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石鼓

2008-08-15 17:25 | 作者:尘封印象 | 散文吧首发

渭河以南,有城渭南,城市以南的秦岭北麓,有山名石鼓山。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恐民心思汉,对刘姓宗室不问亲疏,斩尽杀绝。据传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被追逃至此。为集中力量共同征剿逆贼复兴汉室,刘秀上山指石为鼓,对天盟誓擂鼓招兵,石鼓击后声音震天,刘秀于是信心大增,从此一路高歌建立了东汉王朝。

这里悬崖如削、峰峦灵秀、翠柏林立、景色优美,有“小华山”之称,常有游人和登山好者游览攀登。

山虽不远,攀登过的朋友们也有提及,但平日里琐事缠身,少有闲暇时间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倒使我有了几许莫名的牵绊。

不期间到了国庆长假,便应了友人之约,一起南行去探访心中的石鼓。

源自秦岭的沋河一路蜿蜒北上汇入渭河,沋河两岸为东西两个旱塬。自城内出发,沿两塬间川道前行,约十几公里行程,便到了石鼓山所在地大王乡。

当地政府正在进行旅游开发,进山处的路面是铺路时开挖过的,我们只好弃车前行。一行七八人兴致勃勃的忆身后事、观路边景、谈心中山,前行中倒没了艰辛。约一半路程后,脚下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面。正是丰收的季节,路边、村庄和院落间处处可见金灿灿的玉米、黄豆,红彤彤的柿子和忙忙碌碌的人们……

我们以老人和孩子居中,年轻人开路断后的队形开始了登攀。自北面上山几乎没有路,抬眼处斑驳的青苔点缀了半个山腰.郁郁青柏的虬根裸露在外,错综交织,反倒成了前行的最好帮手。

来之前是看过天气预报的,可山还是由着性子前来助兴。雨来的很突然,淅淅沥沥一会儿便淋湿了枝枝杈杈,淋绿了茎茎叶叶,却也抖擞了爬山人的精神,加速了登攀者的脚步,我们无暇欣赏身边的风景,一鼓作气穿过树林爬过硕大的岩石踩着崎岖的山路开始向峰顶冲击。山坡陡峭,树木林立,每当直起腰身暂歇息时,就有种遥遥欲坠的感觉。我不惧高,但绝顶处却总有一股莫名的气息扑面而来,不是胆怯,似是那种失重后的飘飘欲仙。

雨来的急去得也急,仰望天边,云层间开始露出一片片湛蓝。

山巅一块鹰状巨石如西子湖畔飞来石般突兀耸立在三面临渊几丈见方的巨大平台之上,地面岩石上残留着四五个洞眼,老人们说是当年隐居山间的道士建房立柱架梁时凿挖的,但房在后来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被摧枯拉朽般的夷为平地,只留下来几个小洞。

在巨石旁屏目眺远,仿佛眼前浮现出一双双疯狂的眼睛,耳边传来一阵阵无助的呐喊声,疯狂者在摧残中宣泄着愚昧和快感。无助者惊恐的眼神,犹如脚下这一个个孤零零挖凿的小洞,终日向天拷问着百年的执着……

低头审视那些小洞,里面除有少许积水外,底部和周围仍依稀可见黑色烟熏痕迹,岩边几棵白松从石缝间挺拔而出,几蓬枯草在微微山风中孤寂的摇曳。

雨后是雾,那雾徐徐而来,如纱似锦,伴着柔柔山风,追逐着,嬉戏着,裹着树裹着草裹着山石,不经意间便弥漫了沟壑山脊,弥漫了枝枝杈杈,润了发梢润了脸颊润了耳际,也润了登攀者的思绪。当年可曾有文人墨客在此寄情山水、放歌吟诗、感物咏志?不觉间脑海中竟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身影……仰天长啸几声,那悠悠余音几经回转,依依不舍融进了沟沟壑壑。真个“秋色空濛雨如酥,远山乍看近却无.雾裹石鼓一片白,不辩林间松柏青”。

大家开始在老鹰前留影小憩。一路上山没有向导,也不见其他游人,登顶的我们便开始在惴惴中揣测着石鼓的由来。是山形象鼓,还是山上有鼓一样的石头,或者莫非石鼓还在前途之中,当年刘秀敲击的震天声音能否穿越几千年历史长河,引领我快快找到心中的石鼓?在疑惑和不甘中我们加速继续前行。回望身后,山脊在浮云掠雾中若隐若现,大自然正在即兴泼墨勾勒一副绝美的水墨山水画。

女儿和朋友的儿子一路登攀中表现的很是顽强,对我们的帮扶很不领情,在险要处虽慢下脚步,但对外来的伸手相助一概拒之千里,遇到僵持时索性呆在原地,直至大人们的作罢方才继续前行。险峻的山势和小家伙们的倔强分了我们好多心思,慢慢的大家淡忘了对石鼓的探寻。在几处景色秀丽处留影后,我们遗憾的开始了下山行程。

上山容易下山难,山路都是游人依地势踩出的羊肠小道。一路走走停停,很是纳闷为什么两个小孩没有半点畏惧,索性蹲下身子试探了前行,不觉发现了其中奥妙。曲腿弯腰的同时那种惧高临下的感觉便打了折扣,眼前的山路不再狭窄险要,满眼都是树干和野花青草相伴。

南下的路上,我们遇见了上山的游客,是大王乡乡长陪同当地政府领导们爬山。交谈中知道了那鹰一样的巨石就是传说中的石鼓。唏嘘中我们一脸茫然,乡长微笑道,敲击它时声音宏亮,才会有鼓一样感觉。因返程已较远,敲击石鼓的念头便在众人的劝说中搁置了。行至山脚下,清泉淙淙,溪流潺潺。轻轻的雾已散去,就像她轻轻的来。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圣人孔子仁智双全,从山水中得到了对仁智深刻的体悟。我们不是圣人,但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将想打包,向深山更深处进发,在绿水更绿处放歌……。“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王观的《卜算子》让我与心中的石鼓共鸣有了再一次的约定。

自那以后,每当生活不如意时,总会想起那用心便伸手可及的石鼓。如此已成为一种习惯,坎坷中便充满了前行的希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