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上的木排

2011-07-10 21:13 | 作者:嵩云樵子 | 散文吧首发

最近在翻阅洪江区政协学习文史组编辑刊印的《洪江文史》内部资料时,突然看到由唐宏撰写的《洪江船排工人的(沅江路形记)》,不竟喜出望外,这可是自己苦苦寻覓而始终难以见到的一篇有关沅江的珍贵历史资料,也是一篇对过去洪江船排工人艰难的航程及沿途风情的真实写照,更是奉献给千里沅江的一篇上乘佳作!

这篇《沅江路形记》通篇以诗歌排比、平仄押韵的句式手法,将常德到洪江全程500余公里的路程路段、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异闻趣事、船家生活、放排艰辛等描写得真实直白、刻画得入木三分,真是平铺直叙、通俗易懂,且又诗句合韵、朗朗上口。听说它一经问世,就在洪江船排工人中引起很大反响,并很快广为流传开来,一时洛阳纸贵,到处都是传唱和呤頌的人们。至于它本来的作者是谁?人们记不住亦或也懶得去记,只要记住诗句就行,到一个地方弯上船排,对照诗句面对风物,兴致一来呤上几句也是常有的事情!

我翻阅着《沅江路形记》,认真黙頌着上面的诗句,禁不住心情激动,思绪飞扬,竟似许多尘封已久的记忆又涌上心头,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强烈,又像是在深深地呼唤!是啊,古往今来,神洲上下,有多少骚人墨客、文人雅士、大家巨壁、文章巨公,面对苍古悠远、野性难驯、奔腾澎湃、波光粼粼的沅江,呤唱了多少千古流传的动人诗句?又记录下了多少怀念追忆的鸿篇巨制?此时,我想到了伟大的国诗人屈原的《楚辞》和《离骚》;想起了唐朝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诗句:“寒连江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想起了唐朝诗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诗》的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也想到了著名文人沈从文走出凤凰走进沅江那沿途撒落下的一片片珠玑般的文字和灼见!

沅江在三湘大地的崇山峻岭之间从西奔腾澎湃而来,在千里沃野的土地上播下一路神韵,撒下一方灵动,种下一地珍珠!它是一条流淌着历史浪花的河,是一条流淌着文化传承的河,是一条流淌着无尽财富的河。千里沅江不但浇灌和养育着它的沿江儿女,而且也是古今往来人们精神的心灵慰籍和源泉。当然,沅江也有它狂怒和肆虐的一面。我们知道:水在它温顺柔和的时候,它包容万物,恩泽四方,滋养众生;而在它暴燥发怒时,它则狂怒奔泻、恣意泛滥、毀灭一切。因此,我们要理解和善待沅江,要珍惜和保护沅江,更要規划和开发好沅江。于是,我带着深深的眷念和记忆来到了沅江,来到了沅江上的木排!

沅江属长江水系,是长江在湖南的主要干流之一。特别是在湖南的湘、资、沅、澧四条干流中,沅江在四水中最为古老,最多险滩,最多弯曲,最为神秘,也表現出最为“野性”。沅江发源于贵州东南部,有南北二源,以南源为主。南源龙头江,源出贵州都匀县的云雾山鸡冠岭,又称马尾河。北源源自贵州省都匀市斗篷山麓,那里竖立了一块由著名画家黄永玉题写的“沅水源”的石碑,在石碑的一方石壁上刻有由贵州省都匀市人民政府、湖南省水文资源勘测局、潇湘晨报三家联合写的《沅水颂》。总之,南北二源在炉山县上汊河口汇合,称清水江,河水在贵州銮山入湖南芷江县境,东流至洪江市黔城镇与舞水汇合,始称沅江。

沅江在湖南境内流经芷江、怀化、会同、洪江、溆浦、辰溪、泸溪等县,至沅陵折向东北,经桃源、常德注入洞庭湖。沅江,东以峰山与资水为界,南以苗岭山与柳水为邻,西以梵净山与乌江相隔,北以武陵山与澧水分野,汇聚1491条支流(其中一级支流152条),自高山峡谷中泻出,波涛滚滚、汹涌澎湃而来。沅江全长1060公里,流域面积近9万平方公里。沅江流经至洪江后,在古商城的犁头咀与源出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巫山,南流又西行,全长244公里,流域面积4205平方公里,经绥宁县、会同县至洪江区的巫水相遇汇合,形成了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浪花翻卷,奔腾不息,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壮阔场景,给人以浩瀚、壮覌、惊叹的感覚!至此,沅江的始大方显突現。

同时,由于洪江处于群山怀抱之中,有着不少天然山洼和凹地,沅江奔流到此辗转蜿蜒,加上绵亘十余里的缓冲流动,便形成了避风防洪的大湾塘、回龙寺、青山脚、萝卜湾、滩头等许多天然良坞,可供船只停泊、木材交易、排筏编扎等。由此,洪江成了沅江上游木材的主要集散地,成了古商城三大经济支柱(油、木、特)之一,也成了古商城兴盛、繁华和崛起的重要经济来源。

著名文人沈从文先生在《湘西》一文中关于“沅水上游几个县份”中也曾写道:“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中心。出口货以木材,桐油,鸦片烟为交易中心”。据记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洪江就向上海、武汉、镇江大量销售木材,年销量达到90多万立方米。民国二十三年(1934)洪江有坐商230家,其中木行13家、年营业额68万元。但行商业额大大超过坐商,木业达500多万元。当时城镇人口3。76万人,从事商业多达1。3万人。抗日战争时期,洪江人口由战前的4万人,骤增至15万人,全国有20多个省、市的商人,在此开设各种庄号、饭馆、商行、作坊。

在过去的年代,特别是在铁路和公路缺乏的岁月,由于交通不便,沅江便成了湘桂滇川黔五省连接外面的黄金水上交通线。洪江是沅江进贵州的重要门户及瓶口之地,正位于“五溪”(雄溪、樠溪、无溪、辰溪、酉溪)地区的中心,也是当年少数民族活动的中心。于是,洪江得天独厚,凭借水运交通便利,造就和孕育了洪冮独特的商业文化氛围,产生和孕育出古商城特有的机遇和条件,也带来和开创出洪江古商城的繁荣及昌盛。

千山百溪,汇聚洪江,苗州广木,齐涌雄溪。这里所说的苗州广木,指的是苗木产于黔东南苗族聚居地一锦屏、清江、天柱、黎平四县为主要产区;州木产于靖县、通道及其毗连的湘桂边陲;广木产于会同县西部及与天柱接壤的广坪地区。上述三地杉木通称“大河木”,貭量可靠,均为上品,俗有“一苗二州三广坪”之谚。溪木又称“小河木”,产于城歩、绥宁、会同东部的巫水沿岸附近。当木商买得林地砍伐权后,便雇用当地农民在山区砍伐,削枝去皮,搬运集中,用木桩架设天称做“拖厢”,前后衍接长达数里。由俩人相互依托,奔走于“拖厢”两侧独木之上,翻山越岭,将木材拖运至山涧小溪。由于山涧小渓曲折陡峭,长条木难以流放,兼以木质较次,杉条多弯、草、尖(头大尾小)等缺陷,多数便在当地锯成园筒,用撬棍、蔑缆相并紧扎成“小挂”,等山洪到来时,随波逐浪,冲出涧渓,流放至木材集中点,而后由排工们再将小挂相并编扎成苗排、州排、广排或溪排,然后航行至洪江。

当苗、州、广、溪木排到达洪江后,无论收购或自运,一律都要经过木行成交。有关木排编扎停泊保安及航运,同样一律需交专业性的“包头”承包,由包头招聘雇请技术熟练的排工编排扎运。排工们大都来自黔阳、辰溪、麻阳各县沿河农民,归包头统一指挥。包头向木商老板负责。起运时,包头或由包头招聘的“棚排头”与排筏主人或其雇请的文、武管事坐镇两连相并的“棚排”(指挥所)航行殿后,沿途考察所属排筏运行情况,决定一路行止快慢等指挥大计。

经营木业,旷日持久,事务繁杂,远非其它商业所能比拟,除必須具备雄厚的资本外,还必須熟谙业务,聘用专业技术人員,一般木商雇用文职人員称“文管事”,职司財会结算,交际应酬等总揽营运大权;武职人员称“武管事”,职司验收、貭捡,筹划编、运、保安工作。“武管亊”必須具备业务、编扎、航运、保安等有关全面知识,得失安危系于一身。因此木业巨商,无不精心物色、四方考察、选贤任能,郑重其事。

木材到洪改编成大排,俗称“洪排”。因为从洪江开始,沅江河道就宽敞了许多,水位也深了许多。木排继续往下运送,必須得讲经济效率。因此,这木排的装载量要多,木排的长宽面积要加大。从洪江开始,每块排筏的宽度升展为三丈六尺的大排,至于长度,基本上依照原有苗、州、广排的尺寸,尽量保持长的一致。木排拼联后,便在木材的蔸部上面增加二根横梁。横梁的头尾交错要搭配好,横梁的蔸头要朝上翘起。蔸头向上翘起为的是排筏的四个边角吃水浅,行江中间易避免发生碰触。再者,四角翘起排筏转弯抹角也方便避让。然后,排工们用人工编制成的篾缆,一根或二根地从水底下蔸住木头穿两道圆箍,再从横梁上面绕过,打好结再插上根杂木棒。棒子插好了,便拿把木榔槌进行槌打,一边槌一边把棒子使劲地往下压。竹篾缆有伸缩性,边槌边压便把这木头加固得紧紧的了。接下来用根软软的篾缆把杂木棒绑在木头上。随后,将两块捣了梁的半截木排,尾巴对着尾巴,交错拼合,进行“捡捞”。捡捞就是把木材的梢尾部分,用篾缆一根一根地,上下交错起来进行编织,使木材的尾部紧凑稳固具有承载能力。完成这些,一块木排的粗样就出来了。

木排做好后,便是搭棚子,以便晚间睡觉和做饭菜用。棚子搭在梢排上,用一根平直的大杉木作棚梁。选的这根木头,蔸部有个眼。搭棚子的人在眼中间穿根木棒,扎得紧绑绑的。木棒用篾缆如捣梁般固定好,便把另一头竖起,搁在一个人字架的叉叉上。再在人字架一人多高的中间,横上一根长约丈余的小木头捆扎好。然后,在横架的两边,另搁上一根杉木。围着这几根杉木,再安上些支架绑牢起。棚子的雏形就成了。最后,在棚子的四周和顶上,盖上一层松杉木板,像鱼鳞甲似地,一块一块地搭接吻合,并用篾缆或竹片夹紧,免得大风掀动。由于四周的木头都是易燃物资,排工们便用竹缆或竹片织成一个圈圈,内外两层,中间插上些竹片,捆扎严实,搁在木板上面,圈子里面再搁上泥土,支上三块砖,把泥土捶紧后,就是做饭炒菜的灶了。

接着就是制作“擂”。擂是木排停泊时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制作方法是用三根或五根直径尺余的园木,成“品”字形搁在木排腰梁中间,用缆蔑从做排时事先预留的“眼”中,穿过排底将园木蔸底捆扎紧,形成后高前低的牢固之势。再接着便是安装“划水招”和“拨招”。招是木排上划水与拨水的专用工具,其作用类似于木船上的桨和舵。制招是在一根杉木的稍尾部钉上一排竹制的钉子,然后用竹篾绕着钉子,交错编织成五寸宽的片、长约两米,这是拨水用的“招”。也有用竹钉夹木板制成的。招木钉好后,搁放在固定好的招架上。招架是用硬木钉在木排的木头上,然后用类似捣梁的方法,牢牢把搁木固定,再用一块招把子将招木捆扎起来固定好。“招把子”是将一节杉木锯成两尺来长,再用斧头一打两开,中间的那部分用斧头砍成一个弧形,外面稍作修饰,然后把招把子与招木合上,再将编制好的篾箍套上去,搁放时招木平衡后,再将篾箍催紧便行。这样,排工们扳起招来既轻巧又省力。

招的安装有规定:木排的两头各安有三把招。这三把招叫作“拨招”。拨招是木排上的舵;它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木排前进的方向,使排筏能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姿态。每节排的两边各安有两把招。这两把招叫作“划水招”。它的作用主要是,当木排进入回水或者漩涡后,就要想办法将木排划出回水或者漩涡。有时,木排进入慢水里头,流速不快,也需要用划水招,将木排带到流水上。招的使用是用双手扳,即用双手抓住招把,双脚抵紧脚下的木头,人朝后仰,死力地朝胸前扳;也有用肩头扛着招把,用力往前顶的。总之,无论用哪一种姿式,都叫扳招。力气大的排工,只要三,五招,便能拨正木排的航向,使之转危为安,顺利前进!

当一切都准备停当,在“見船不见水,見排不見江”的壮观景色中,编扎完成的“洪排”也准备起航发运。按照习俗,木商们提前两天就在青山脚一带设好座排,座排上的食堂准备好大魚大肉,盛情招待排工们,表示饯行,以壮行色;并且选择良辰吉日,焚香许愿,敬神祝福,頂礼膜拜;开排时则鸣放鞭炮,敲锣打鼓,只见“船排号子连天响,千船万排起洪江”,祝愿航程平安、吉祥如意;通江达海、一帆风順!

洪江航运的终点是常德附近的陬市或德山,全程500余公里,其间山高路远、滩多水急,礁石林立,漩涡深藏。昔日旧时代洪江就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报郎乖,报郎乖,报郎莫去放木排。郎见几多发了财,又见几多能回来”?为减少木排行江风险,只要不是十分紧迫的事情,故木排一般起运都必須静待江水涨至适当水位才能起航。适当水位称“走汊水”和“土槽水”,即以川岩洪江州河岸的水汊林石为记:江水浸入小汊为“走汊水”,标石淹沒为“土槽水”。排工们凭历代相传经验,什么水位走哪条航道,什么时间走哪条水道,都心中有数,牢记于心,小心谨慎,趋吉避难,确保一路平安。此外,洪江到常德的航运,每连排配备排工11一13人,其中”方排头”(领航人)与总指挥所的排头忠于职守,严格负责,胸怀航程,随机应变,确保安全可靠,平安坁达目的地。

木排航行当中,視水的大小,到达陬市或德山的时间分别有所不同。遇上大水,沿途河道礁石尽皆淹灭,俗称“茫波水”,滔滔急流,一泻千里,三两日便可到达;如遇“土槽水”,水势较大,触礁的可能性小,则一个星期就可到达;遇上小水,亦或“小汊水”,那就麻煩了,沿途明礁暗石,急流险滩,真是防不胜防,避无所避,沒有半月或一个月根本到不了陬市或德山。从洪江五瓜花以下,便有著名的倒挂金钩神仙碰,玉皇三绞牛屁股,黄獅鬼洞冲天溶,扒不熟的是木洲等神鬼害怕的天险。尤其是沅陵以下更有“三脑、四淇、九洞、十八滩”等令人惊心动魄的鬼门关。如果遇上触礁搁浅,再加上是上下几十里沒有人烟的地方,那么你就倒楣了,沒有三五天甚至一个星期的折腾,你不用想离开。如果碰上倒楣透頂的,遇上撞礁或沉水,不但散排,搞不好将命都送在了这千里沅江上。

正如《沅江路形记》中写到的:“常德开船有三湾,脚踩草鞋娘娘滩。娘娘滩上三支箭,箭箭射到河洑山”。其中又有“自古桃源生得好,只是生坏跑马滩。弯弯曲曲牛角溶,盐船湾在老河谭。”又如“神仙修成仙湖桥,黄狮洞如鬼门关。拼命拉上碗盏滩,庵堂和尚把米添”。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仅此一例,约见一般。在此,不仿引用网友临江听雨在《沅水最后的排古佬》一文中的描写:“此时此刻,排古佬们精力全部集中,紧张操作,扳招撑篙的节奏加快,生怕有点闪失。大家再次唱响了高亢,激昂的飙滩号子,光着膀子满头汗水的领水员领唱,发出高亢,短促的喊声,众人紧紧附和,随着号子,大家统一用力扳招,节奏明显加快,急如雨点,响如洪钟,木排向急流险滩中破浪穿行,闯过一道道险关。”这一段正是作者亲身过黄狮洞鬼门关的情景。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看到了沅江的狂放不羁和肆虐汹涌;知道了排工们的艰辛不易和行江风险;也領略到排工们的百折不挠和勇敢豪迈!

《沅江上的木排》即将离我而去,我怀着一种若失若离的心情,再一次来到沅江边,来到原洪江最大木材企业一洪江贮木场的河边,也就是洪江最大的天然良坞一萝卜湾工区。我瞧着堤下那清粼粼的而又静静地流淌着的沅江,望着江边停靠着的三两艘孤零零的小舟渔船,亦或几只在江面蜻蜓点水般玩耍的魚鹰和小,还有身后那空旷荒芜,长满野草、寂无人声、也无木材的广场地坪,心里不禁怅然满怀,思绪万千……

我在约显破敗、陈旧、杂乱的工区里慢步趟徉,心里却不竟想起了唱响《沅江号子》的老放排工人米仁早。我和米老师相识于1978年,曾几次不揣冒昧登门求教。我那时还年青,米老师却早已是享誉国内有名的一位业余民间歌手,他領唱的“沅江号子”,高亢、嘹亮、激昂,富于激情,优美动听,深受排工们喜爱。在洪江和省地业余文艺汇演中,“沅江号子”多次获奖,誉满全省。1958年9月,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莅临洪江采风“沅江号子”,并找米老师座谈及录音。1979年,演出《湘黔赞歌》,“沅江号子”四上北京,在首都舞台上演时,贏得观众热烈鼓掌,受到专家好评。198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请他为影片《风吹唢呐声》配音,省电視台为他录制电视专辑。就是这样一位扑实厚道而又爽朗的放排汉子,于1989年英年早逝,终年55岁。对此,我不胜悲伤,痛失良师与益友!

随着时代的进歩,历史的车轮进入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已逐步建立建全起来。特别是湘黔、枝柳及渝怀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加上上瑞和包茂两条高速公路的相继建成完工,再加上沅江梯级水电站項目的陆续建成和发展,这对几百年来一直靠“水路运输“繁荣昌盛的古商城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十分沉重而又痛苦的挑战。由于铁路和公路运输的畅达和快捷,过来作为支撑洪江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之一的木材交易和运输,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昔日风光无限的木材行业及企业也不得不加大改革力度,转換经营机制,转产重组,租赁承包,个体经营,股份合作,甚至破产倒闭。

当然,作为木材水上运输的广大排工们也不得不沉重地告别沅江、告别木排,告别过去那水上飘的熟悉生活,走上岸来,走进新的企业,走向新的生活!是的,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人们的覌念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排工们虽然离开了沅江,离开了木排,但他们那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頑强不屈、豪迈雄壮的精神却一直陪伴着他们,鼓舞着他们,激励着他们!老一辈的排工们退休进了社保,含饴弄孙,平静生活,安享晚年;新一代的排工们则在新的地方,新的企业,新的岗位上,正在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再见,沅江!再见,沅江上的木排!

嵩云樵子

二0一一年七月九日于洪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