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读边城

2015-11-04 15:32 | 作者:冰清玉洁 | 散文吧首发

醉 读 边 城

枕江而眠,自然是睡不踏实的,也许枕江只是个借口,向往边城的真容才是警觉易醒的真正原因。

六点半的光景,窗外有隐隐约约、吱吱呀呀的一声是一声的舟楫声,沱江也醒了,我要梳洗践约,看看边城的真容。

叫醒女儿、先生,叫醒房东的小妹,带我们顺利的来到了沱江岸边。

一如沈老先生的笔下,沱江豆绿豆绿,流淌了几千年的豆绿,绿得如玉。豆绿的江面有薄雾飘散。有些迫切、有些亲切,走近江边,走到沱江的江眼(最佳的看景位置)---木板

站在木板桥,向下游看去,沱江两边的吊脚楼在薄雾中朦胧袅袅婷婷,唯有各家门楣上的大红灯笼有些抢眼,像美人的朱砂痣,翘檐红灯倒映在江里,波纹摇曳,更添妩媚。远处的南华山和虹桥,高低错落的也临江而照,一副大自然的画卷美不胜收。

此刻的沱江很幽静,吱吱呀呀的舟楫声是从负责江面卫生的一叶扁舟传来,有一点动景是女儿和老公在木板桥下游5、6米的美名“跳崖”的是墩上跳动身影。

沱江潺潺悠悠,不急不缓不跌宕,但是朴实、自然、透彻,也许是这江的灵性赋予了沈老先生那《边城》的文风吧。

清晨的凤凰,多像一位临江梳妆的少女啊,是翠翠吗?

此刻,庆幸为边城而“作”。

对于这座有丰富故事的古城早已向往,向往得甚至想在心里准备一副“名帖”呈上,名帖上需要有古城的符号,能够使我的气息和古城的气息,通过这些符号一下子能够灵犀相通。

到达古城是前一天的傍晚。

拒绝导游,不想有太多的信息干扰了心中的古城印象,就像近距离的感受心中的圣地。

踏着幕,走过曲曲折折的商业氛围浓烈的小巷,选择了这家吊脚楼的旅舍,连接房间的还有一个凌江的小看台。

安顿好住处后,特意走回虹桥上,先生沽酒,是凤凰的地产。女儿买了凤凰的明信片,我买了一本边城特有的《边城》,扉页盖有标志凤凰的印章。

“我要醉读《边城》”

“麻麻,有点作哦”

女儿有些戏谑老妈。我对“作”的理解有点跑偏,老家曾经自己发酵做酒的过程叫“作”。

“作作”味更浓哦,我偷换了概念。

那晚,真的有点作。

回到住处,三人围坐凌江的小看台。河街对面的酒吧已经是灯火通明,乐声沸腾,沿江的小路人流如织,江心还有小船在滑行,灯光、波光、晃碎的倒影俨然五彩的锦缎。这夜景虽然是凤凰一景,但像是古城脸上的脂粉,是为商业而取悦迎合游客而敷上去了,不是凤凰的本真。

我和先生小口酌酒,女儿慢慢喝着饮料,及至11点半,酒吧终于打烊,虹桥那边有若断若续的安静音乐飘散,像是里将翠翠托起悠扬歌声,沱江慢慢的安静下来了,先生困意袭来回屋睡觉。我和女儿对面而作,她在反复摆弄手里的明信片,似乎在斟酌词句。我翻开了刚刚到手的《边城》,在微醺中寻找祖父、翠翠、大黄狗的身影,感受这透过摆渡、教子、救人等情节散发的淳朴、健康不饽人性人生状态。

沱江没了声响,没了光亮,沱江睡熟了,唯有千古气息在微微呼吸。

我和女儿困了、累了,枕江而眠,梦里有凤凰。

有备而来,有“作”而来。人在边城游,《边城》在心中。也许是回避,没有走向繁华的商业,走在湿润的江边、走在石板路的城墙;撩起清凉的江水、触摸城墙上的青苔,甚至,轻叩小巷深处大户人家门户上的门环,细听水车给水的哗哗声。

用了将近一天的时间,用我的脚步,用我的指尖,用我的神经的敏感末梢,细读心中的边城。

驾车离开边城驶过南华大桥的时候,把车停在桥头,走在桥的中间正好能俯瞰边城全貌,悠悠的沱江,两岸的吊脚楼,古老的城墙。此刻,我发现了一个惊喜的现象,每座吊脚楼的屋脊两端的装饰就是一个高傲、翘首的凤头,远观幻化,边城就像一群凤凰安静的栖居沱江岸边。

有沱江的滋养,边城这群凤凰也醉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