厉害,人显得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给人一种饱经沧桑的感觉。

婆婆是个勤劳朴实的人,她每天起早贪黑忙着洗衣、烧饭、照顾孙子、洗尿布、服侍我做月子,还要热情款待来家里送月子礼的亲戚朋友。有时,孩子的一块尿布、一条小裤子湿了,婆婆就立马用热水洗洗搓搓,拿到冰冷的河里去漂洗。婆婆做起这些事来总是不厌其烦、乐此不疲。月子里,婆婆怕我饿,除了一天三顿饭外,还在里给我烧一碗夜宵,天寒地冻的,我是暖了饱了,可他老人家冻得直打哆嗦。

婆婆来我家不久,就和邻居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婆婆的眼神好,针线活更好。经常利用空闲的时间,给邻居的孩子们做些小毛衫、小布鞋、小肚兜、小围嘴什么的。邻居们常常在我面前夸奖我有个慈祥能干的好婆婆。

婆婆一生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她所住的村庄里有一所卫生院,就在婆婆家门口。那时的农村,卫生院很少,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有个头痛脑热什么的,都会来这里瞧病。病情稍重离家又较远的,必须住在医院里治疗。当时,医院条件十分简陋,不向病人提供伙食和热水。看病的人遇到这等难事,常常会求助于我的婆婆,这下可把婆婆忙坏了。尽管那时婆婆家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她还是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地帮助乡邻。好人终会有好报,婆婆的善行和爱心,赢得了乡邻们的尊敬和称赞。她的善举也为她娶来个称心如意的儿媳妇,也就是我们的大嫂。当年,大嫂的母亲曾到卫生院看病,和婆婆家素不相识,却得到了婆婆全家热心帮助和细心照顾,婆婆的善举给大嫂的家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经热心人牵线,大哥和大嫂终成连理,从此两家结成了儿女亲家。

婆婆是个生活简朴、善解人意的人。我们刚刚成立小家庭的时候,工资收入很低,每月两人工资加起来也不过二百元左右,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孩子刚出生的那一年,由于家里添了孩子,婆婆也来了,日子更是捉襟见肘。要过年了,这是我们这个新家三代同堂过的第一个新年,那年除夕,饭桌上共上了六个菜:有红烧肉、有鱼、有鸡、两个蔬菜、一个汤。全家人其乐融融,一点也没觉得寒酸。蔬菜是自己菜园里种的,鱼是托人买的几条冷冻的青条鱼,鸡却是一只去了鸡肉的鸡架子,根本算不上是鸡。当时,婆婆还夸说鸡味道不错,我和爱人也感觉蛮好的,全家人非常满足。这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每每想起婆婆来家里过的第一个年,心中总是愧疚。那时,我们在宿舍附近开了一片小菜地,工作之余,自己种点蔬菜什么的,可以节省一些菜金。有一次,婆婆从菜地摘回几颗包菜,那些包菜因缺肥长得又瘦又小。平常,我们只吃菜心,把菜帮子撇下来喂鸡,婆婆却舍不得,说那样太浪费了,她把我们扔在地上的菜帮子一片一片地捡起来,把发黄的部分揪掉,把绿的部分放回篮子里留着吃。

婆婆的故事太多太多,我只能摘取她生活中的点滴,她的勤劳爱家、向善助人、节俭质朴的品德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所以,我和爱人十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踏实做人,干净做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