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朗读》

2009-04-19 10:35 | 作者:宇文成都 | 散文吧首发

和一位女性网友聊天,聊起近期不错的电影时,美女推荐了《生死朗读》,简略交代剧情并抒发了感慨之后,她补充道,片中有不少裸露镜头,拍得挺唯美的,毋庸讳言,正是这番话,“有性”让我在最时间内接触了这部电影……

一个恰逢青期的懵懂少年,遭遇一个正值虎狼年纪的独身美女的“色诱”,在缺乏自我和外界约束的情况下,鬼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我很自然地联想到报道过的国外女教师与未成年学生发生性行为而被问罪的案例,并猜想彼时德国的法律是否设立了猥亵男童的条款,对汉娜不禁理解而又不理解,或欲?有爱不一定有欲,有欲当然更非一定有爱,世间纯粹狰狞的欲望比比皆是,单纯的爱却少之又少……

作为一个远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臭男人,片中大量的情色镜头又一次次地冲击着我的眼球,带来惬意的感官刺激……我在矛盾中不禁思考,这样的编排就是为了考验观众的道德底线,唤醒大家内心隐隐的原始欲望,进而认可和接受这段不伦之恋?

克劳斯年纪不大,然而很适合汉娜——随时随地地做爱,不厌其烦地朗读,从他那里,汉娜既获得了肉体的快感,又得到了心理的满足,可谓身心愉悦。但即使在两人的交往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汉娜也明白她与克劳斯之间业已存在并将日益增大的距离——这种快乐的基础仅仅是性,前途一片迷茫,欲罢不能便会痛苦,便有了畏惧和神经质的表现,也因此最终选择了逃避。汉娜和小男生的不论之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心理的扭曲,似乎又是一种宣泄,也许只是一种单纯的原始的爱……

汉娜的不辞而别,使如鱼得水如沐春风的少年克劳斯感受到无比的失落,也让观众舒爽的视觉体验戛然而止……影片的基调随之变得凝重,突如其来的纳粹”这个概念,从简单的对一段性关系的审视,陡转为对人性的考量。很显然,影片前半部分肆无忌惮地渲染两个人偷欢,是对照随后汉娜近20年牢狱之灾的痛苦、克劳斯的终生负疚,所作的必不可少的铺陈,非如此不能展现一种巨大的反差;同时,也为解读汉娜的复杂心理,以及克劳斯成年后性格的发展和演变埋下了伏笔。

当另5名被告在法庭上对所犯罪行矢口否认的时候,汉娜并不回避客观事实本身,及至受到诬陷,她的辩解也仅限于不肯认同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舆论加诸于法律的所谓“主观恶性”。令人惊讶的是,当纸笔放在面前时,汉娜却突然当庭认罪!网友在介绍影片时强调了这段情节,并推断她是不愿意在爱人面前露怯,宁死都要维护那点可怜的尊严……女人的思维常常不可理喻,又因为其思维的共通之处往往切中要害,因此,我尊重朋友的意见,同时再补充一点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漫长的庭审之于被告,是实实在在的煎熬,面对法官咄咄逼人的提问,良心未泯的汉娜据实作答,没有选择与另5个女看守攻守同盟,使她一步步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其次,与克劳斯的意外重逢更加动摇了她的意志,此时此刻,“小家伙”已成为风光的见习律师,她则站在被告席上,接受法律和道德的审判,身为被告人的角色暗示,足以使她在内心里对那段畸恋作出自己有罪的宣判,进而陷入深深的自责。最后,当“笔迹比对”这个机会出现时,极度自卑和惊恐的汉娜意识到,自己始终掩饰的秘密将大白于天下,她蓦地发觉自己竟然一无是处,这就完全超过了她心理承受的极限——笔迹比对,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对于汉娜来讲,她高傲的灵魂不能让她说出自已不认识字这个秘密,因为她是那么热爱文学,那么谦卑知识,那么高尚,那么光明,她追求知识的高傲灵魂不能原谅自已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已不认识字这个事实,哪怕这行为会带来她终身的监禁,多么高贵又卑微……可悲的是,克劳斯最后还是选择了沉默,可耻的沉默,哪怕泪流满面,哪怕一次次尝试说出真相,哪怕是为了维护汉娜自已愿意维护的卑微的自尊……这就是爱的背面?

平心而论,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女人在战争时期为了生存,报名去纳粹集中营作看守,本身无可厚非,便是在火灾发生时没有打开门锁,放出被关押的人犯,也是在执行纳粹不讲人性的监管规定,充其量只算得帮凶的角色。遵循对战犯进行追究不能无限扩大化的国际惯例,与其谴责她,不如严惩下令的军官,声讨暴戾的纳粹。还有,我可以坦率地说,在那个弱肉强食的环境中,没有文化、独自生活、处于社会低层、心理有过严重创伤的汉娜,自卑确乎是难免的,除了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小男生那里能有一点尊严,她还有胆量去获得什么?

在事实面前,无论承认与否,都不能抹杀这6名看守当时犯下的罪错:说是错,即在于必须对看守职责和救助生命作出选择时,她们将他人的生命置于了次要地位,这,违背了起码的人性标准;说有罪,不是她们剥夺了被关押者的生命,而是危险到来时,她们作为看守没有履行救助被关押者生命的义务,这,违背了基本的法理规则。

战争中,一些普通人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对这个战争所带来的影响。也许并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注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侩子手,更多的人会像汉娜这样,不自觉地参与到一个罪恶当中,并且自己也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也是受害者,只是从来就没有人关注过他……

一个人性格的养成与其成长经历和所处环境有很大关系。被溺爱的孩子长大后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立能力和责任意识,反之则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脂粉堆里混大的贾宝玉成了“水做”的男儿,“岳母刺字”则教导出一位忠君爱国的一代名将……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里,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着眼,对克劳斯分析一二。

除了性,比克劳斯年长许多的汉娜还能给予他什么呢?我注意到片中汉娜为克劳斯洗澡的情景,男孩的拘谨证明了行为与情趣无关——此等类似母亲角色与情人关系的同时存在,完全就是紊乱和错位,意味着这个似在襁褓中被呵护的男孩注定无法成长为真正的男人。克劳斯在一段短暂的婚姻结束后终生未娶,好像汉娜才是他的真爱,我以为不然,否则在爱人性命攸关之际,他怎么可能彻头彻尾地做了一次缩头乌龟?无论如何这是说不过去的。真正的原因也许是,由于严重的心理问题,克劳斯成年以后,在婚姻生活中无法做到与异性正常地沟通和相处;他忘不了汉娜,是因为迷惘而始终不能解脱,仅此而已。与现代科学主张对受过性侵犯的未成年人须进行心理干预同理,克劳斯这种过早尝试“不恰当”性行为的孩子,也是需要心理矫治的。

在导师主持的研讨课上,克劳斯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踊跃发言,陈述己见,让我怀疑他具有自闭的倾向。在旁听庭审期间,太过明显的紧张,暴露了他脆弱的心理素质,他没有选择向他人求援,或者倾诉,而是将痛苦压抑在心底,唯一的宣泄途径就是与女同学做爱,一如他与汉娜的过去……片尾部分,克劳斯对女儿坦白那段经历时,直言他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个秘密。至此,我证实了之前关于克劳斯自闭的猜测,可以这样说,这段感情在他的心中缠绕得太久,完全影响了他的一生……

汉娜当庭认罪,世界上知道事情真相的就只有克劳斯了。我以为,克劳斯没有站出来说明事实,更多的考虑是害怕暴露多年以前与汉娜的不正当关系,而非像他对导师所说,是尊重当事人需要保密的意愿,那段冠冕堂皇的鬼话只是他的托词罢了——作为一名知道事实真相的公民,他有作证的义务;作为一名知晓法律的见习律师,他更有义务让诬陷汉娜的5名女被告因为作伪证而受到制裁。但是在危险迫在眉睫之际,克劳斯忘记了“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这个准则,他与作为看守者的汉娜作出了相同的抉择:逃避责任。一切仿佛是一个轮回,曾经主宰过他人命运的汉娜,在自己的命运可以被他人主宰时,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

为了狱中的汉娜,克劳斯一本接一本的朗读并寄去录音带,汉娜因此学会了简单的读写,并试着通过简短的书信与克劳斯交流,这为她坚强地生活下去增添了无穷动力。然而,亡羊补牢尽管看上去很美,无非只是一种补偿,较之汉娜付出被终身监禁的代价,克劳斯怎么做都弥补不了他的过错,区区几盘录音带算个?如果有人认为这是爱的表现,并且为之感动的话,这种感动就太廉价了……

汉娜行将出狱之际,狱警告诉克劳斯,汉娜长时间待在监狱,重返社会后恐怕难以适应,而他是汉娜能够面对新生的唯一希望。可怜的是,克劳斯没有勇气接受他初恋的女人,在前往探视的过程中,他仅仅例行公事般安排了汉娜出狱后的生活,显然是打算对两人的关系做一个了断,在良心安慰的同时抽身而去;当汉娜试探性地问他“你还爱我吗”的时候,克劳斯再一次表现了懦弱,他的吞吞吐吐让汉娜的精神寄托彻底破灭,从而选择了自杀。影片所塑造的汉娜的际遇是凄惨的,遭人唾弃又令人同情,不过,她虽然因为认罪被判重刑,灵魂终究获得了解脱,而间接将她置于死地的克劳斯,却终生背负了沉重的十字架……

也许我们无法置身于他们的世界,去了解,去理解,不在其中,怎知其痛?说什么……无非是座着说话不腰痛……

只能无语,无语的世界,飘花飞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