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很忙”遐想之儿时的快乐丢在长大后

2012-10-03 12:06 | 作者:遗忘漫漫 | 散文吧首发

方凤琴笔名:遗忘漫漫

我们不断的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不敢哭的人

——题记

梵高割下了一只耳朵,从此那只耳朵胜利逃亡,在世俗的眼中,他疯了,而在那只耳朵的听觉里,世界疯了。儿时“恣意妄为”“胆大包天”的可,如今丢了。它丢在了我们走向沉稳的路上,丢在了学习礼仪、谦逊、中庸的传统意识里,丢在我们长大后。

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是一块长满了棱角的顽石,而在生活中摸爬滚打后,身上的棱角也渐趋圆滑。每摩擦一次,便擦出一次火花,于是我们便摔一次跤,疼痛一次。就这样,一次次,一遍遍,棱角没了,稚气没了,灵气也没了,而我们也开始学会了走路,走社会的路。

我们变得不骄不躁,随波逐流,甚至麻木不仁。我们看似乖的就像乖乖女额前的刘海一样顺了,但同时他们也失去了只属于我们眼中才有的的清澈光芒。我们从此一身孤傲,仿佛对什么都不屑,可其实对什么都在乎。

这样的生活少了太多,灵气、氧分、活力,这样的生活让我们变得了无生气,行尸走肉的如同木偶。于是“杜甫很忙”出现了,“李白不服”产生了。所谓的“宣泄哥”“叛逆姐”爆发了。他们抗议,抗议教育的古板呆木,抗议大人们只会用他们正确无疑的“是非观”来要求我们,约束我们。

曾记得看到过这样的一篇日志。有个“帅气”的高考生,在别人视为“生死卷”的

高考卷上大画特画。一个个漫画人物,一句句经典对话,精悍透彻而又极具讽刺意义。可以看得出他确实很有思想,很有见解,很创新,可他的思想、创新是注定得不到“理解”的。就像张国荣在他的世界里,他的时代里找不到伯乐一样。缺乏理解,存在偏见,所以那些与传统背道而驰的呼喊也是寂寞的。

我无比的希望社会能再包容一点,希望个性张扬的我们可以被社会认可,希望我的人生可以像张国荣一样透着,“即使是挨了刀,血从伤口涌出来也要拼着演完那一场,殷红色的洒满舞台”的倔强。

忽然想起那段小诗,不知有何人能懂:

"总在快乐时候感到微微的惶恐,

总在开怀大笑时流下感到的眼泪

我无法相信单纯幸福

对人生的起伏悲喜,既坦然又不安。

人不是鱼,怎会了解鱼的不安;

鱼不是,怎会了解鸟的快乐;

鸟不是人,怎会了解人的荒唐;

人不是鸟,怎会了解鸟的自由;

鸟不是鱼,怎会了解鱼的深沉;

鱼不是人,怎会了解人的幼稚;

你不是我,怎会了解我。

孤独的老树,如孤独的守望者,

几十年如一日,守望在村口。

鸟与外面的世界遥遥相望。

它就这样,伫立在的关怀里,

太阳月亮的凝视中,

面对数不清的日子,

静静的享受孤独。”

评论

  • 悲雨凼:唉 教育的单一,死板 作为学生我深有同感
    回复2012-10-21 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