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结硕果峭壁凿出通天路

2017-05-19 11:31 | 作者:H0ng |!n | 散文吧首发

路通的那天,祝家岩水泄不通、鞭炮齐鸣、锣鼓震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了,大家高兴的那个劲头溢于言表。

73岁天坪村退休书记、现任黄杨镇天坪村监督委员会主任杨玉明深情望着祝家岩绝壁上的公路,“盼了40年,等了40年,断头路终于通路啦。”

夕阳下去,晚风拂面,站在绥阳县黄杨镇天坪村祝家沟山坳,极目远望祝家岩,青山如黛,一条挂壁公路犹如飞龙盘绕绝壁,甚是壮观。

这是跨越越半个世纪期待,承载了天坪村几代人的通路。打通祝家岩,期盼悬崖峭壁变通途,期待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黄杨镇党委政府的统筹调度下,在天坪村干部群众的全力配合下,通路通人心的千秋使命,一路欢歌,一路奋进。

这是干部驻村帮扶结出的硕果,该镇党委书记邓维东说。

四十年梦想凝聚四十年期待

天坪村地处黄杨、太白、青杠塘三镇交界处,武家坪以上七个村民组三面环山,土地肥沃,气候高寒,是该镇烤烟和特产黄杨小米辣的种植的最佳地选。

但路一直困扰着这里,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的瓶颈。路不通,出行不方便,生产资料运不进来,优质农产品又运不出去。零星的种植和养殖使这里半个世纪以来长期处于贫困温饱状态。

生活贫困、生活困苦,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了不通路的七个村民组1700人身上。

要想富,先修路。1971年天,时任该村书记代正权作出了一个造福子孙、获益长远的决定。于是,一场战天斗地的工程开工了,起早摸黑,代正权带领全村人开始修路。经过一冬三个月,当路修到祝家岩时,面对悬崖绝壁,没有技术指导,没有资金支持,代正权和群众们感到迷茫,工程被迫中止,一度沉寂,路修成了断头路。

“路不通,我们卖头猪,贩子都会以运力成本大压价。如果绕行茶山、木水坝,卖猪的钱还不够运费,一年到头就白忙了。”说起不通路的苦楚,村民总是一脸的无奈

提起断头路,村民总是哀声怨道。埋怨命不好,生错了地方,抱怨贫穷致富无希望。

1986年,代正权退休,杨玉明接过担子。代正权特意交代,不通路,我们就没有出路,一定要想方设法把路修通!

“不通路,我们就没有出路,”这是采访期间杨玉明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杨玉明走政府,跑部门,要项目。但都因资金欠缺而搁浅。

看着周边的人建起一栋栋洋房,日子过得红火。打通祝家岩的呼声日益高涨。“没有政府资金支持,自己集资也要修。”2008年,村民每户出资300元,合计集资两万元。修路又重新提上日程。

区区两万块钱对于在悬崖峭壁修公路无异于杯水车薪。两万元只在悬崖上凿出一条一米宽的羊肠小道,可以供人们勉强爬行。通公路的愿望再度沉寂。

2013年,老书记代正权在弥留之际仍没有看到祝家岩通公路,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再不通路,山都哭了。

退休书记杨玉明、现任该村监督委员会主任盼着祝家岩路通。他说,路不通,出行不方便,发展就严重落后了。40年来,不见俏媳妇走进来,只见姑娘嫁出来,人口陆续外迁,走出去了的人都不愿再回来,虽说退休了,我依旧还兼任监督委员会主任,目的就是希望有一天再修路,再出力,不想带着遗憾去见祖宗。

天坪村现任书记胡治海盼着祝家岩路通。武家坪以上七个村民组,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因为不通路,好的扶贫项目难以落地,几十年来,都是种植玉米,红薯等低廉农作物,家庭作业式的零星经济作物种植又不敢扩大种植面积。面积扩大了,生产资料运不进来,生产的产品又运不出去,只有通路才是出路。

返乡创业人员郭德攀盼着祝家岩路通。郭德攀去年返乡发展烤烟种植。今年种植烤烟60亩,现在我才体会不通路的难处,烟煤要绕行茶山,经木水坝水库水路才能运来,晴天还行,天泥路根本就进不来,运输成本特别大。到上交烟的时候更是无助,那边的路远不说,还不好走,有时候去晚了还得第二天才能回来。祝家岩断头路要是通路,凭我的技术,带领乡亲们种植烤烟脱贫致富是没有问题的。

干部驻村,汇聚力量实现通路梦

一个点子激活一个梦想。

一个建议成就一个项目。

一个目标汇聚一致的力量。

一个集体铸就贵州悬崖凿路的新传奇。

2013年以来,省委着眼于农村扶贫攻坚,深化拓展“四帮四促”活动,在全省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来自遵义市杂志社的驻村干部郑开发和绥阳县民政局的驻村帮扶干部韩琪全面拉开驻村帮户工作,遍访、细访的脚步布满天坪村家家户户。深入一线查民情,倾听民意,扑下身子走基层,坚持问题从群众中来,又把答案送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最关心、最关注和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他家最穷,应该先帮扶他家。”

“他家孩子在上学,顶梁柱又生病,还是先帮扶他们家。”

“还是先修路吧,穷的根源是几十年不通路,再不通路,群众都要上访了。”杨玉明一语惊起四座。

人民群众对通路的期盼就是我们驻村帮扶工作的目标。郑开学在实地查看了解后坚定了修路。

今年三月的黄杨气候微凉,黄杨镇政府会议室灯火辉煌、通宵达旦,“就是求爷爷、跪奶奶跑也要把项目要下来。”黄杨镇党委书记邓维东在会上坚定了修路信心。一份由会议商讨一致,郑开发主笔的通路惠民建议书乘着风送到市、县相关部门。

4月21日,遵义市杂志社主编贺黎明等7人在黄杨镇政府和市县两级驻村干部的陪同下来到天坪村祝家岩实地调研,经过杂志社现场办公会,决定多方筹资修通这条断头路。

遵义杂志社率先出资5万资助修路的消息飘到天坪村,在渴盼通路的群众里一石激起千层浪。

喜人的消息陆续传来。

遵义市交通局10万、绥阳县政府5万、绥阳县民政局5万、绥阳县安监局5万。

又要修路了,我们又看到希望了。

工程队来看了摇头叹气说,要在祝家岩峭壁上修路,没有200万是下不来的。

专业人员来看了说,要修通这条路,没有300万,想都别想。

一次报价比一次高,一次说得比一次离谱。

办法总比困难多,勤劳朴实的天坪人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没人接,我们就自己干,自己修。

一台挖机、一个放炮员、两个安全员,群众自发参与,全面拉开通路大战的序幕。

动工那天,该村乐园小学退休教师杨朝贵扛着锄头来了。他说,娃娃们上学经过祝家岩都是大手牵小手,我要出力修一条安全的希望通道。老书记杨玉明提着铁锹来了。他说,拔穷根,让代老书记安息,我要出力修一条还愿路。群裕组组长郭大文和儿子郭德攀放下地里的烤烟不管也来了,父子俩说,庄稼不收才损失一年,此路再不通,会再误一代人,我们要出力要修一条奔小康的富裕路。……

炮声、机器轰鸣声伴随着欢笑声响彻山谷,经久不息。

渴望通路的天坪人用愚公移山的朴实精神仅用30万元和三个月的时间,在绝壁间凿出1公里多的天路,并连通了到伍家坪2公里长的进村路。

十天放炮见轮廓。

一个月打通一公里。

三个月实现全线贯通。

“群众自己出工出力,仅用30万元,就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3公里的路,这在贵州公路建设史上堪称奇迹。”来此调研的副县长李颖惊叹道。

通路,美好生活指日可待

走进天坪村石门组,67岁的任华秀正在自家地里收玉米。当问及通路时。他激动得说,这条路早就该修了,断断续续修了40年,现在才修通,特别要感谢政府,没有忘记我们。

一句“特别要感谢政府,没有忘记我们。”只有身临其境到过这个地方的人才能感知这句话的分量。

打通祝家岩断头路,既是该村石门、群裕、群乐、木水坝、春光等七个村民组的出行捷径,也是通往黄杨镇、太白镇、青杠堂镇的重要通道,更是加快这个七个村民组实现脱贫致富笨小康的‘快车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