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心得体会2016

发帖时间:2017-03-13 18:56 , 散文吧 | 0条回复,253次阅读
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心得体会2016

弘扬老区精神、夯实理论基础、学习先进模范,是对红色基因的最好传承和最生动的实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心得体会2016,欢迎阅读!

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心得体会2016(一)井冈山精神是无数革命先辈在血与火的拼搏中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一种革命精神。1927年,毛泽东率领的部队经过大小十余次战,把革命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中国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的伟大事业,完成了事关革命大局的战略转移,为选择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座历史丰碑。

2016年临近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井冈山,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并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2月2日一大早习近平就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他沿着109级台阶拾级而上。在开国元勋、牺牲烈士照片墙和烈士英名录前,习近平认真听取讲解。他说,多来这里看看很有必要,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

首先,红色基因的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精神支柱。一个人,倘若没有理想信念,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倘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丧失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正是基于对共产主义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才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毛泽东1930年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情和诗人气质,描绘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前景:“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正是毛泽东的这种深邃的目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不仅拨开了笼罩在根据地红军和群众中的迷雾,而且指出了中国革命由小块红色根据地这个“星星之火”,必将发展到“取得全国政权”的“燎原”之势,从而极大地坚定了井冈山军民革命到底的理想信念,成为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其次,红色基因的教育是艰苦奋斗的教育。井冈山所处的湘赣边界,因地处边陲,在经济上基本是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这种落后的自然经济状况,决定了根据地经济斗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加上国民党军队里三层外三层的严密经济封锁,井冈山军民遭受的经济困难是空前未有的。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感叹道:“一年以来,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井冈山的物质生活如此艰苦,可红军战士没有怨言,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那首脍炙人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的红军歌谣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红色基因的教育是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教育。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时期,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哪里,应当怎么走?亟待中国共产党人回答。然而,就党的整体来说,思想还束缚在以城市起义为中心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俄国革命模式中,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未能正确回答这一根本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井冈山斗争实践中,以勇闯新路的大无畏气概,经过艰难的摸索和创新,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正确回答了这一根本问题,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能够开辟,能够成功,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之上的。井冈山革命道路的选择,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是我们党勇闯新路的第一次重大的历史性的行动,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之源。

最后,红色基因的教育是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教育。在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红军干部,发动广大群众,实行土地革命;除从根本利益上解决土地问题外,对群众的具体利益给予了极大关注,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切实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疾苦和困难。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在井冈山斗争实践中得到了具体实践和运用,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定地依靠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因而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为战胜敌人一次又一次“会剿”、渡过一次又一次难关,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说,伟大的理想信念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井冈山革命理想教育要坚持下去。确实,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和不断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着丰富的内容。而产生于我们党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井冈山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传承井冈山精神的红色基因,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心得体会2016(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让红色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让红色经典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主题教育形式构成发展红色旅游的强大物质基础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实践。

从对红色历史溯源、找根、寻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再到让红色旅游“活”起来,让人们通过革命遗址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痕、弘扬长征精神,追忆红色经典……陕西已经走出一条红色历史与文化旅游传承与发展的实践之路。

革命摇篮变身热门红色旅游地

陕西是全国红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涵盖了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大。据2010年普查统计显示,陕西省革命遗址达到2051个,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个,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486个。

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心,陕西集聚了极具革命性和先进性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陕西省旅游局局长杨忠武表示,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陕西红色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创建3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30家,其中10个景区纳入全国一期、二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陕甘宁红色旅游区被列为全国一期《规划纲要》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西安——洛川——延安——子长——绥德——榆林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针对全省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点多线长的实际,陕西加大了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以建设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逐步形成了延安市一核带动,关中、陕北、陕南三大片区协调发展,八大复合型线路连线成网的发展格局。

为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融合其他各类旅游资源共同发展,陕西大力推动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的“红古结合”、与生态旅游的“红绿结合”、与黄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红黄结合”、与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的“红农结合”,走出了陕西红色旅游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8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8月24日,国务院和民政部公布了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陕西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成功入选。

延安革命纪念馆

陕西抗战遗址分布广泛,西安事变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瓦窑堡革命旧址和洛川会议纪念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抗战纪念遗址名录。此外,西安事变发生地华清池,延安的枣园、杨家岭、凤凰山等著名抗战旧址,经过近几年多样性发展,已成为游客了解我国红色历史的重要途径。据统计,目前陕西公布的抗战文物保护单位有24处,其中12处建成纪念馆对外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1000万人次。

在今年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小长假里,延安市各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11.2万人次。携程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西安与延安位列今年全国最热门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前十。

溯源找根寻魂中传承红色基因

20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也留下了举世闻名的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一大批革命旧址。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延安修建了宝塔山景区、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西北局革命旧址等红色景区,成为全国各地游客感悟革命历史、学习延安精神的生动教科书。

近年来,延安着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通过持续开展旅游环境大整治,使延安的游客满意度从2010年至2011年间的垫底一跃提升至15位。2014年,延安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920.7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63.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2%和13.47%。

为全方位释放陕西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2013年陕西按照“唯一性、至高性、标志性”的遴选原则确定了秦兵马俑文化景区、汉唐帝陵项目景区、三国文化景区等30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

9月20日,在习总书记曾插过队的梁家河,文安驿古镇文化园区开园,园内熙熙攘攘,热闹不已,陕北民俗街、知青名单墙等吸引着游客的目光。以古驿站为核心,将古镇驿站文化、道情文化、窑居文化、知青文化等陕北风情文化、本土特色文化容纳其中,集优质精品住宿、本地特色餐饮小吃、主题文化展示和人文体验、艺术家写生基地于一体,形成了一条具有创新性的延安红色旅游新线路。“黄土民俗文化特色古镇”、“陕北窑居古村落保护示范基地”、“知青文化体验地”三大特色贯穿始终,进一步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涵和形态。

此外,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延安革命艺术家博物院立足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梳理鲁艺历史脉络,建设以中国革命艺术家博物馆主馆和东西山分馆等在内的博物馆集群,并将重点打造东西山窑洞复建、茅盾故居、艾青故居、冼星海故居、贺敬之故居、石鲁故居、于蓝故居等艺术家分馆,实现扛“文化自信”之魂、承“文化振兴”之担、溯“红色文化”之源的历史使命。

10月1日,全国首个红色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延安枣园红色文化广场建成开放,由东方红大剧院、“长征之路”4d影院、陕北民俗大舞台、文化艺术广场、“延安·1938”文化街区五个核心文化体验项目构成的枣园红色文化广场,成为了集红色旅游、互动体验、文化演艺、休闲度假、时尚消费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体验区和文化休闲新地标,将游客带回老延安时代,让游客在此触摸历史厚度,体会红色热度,感受文化温度。

1933年,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照金领导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点燃了西北山区的革命烽火。如今,作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已然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典范。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照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薛家寨革命旧址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纪念馆单日接待游客平均达1.6万人次。

照金红色旅游名镇

近年来,照金在充分发挥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基地功能的同时,全力拓展红色旅游外延,已经形成由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薛家寨革命旧址、陈家坡会议旧址构成的红色游,照金牧场、写生基地等构成的写生休闲游,国家丹霞地质公园和绿蚂蚁山地体验中心等构成的户外运动游等多元产品体系。

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延安革命纪念馆内,延安精神宣讲团正在用讲、唱、跳相结合的方式宣传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打开延安革命纪念馆手机app,游客可以在雄壮的音乐声中跟着屏幕参观和了解红色历史;“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的是八路军的粮……”延安杨家岭旧址里,讲解员李丹用演唱陕北民歌的方式向游客展示红色文化;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内,拍摄于1938年的《通往延安之旅》黑白无声纪录片向参观者讲述着过去的事情;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洛川会议纪念馆等纪念馆里,游客可以在网上自由浏览学习……

在不断丰富馆藏资源的同时,陕西各大红色旅游景区运用多样化的展示方式持续增强红色文化的表现力,让红色历史和革命遗物“活”起来,让广大游客重温红色历史,在红色经典文化中汲取营养。

近年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深入开展“我是小八路”生活体验特色品牌活动,组织学生在纪念馆体验一天半封闭半军事化的体验活动,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纪念馆,亲身体验纺线、打靶、医护包扎等活动,让红色历史以体验的方式传送给孩子。据了解,从2010年到2015年,“西办”与西安后宰门小学、育英小学、西工大锦园小学等学校开展“小八路”活动共30次,吸引了1731人参加,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延安精心策划了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实景演出剧《延安保卫战》、大型时尚歌舞剧《延安印象》等一批常态化的文艺演出节目,成为游客感悟延安红色文化、丰富旅游体验的重要载体。

围绕“追忆红色经典,弘扬长征精神,发展红色旅游”目标定位,陕西省旅游局今年开展了“2015红色旅游季”宣传推广活动。

其中,陕西省旅游局在官方网站开设了“忆红色经典,弘扬长征精神——陕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系列活动”专题栏目,及时更新省内外相关活动信息;微博、微信平台创建了“薪火相传·再创辉煌”话题,对大学生红色旅游季、开通红色旅游专列、举办红色旅游论坛等一系列红色旅游活动进行及时推广;陕西省旅游局官方微信平台开发设计了以省内火炬传递路线为蓝本的“薪火相传接力跑”游戏,吸引更多的网友参与、关注陕西红色旅游发展。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由国家旅游局和陕西省政府主办的“薪火相传·再创辉煌”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传递——全国火炬汇集仪式11月9日在延安举行,标志着历时3个多月、涉及15个省份、行程1万多公里的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传递活动圆满落幕。

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姚引良表示,陕西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完整性、综合性、至高性和唯一性。多年来,陕西不断丰富红色旅游发展内容,坚持系统推进精品线路、打造经典景区,以文化旅游名镇、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等为抓手,促进红色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陕西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努力抓好红色旅游事业在内的各项工作。在新常态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开拓创新、追赶超越,努力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促进“三个陕西”建设不断迈向新的更高水平。

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心得体会2016(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是一种极具独特价值的精神文化,凝固着宁夏这片土地的红色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宁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为争取独立和富强民主顽强奋斗。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一直被传承,闪耀在红色故事里,吟唱在红色诗词、歌曲中,在红色旅游中潜移默化……

红色故事中的宁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殊的历史背景孕育了一批以人物、事件为载体的时代故事,其中有为革命事业慷慨就义的事迹,有为祖国鞠躬尽瘁的志士等。例如红军长征时期,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宿营单家集的故事以及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壮举;在红军西征时,不少高级将领齐集同心县,并将西征总指挥部设在该地;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也在同心作战地访问;还有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烈士的英雄事迹、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马海德等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末,进驻贺兰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艰苦创业、自觉奉献”的事迹和形成的贺兰山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宁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例子比比皆是。

红色诗词、歌曲中的宁夏精神。1935年毛泽东登上六盘山时,回顾长征的艰辛历程,展望中国革命的前景,发出催人奋进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慨。红军西征在宁夏同心、盐池一带生成了与红军西征相关的歌谣。彼时同心县政治中枢在豫旺县下马关,《红军打宁夏》的小调里多有“打开豫旺城”的段子,歌谣主要歌颂共产党,歌颂回汉民族团结抗战。解放战争时期著名诗人李季在《三边报》上连续发表的长篇叙事诗《红旗插到死狼湾》(后改名为《王贵与李香香》),是陕甘宁边区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革命的真实写照。还有一些文艺刊物上的“山歌”“红军歌曲”等。

红色旅游中的宁夏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像播种机耕撒在宁夏大地,成为宁夏红色旅游重要的文化积淀和深厚文化内涵,是宣传爱国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文化支撑。新时期宁夏的红色旅游传承着宁夏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旅游这一载体,使宁夏革命历史、传统和精神以文化旅游的方式融入游客,尤其是对于广大青少年,引导他们了解近代中华民族和宁夏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和为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不懈奋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文化传承在于一代人与另一代人间的言传身教,这也是激励青少年传承文化最好的机制。另外,红色文化中包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资源,是引导各级政府官员廉洁行政的政治导向。同时对于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红色文化传承具有深远意义。红色旅游是拓展宁夏旅游业发展空间,拓展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发展红色文化旅游顺应了旅游业由观光、休闲到文化体验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潜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无论是对当地旅游业的推动和发展,还对其他产业的撬动,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宁夏助力发展红色旅游还能大力推动南部山区扶贫开发。宁夏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南部山区。开展红色旅游是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以旅游促扶贫,以旅游促回汉交融,最终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的情怀,是牢记使命、继续前行的信念,是走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长征路的动力。我们要尽快建立宁夏精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力求保护的真实性和传承的完整性。在开发方面,应把红色革命精神与当地的特色资源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以让游客更加深刻地了解宁夏独特的精神文化。另外,宁夏精神的传承除通过讲述红军长征、西征等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佳作来实现以外,亦可做大胆尝试,通过动漫、游戏、娱乐活动等多种新颖方式来填补文化传承的罅隙,使青少年与宁夏精神渐行渐近。

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心得体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