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

2013-12-01 11:22 | 作者:被惯坏的,小男人 | 散文吧首发

奶奶走了,是腊月二十八号的下午走的。寒风的低语如同冻结了整个村庄。

奶奶是个很平凡的人,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

她不改往日的慈善脸庞,面容安详的躺在棺椁里,像嘴中含了颗糖。旁边摆放着稀疏的花圈花篮,身边却围满了亲人,少许外界人士和后来的官方领导。她走得很突然,父亲说她是在去每日都清扫东门大街的路上不慎失足滑倒而走掉的,甚至没有时间交代后事,没有告诉我对我们和这个世界有多么的不舍。

奶奶的房间有个大楸木柜子,一人来高。(奶奶没什么文化,于是总是让我这个识字的“大学生”教他读佛经。)犹记得小时候,她做早课念完佛经便会支开对我看管甚严的母亲,带我走到柜子前用她那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一样的手在我光滑的脑袋上抚摸,并神秘地叮咛:“嘘,你看着,不要让人看到。”看我明白的点了点头便半个身子探进柜子中寻摸出那个“熊猫牌”炼乳的铝盒,从中掏出一把糖果来,逐个的挑,挑出最大、品相最好的几个糖果给我,把剩下的放回盒子里去。铝盒中的炼乳早已用尽,奶奶一直舍不得丢弃,从那以后炼乳盒便成为了奶奶的“藏宝箱”。而正是这个“藏宝箱”,在我的童年里它一直扮演着多啦A神奇口袋的角色,因为我总是猜不到能从这个盒子中得到什么样的糖果,但我从中得到的欢乐和亲情要比糖果的甜美多得多••••••••

. 奶奶眼睛细长笑起来像极了弥佛,眼角挂满了岁月沧桑而眼神却深邃明亮。在我的印象中她总是干干净净的,走到她身边总会闻到一股股淡淡的皂香。她的满头银发总是梳得那样好,没有一丝乱发。虽说她很瘦,但是神采奕奕,不失鹤发童颜的模样。印象深刻的是她穿着袄肥且长的墨蓝色呢子长衣,从盒子中取出山楂糖条儿后便寄放在宽大的袖口中,逗我使我猜在哪个袖口里放着为我准备的糖果,懵懵懂懂的我便笑脸盈盈的抓住奶奶的左袖口,才发现被我扑了个空,再等我无赖地翻她右手袖口时才发现仍是空空如也,顿时我脸便灰了下去,眼眶红了起来。再待我掉头看背后的桌子,已然放着剥了皮的山楂条,而奶奶也是眼瞅着我一口口满足的把山楂条吃完,才乐呵的笑出来。

听父辈们说奶奶这一辈子没有过过正真意义上的好日子,她年轻时便入了党,性格甚是刚烈耿直,村子里的大汉们都让她三分。后来怀着父亲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家的唯一经济支撑爷爷也因祖辈是富人而被要求划清界限,在门口的东门大街遭到了批斗,被宣布断了粮饷。当时全家已经两天揭不开锅了,奶奶不曾像大闺女似的眼角挂着泪滴,也不哭,也不闹,而是连走路赶到邻村用出嫁时嫁妆的一枚金戒指换取了二十根红萝卜才得以维持生活,使全家渡过最难的日子,爷爷也因此避免饿死在了自家的东门大街前。直至大革命结束后,奶奶整个人苍老了许多,也不知从哪得到了一本经书,便找到村头识字的先生教她念经,手里拿着佛珠,很虔诚,也很刻苦。自那以后奶奶夜里睡觉经常会魇住,嘴里叨着:“都会过去的,都会过去的•••••••••”

自我年幼时老宅门口的东门大街一直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负责,因此街道总是脏乱不堪,灰色的街角甚至长出些层次不齐的青黄杂草。作为一个老党员,奶奶望着这经历许多风霜往事有感情的老街便拿起家中的大扫帚前去扫街,也决定这么扫下去,不管酷热与风。扫街的起初也颇受村里大众的好评,后来村民们习以为常了,也就淡忘了,期间也不乏类似于村头刘叔爷的老伴“胖姨”等人的不理解和询问。胖姨本姓王,因喜吃懒做,长得越发的肥胖,所以大家都直呼她为胖姨她也不恼。胖姨长着一张大脸,却有尖尖的下巴,脸上总是油腻腻的,走起路来甚是颠簸,仿佛浑身的肉都在抖动,因为总是喜欢吃甜品和肉类,而让我觉得她嘴边的那颗大痣油得发亮,那天胖姨谄着笑脸迟钝地来迎正在扫街的奶奶逗趣地说:“哟,翰他奶奶,您看您每日这么操劳这条不搭嘎的街,又不是您包了这街,难不成您代代都是做苦力的命?”奶奶听完不火不恼只是淡淡地眯着细眼笑着念叨:“是学俯下身子为大家当牛做马,当牛做马•••••”便不再多言语,继续扫街远去,坐在门口长椅上的我只能看到她正直且瘦小的背影。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如今的我远去他乡求学,为生活而操劳奔波难以回家,奶奶也这么十几年如一日的拿着扫帚坚守着老街的洁净,现如今的街道已经由社区管理有人打扫,家人也曾劝说奶奶停止这一义务活动,但是奶奶总是微笑着叨咕:“扫街就当锻炼,这么十几年扫下来了,保持了卫生干净,突然不扫还会觉得别扭。。。。。”而家人所能做的就是偶尔看到街边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就上前提醒并清理,减少老人家的操劳。据说后来奶奶还自己掏积蓄帮助同样当地的困难户,也帮助过街区同样的孤寡老人。自此我便很讨厌天,曾经很喜欢冬天那干净的雪,现在却越发的担心冬天会无情地带走我们身边一个个慈祥可的老人,一张张远去的笑脸。

见奶奶生前最后一面是国庆期间,记忆犹新的是,的士停在老家门口的街边,满手行李与补品的我在老家门口街边正看到仍在清扫的奶奶的背影。奶奶穿得不算多,仍是起了球的深蓝色长衣,但也还算干净,对比以往正直的背影显得佝偻了许多瘦了许多,瘦得如枯竹一般,弯腰也像打了钢筋般弯不下来,身上如驼了个湿水的担子,上台阶也显得略吃力,顿时一阵辛酸在我心中油然而生,眼眶和鼻头更加显得酸楚。我赶忙丢下东西上前搀扶,奶奶望了我的脸,先是愣了下,然后才露出依旧不变的笑脸,细数她额上小溪似的皱纹也如同上百年的干枯的松树身上纹路更加明显,仿佛悄悄地诉说着人生的一波三折与岁月不易。我跟她交谈起很多,大部分事她已经记不得了,而她只是依旧用细长的眼睛笑着,明显的是那双深深下陷的眼窝眼睛中也多了几分灰浊。用竹节般没有血脉,瘦骨嶙嶙的手撩了撩发髻:“早些回家吧,你等你,我这忙完就回去,咱晚上吃饺子。”便继续扫地,而不变的依旧是她那安详的笑容,嘴中仍不忘念着佛经,虽说佛经全意并不太懂,但大概以我理解的意思是“我们离天堂并不遥远”之类的话语•••••••

奶奶入棺时瞬间我的悲伤情绪像是世界崩塌般不可收拾,山崩海啸一样涌入心头,失声痛哭,甚至口中不断重复道:“奶奶就是佛,躺在这的就是佛!”

后来大家以为我因为伤心过度而导致精神恍惚胡言乱语,上面领导也听闻事迹为奶奶封了阴功并安慰我不必如此过分伤心,但我无法解释出抽象的概念,人和佛之间的距离。而有一点是肯定的,正是像奶奶这样一双双逐渐枯如竹节的手为我们的成长撑起了世界,温暖的一片天。

奶奶是个很平凡的人,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

但奉献却不求利益的事实让我不禁想到我们民族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生命力强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普通民众,每日做着平常而不平凡的事情滋润了我们。不要看不起民众,也不要看不起俯下身子为我们当牛做马的人。

至少,这些人在我心中,很高,很高。

后言(本文由本人亲身经历的深厚情感并结合了北京“扫爷爷”窦珍这一时事,1,由正面赞美了奶奶的亲情与无私奉献。2,称赞了像奶奶和窦珍爷爷这样怀揣着奉献民族精神,不求回报的广大民众。3,侧面讽刺了当时领导的不问弱势,后知后觉,奶奶死后才封阴功。4,讽刺了如“胖姨”这般小市民的无知与麻木。)

此文致“扫桥爷爷”窦珍与怀揣奉献精神的广大民众,以最崇高的景仰与敬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