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云髻几多愁

2013-10-11 17:55 | 作者:夜雨孤鸿 | 散文吧首发

一绾青丝能代表什么呢?是在谪仙笔下形容时间飞逝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是诗圣浑欲不胜簪的浓浓的乡愁,是岳武穆怒发冲冠凭栏处的国仇,还是琦君笔母亲暗淡的情和人世间的爱恨情仇。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正如这一篇《髻》以儿童的视觉看透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以一颗大爱之心原谅了给母亲带来半辈子伤痛的姨娘,向这个世界发出了,究竟有什么是永久的,又有什么是值得认真的叩问。让我们在品度回味之余也发自内心的对人世多了一份豁达与宽容

《髻》是一篇疏淡平和,婉约质朴的传世佳作,对母亲和姨娘发髻的描写了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爱中断,而遭遇种种不幸和委屈,姨娘的得宠和后来的哀怨、空虚、落寞;流露出母亲哀伤凄婉的愁思和自怜自尊的感伤,书写了青难驻,人生易逝的无奈回忆中的温情带着无法抹掉的忧伤。处处透露着古典的韵味,营造了一种哀而不伤的氛围,具有浓厚的东方古典色彩。

读过这篇文章再也无法忘记母亲面对父亲纳妾夫妻恩爱中断那种无法言说的悲戚与落寞。母亲是典型的乡下贤妻良母简朴沉静,自然不像梳着时髦的各样发髻的姨娘那样讨的欢心,而在那个夫字天出头的年代因为失去了丈夫的疼爱,母亲的天空从此昏暗低沉。而这篇《髻》以女人的哀怨不幸写尽了,人世沧桑,随着物换星移繁华时段的恩恩怨怨也成了过眼云烟,留下来的是穿越了时空永恒的悲哀。母亲是旧时代婚姻的受害者,夫妻失爱受尽委屈,而随着父亲享受了近二十多年的富贵荣华,一朝失去了依傍的姨娘,她的空虚落寞之感,将更甚于母亲,美人迟暮的孤寂悲凉透彻骨髓。可以说《髻》处处透漏出哀伤凄婉,就是一出女性的悲剧,一出因爱而哀,因美而哀,因年华逝去而哀的悲剧。母亲面对变心的父亲和千娇百媚的姨娘,其内心波澜可想而知,而以胜利者身份出现的姨娘送上的翡翠耳环和三花牌头油更是深深的刺痛着母亲敏感的自尊,她用自我封闭的方法拒绝和姨娘攀比,固守着自已的传统,维护仅有的一点自尊。给母亲带来伤害的不是自己难看得髻,也不是姨娘漂亮的髻,而是父亲爱的缺失,丈夫角色的缺失。姨娘年轻时随父亲享受了近二十多年的富贵荣华而在父亲走后自己也一天天的衰老孤寂,他和母亲不再相互敌视,而是变成了相依为命的伴侣。时光荏苒,岁月无情,曾经如云的青丝已不再,换上的是两鬓斑白,时间的潮水退去了一切的繁华喧嚣,只剩下暮年的形单影只。人生一世,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年少时富贵加身,到老来孤寂清冷,强大的反差更是加重了失落感,姨娘的空虚落寞也是可想而知。而琦君本人也是褪去了往日的浮华青春不再,双亲也以离自己而去,曾经珍爱的东西一件件的不可挽留,这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悲哀!琦君以淡淡的笔触描绘出如山水画般的缕缕愁思,语言平淡,从容不迫,没有大悲大喜只是静静地述说,哀伤而不幽怨,感伤而不悲愤,疏淡简约,是一种有节制的古典美,别具一番风味。

同众多女作家一样,琦君的《髻》中处处流露出对家庭伦理的关注。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爱意。小时候是伴着母亲双妹牌生发油的香气带着的却一份母亲陪伴着我的安全感,呼呼入睡着,对母亲锦缎般秀发的赞美充满着童年金子般的记忆里;等到父亲纳妾后,是对下人瞧不起母亲而流下的气愤的泪水和每天母亲每天简单的鲍鱼头;求学时,是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对母女相依的时光的眷恋;到后来是看尽了人间百态后放下人世的爱、憎、贪、痴的豁达和理解,经过岁月的几点更加浓郁醇厚。对父亲的纳妾,作者没有过多的描写,是对父亲的尊重,又何尝不是对家庭伦理的尊重和父亲的深深的爱意。

《髻》中贯穿着琦君的豁达超然,以一颗超越了一切的大爱之心接受,人世间的种种幸或不幸。对于使母亲一生郁郁不乐的人,到后来已经一点都不恨她了,并且理解姨娘更甚于我母亲的空虚落寞,在台湾和成了我唯一的亲人的姨娘住在一起有好几年。在日式房屋的长廊里,看她坐在玻璃窗边梳头,眼见当年的青丝如今只剩了一小把已夹有丝丝白发的样子 ,理解老去的姨娘,同母亲一样走向 同一个渺茫不可知的方向,理解她现在的光阴,比谁都寂寞。所以在两人一生活的几年里,彼此理解,彼此尊重,不论感情,却也如母女般融洽和谐。

在《髻》中琦君以回忆为主,自然亲切,至情至性,体悟世情,力透纸背。以洞达世情的眼光叙述着生命的沧桑和无奈,以她一贯仁慈与宽厚的胸怀,悲悯着母亲,悲悯着姨娘,更在悲悯着仍在爱、恨、贪、痴中执迷的芸芸众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