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的踪迹

2011-09-05 14:45 | 作者:逍遥 | 散文吧首发

今年七月的一天,在潜江开完现场会后,会议的组织者说,一起去趟神农架吧!

最早认识神农,是在上学时,读毛泽东一篇文章开始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课本中有注释,也说不定要考试,于是便把三皇五帝的具体人物背了下来。其中之一就有神农。毛泽东还有一首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说的是舜帝南巡,途中病逝于苍梧,其娥皇、女英两妃,闻讯从北方一路寻来,沿途的潸然落泪,滴在竹上以至于成斑。其实在湖南,传说神农也崩于湘,葬于“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亦即今日的炎陵县。

此前,神农是从哪里来的呢?从潜江去神农架,先要经过宜昌,过了兴山县城以后,香溪河便不再宽阔。兴山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故曰兴山。县内海拨1500米以上山峰214座,2000米以上山峰13座。它们还只是大巴山的余脉。越往西北走越接近山脉的主体,神农架就属于大巴山脉。车沿着香溪河旁的公路行驶,一边是河,一边是山。河呢,刚开始还有一点点宽,但是随着山势越来越高,越进去越来越窄,渐渐就是名副其实的溪了。溪水都是迎面而来,两溪相汇时,一会儿一个“丫”字,一会儿一个“丫”字的,一路数着,还没到香溪的源头,就已经数不清了。山呢,绕着山脚行驶,坐在车里,受窗口视野的限制,一边是看不到顶的;另一边靠溪的山,经常可以看见山腰,一股一股的泉水,如白练般地,在绿色植被丛中,从陡峭的山体上,一泻而下,溅入溪中。溪中满是光陆怪离的嶙峋的顽石,或立或斜,或横或躺的。但是,它们不管风也好,水流也好,好像千古以来就是这个模式,就是这样的姿态。

香溪河的源头,在神农架的木鱼镇,这里已是海拨2000多米高了。镇在溪边,但仍是山脚。山里没有平原上常见的稻田,在山坡上开垦出的地上,大多种的都是茶叶。即使已经七月,满坡满坡的茶叶树还是绿绿的。茶树中间,远远地还可以看到,排列有序的间隔均匀的黄色花朵一样的东西。听导游说,这是茶农特意安置的粘虫块。山里的人因为生活在高山地带,种不了田,也难得种菜,一年四季靠的就是茶叶和山里其它野生的土特产,来进行贸易和交换。到得香溪源的景区门口,停车场上已停满外地来的车辆。沿着溪行,在两旁藤树的掩映下,只见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山体陡峭,溪流湍急。时闻雷鸣般的水声,间或有细小的水滴溅在身上,脸上。满溪的水量充沛,水质清澈。湍急处除异常欢快、洁白外,也有个别类似潭一样的深处,水色却格外碧绿,盈盈地甚是可。蹲在水旁,掬一手到脸上,凉凉的;再掬一手,却有点冰冰的了。一直寻到溪的尽头,水是从山腰的一处石缝中流出来的。里面呢,却什么也看不见了。只见泉水源源不断地从山体的一处,缓缓地盈盈地流了出来,流在眼前,一如从远古流到现在。

传说神农曾经在这里架木为屋,以避风寒;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坛,跨鹤升天。看着眼前藤木的相互绞杀,溪边满地的深绿的苔鲜,旁边比比皆是的附生菌类,随处可见的伴生的楠科和地被植物,以及自然倒伏的但是仍然活着的大树,我们的远祖,神农应该到这里来过!

(通联:湖北省荆门市白庙路50号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洪荆处宋和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