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镇

2011-12-02 09:18 | 作者:雪频 | 散文吧首发

一个周日,阳光明媚,我和老公、小侄子来到惠山古镇。

穿过“五里香塍”的牌坊,踏着石板路,朝着棉花糖进发。咦?棉花糖呢?远远地,发现棉花糖的老位置没有人。我遗憾地对小侄子说:今天卖棉花糖的人没有来。小侄子急了:为什么没有来?他生病了吗?我说:可能吧。小侄子不死心:他也许搬地方了。于是我们开始了棉花糖寻找之路。

先来到惠山美食街入口处,停住,犹豫了一下,但是想着刚吃过饭不久,等出来的时候正好品尝小吃,顺便休息一下。于是我们继续往前,来到丁字路口。左转是下河塘,一眼望去可以望到很远,明显没有卖棉花糖的。右手边是锡惠公园的入口,里面正是菊花展,从门口张望进去,菊花开得正艳呢。

小侄子拉着我的手直往前奔。我忙说:前面是锡惠公园的又一个入口,此路不通。可他非要去看过,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呀。

退回来,才发现转弯处又有新修缮好的古镇可以逛了。往前走,小路两边仍在施工中,到处都是建筑材料。有的外面看着焕然一新,其实只有一个门面,里面还是大坑,只有一堵光鲜亮丽的外墙而已。有的是以前的老建筑,外形古旧,一看就不是新建,不过都是铁将军把门,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一直往前走,发觉游人越来越少,棉花糖更是不见踪影,可是小侄子仍旧不撞南墙不回头。

终于走到底了,来到古镇入口处,入口被人工堆起的小山围住,并挖了池塘,有山有水好景致。小侄子突然对我说:看,大树病了,在挂盐水呢。哪呢?哪呢?我四处张望。那,在那。我闻声寻去,寻找良久,才发现旁边的大树上,挂了好几只塑料袋,插了不少管子。大树也挂水吗?老公说:当然,不仅人挂水,动物挂水,植物可以挂水,土地也可以挂水。我恍然:挂水这种通用治病方法通行全球。

看来棉花糖是确确实实没有了,小侄子终于死心了。于是我们奔向第二个目标喂鱼。按理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我认为:往前走一定是可以通的。这回我冲在前面,终于撞到了南墙,只能往回走了。

沿着原路返回,竟在转角处又发现一条之前没有走过的路,于是我们一头扎了进去。以前我一直觉得古镇不大,现在我觉得古镇太大了,要是全部修缮完毕,得多大呀,像个迷宫一样,一个人我可不敢来了。

走过惠山古镇,走过一座座祠堂。我们经过了《环城运河诗廊》,上面镌刻着李绅的诗歌。李绅无锡东亭人,唐代诗人,官至宰相,他的诗《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种一粒粟,秋收百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恶死。”最为有名,妇孺皆知。小侄子已经学过这两首古诗,对此还是能产生共鸣的。

走过诗廊,石板路不知通向何处,小侄子不耐烦了,吵着去喂鱼,我们也失去了往前一探的兴致,开始往回走。无心走马观花,匆匆直往前赶,不久惠山横街在望。右转经过青花布、九连环,又回到了丁字路口,再右转不远就是下河塘了。路的对面是宜兴特产店,旁边有绕绕糖,没有棉花糖绕绕糖也行,绕啊绕啊,绕成了白色,看着挺诱人的。

来到下河塘,木船静静地停泊在河中,听说那是仿制的乾隆南巡御船,这艘船外表华丽,做工精细,虽为仿制品但仍能让我们感觉到乾隆年间的兴盛。下河塘曾经的清初皇家南巡要道,一度的繁华之地,现如今空荡荡的,显得沉寂极了。记得上次来时,小河里种了许多水生的植物,生机盎然。而这次它们都不见了踪影。

走过“水漾”长廊,出长廊从右手边的拱门进去就是花园了,刚步入园中,侄子又有了新发现。梨子,梨子!他兴奋的叫着。我又继续:哪呢?哪呢?到处寻找。小孩子的发现能力真强呀,我的眼神还真差,总是最后一个发现。在入口不远处,一棵树的顶端挂着好多只诱人的梨子,又大又圆,金黄的颜色,已经成熟了,我想我要是会轻功多好呀,想象品尝着美味的梨子,口水直流。

喂过鱼,特意不走原路,登上了石拱,站在高高地石拱桥上眺望古镇,只见密密麻麻的房子,到了全部修缮完毕,不知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终于去惠山美食街了,说是一条街,其实只是很的一条小巷子,七、八家小店,原本我们想品尝王兴记小笼包,可惜排了几十人,把这条小巷子挤得满满当当,实在没耐心排队只得作罢,便去吃了粉丝,一般般而己,比不上好一家鸭血纷丝。

终于要和古镇说再见了,出口处便是“惠泉酒坊”,小侄子拉着我便进去了。这其实是一个黄酒博物馆,有黄酒的制作流程影像演示,也有全国各地黄酒产地的分布图,一面墙上满是不同字体的“酒”,地砖上也点缀着酒字。院子里放满了酒缸。

离开“五里香塍”,古镇半日游结束了,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等来年春暖花开三月三惠山庙会时,肯定是热闹非凡。

2011年12月2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