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别让孩子成为讨人厌的人。

2018-04-02 11:01 | 作者:冷紫麟、 | 散文吧首发

最近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别让孩子成为讨人厌的人。

01

今天早上上班在地铁里,无意中看到那份地铁早报的题目是这么写的《别让孩子变成讨人厌的人》,我想看看里面的内容,但是……那份报纸在一个陌生人手上啊,我只看到标题而已,一路上,我一直偷瞄这个文章的内容,估计她也发现我想要看,好像下意识把报纸挪到我这边来似的,好尴尬……尬呀!

02

最后到站下车了,其实我什么都没有瞄到,只是这个题目不停地萦绕在我心里“别让孩子变成讨人厌的人”?到底什么样的孩子你会觉得讨厌呢?是在电影院里坐不安分的?是在长辈面前吃饭最早夹菜的?是见到长辈不会问好的?是在地铁里随意踢的?

还是,你觉得只要是孩子都讨厌呢?如果是这样……这个话题就没有必要说下去了!幸好作者是前者,那才有继续写下去的可能呀!虽然尊老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是,幼儿我们也不能一味的纵容啊,否则就真的会成为别人讨厌的孩子了!

03

这个大社会呀,老年化逐渐严重,开放二胎其实是必然的事情。于是在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许多父母都开始因这消息普天同庆,好像开放了二胎就是捡了块金子那样的兴奋,于是各行各业的上班族都开始日“开车”,想要赶紧为家里的大宝带来个小宝。大哥大姐呀!你知道生出来的娃,是需要养育的吗?不是交给老一辈就可以的了!老一辈带孩子不是不好,就是有个通病,一个字“宠”,宠得孩子能上天!

04

看到长辈要问好、吃饭时,长辈没夹菜后辈不能先夹、在公众场合不打闹不喧哗……那是一直以来好孩子的形象(欢迎补充)……可是现在回头想一想,作者也经常遇到这样的熊孩子,确实有点讨厌:(当然我不是把现在的孩子跟以前的孩子化了分水岭)

05

某天早上上班在地铁里,苦逼的上班族都在拼命挤上地铁,有对父母带着孩子也挤上了地铁,好不容易挤上之后,有人让座给孩子了!孩子的父母就连忙说了声谢谢!然而孩子望也没有望这个让座的陌生人就这么爬上去座位上了。

其实作者认为应该教会孩子给陌生人说谢谢,而不是父母代替了。然而爬上去之后,孩子还很不安分,脚一直在踢,踢呀踢~瞧我的回旋踢~仿佛前面有永远踢不走的坏人那样,越踢越来劲。此时我看到孩子前面的小女生的裤子已经被踢得灰灰了,可是孩子的父母不但没有阻止,还陪他一起玩。

于是小女生忍不住了,就说:“麻烦你可以管一下你的孩子吗?他一直在踢我呢!你看我的裤子都被他踢成什么样子了?”然而,这么些话,似乎是打开了那对父母言语上的水闸那样,反击起来犹如滔滔江水。

“孩子踢到你怎么了?你不会站一边去吗?”(大哥,地铁真的很挤,你想别人站到哪里?)

“地铁上这么挤,能上车已经不错了,我还要避开你孩子的回旋踢吗?我走去哪?”

“孩子你都跟他计较,你有没有素质的?”(这不是计较不计较的问题吧?而是你有没有家教的问题吧?)

“好像没有素质的你们吧?”

“你这么说,你就是该踢,踢死活该!我都已经尽量把他的脚往里面挪了,他还要踢,我能有什么办法?”(我擦……被踢那个真的好无语)

06

反正哔哩吧啦一顿之后,小女生哭了,孩子继续笑了,父母还是哔哩吧啦说不停。许多人都以“孩子太小,你跟他计较什么”、“小孩子都这样,长大自然就改了”、“孩子小,什么都不懂”等等理由来为自家的熊孩子开脱,却从未考虑借此教给孩子应有的礼貌与规矩,结果被熊孩子困扰的人要么和孩子父母建议无用后大吵一通,要么只能有气往肚子里咽。

07

对于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如果被踢的是你?你会一直接受被踢的命运吗?

我作为旁观者,有两个想法:小女生既然不能挪到别的地方去站?要不你换个方式,站在小孩的角度?和孩子说这样你会踢到别人哦,或者换个方式跟父母去交流?而不是出口就想要找茬那样子;但是父母这样管教孩子,好像也是不对的!确实是你的孩子有错在先,在父母眼里,这些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吗?

08

或许父母其实也知道孩子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孩子啊,不知道如何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作者读过一本来自一位家庭教育专家“马宁”写的书《引导的艺术》,有一个章节我觉得非常适合应用在实际的这个场景中。

1.用分享式表诉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会对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2.用直述式表述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对父母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3.用建议式表述给孩子一个弥补过错的机会。

很多时候,父母把自己卡在问题里,被外界影响,光顾着生气,却没有让孩子改正。

09

孩子会知道他做错了事,但是这时候,父母却在认同他的错事。人做错了事情,都会在潜意识中产生内疚感,这种内疚如果没有消除,就会留在潜意识当中堆积起来,时间久了,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些负罪感,于是在有时事情当中不敢坚持或者强调自己的想法,生怕他人反对。

责任和权利是一体两面,不让孩子承担行为的责任,将来他就不敢真正使用自己的权利,这都是在潜意识中运作的,孩子的意识未必能了解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陪伴,但是陪伴不等于替代。

10

再回到作者遇到的那件事中,父母替孩子说了一句“谢谢”很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包含了许多改变孩子成长的因素。这个代替的过程很漫长,但是会像潜移默化那样,能让孩子丧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

你坐上了别人让给你的座位,这时候,你对你的行为负责,就应该对让座的人说谢谢。这是大人都懂的道理,可是怎么就传授不了给孩子,而是替代他负责了呢?

1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人的邪恶念头以及罪恶行径的发生,其根源就是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因为受到周围环境不良思想的染污,才使得原本纯净纯善的,开始变的善恶夹杂了,甚至是有恶而无善了。

在不正确的思想的指导下,做出的不当的行为,往往是还没有伤害到别人,却先让自己吃尽了苦头,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怎么样的父母,就有怎么样的孩子!要孩子不讨人厌,首先父母应该管理好自己,以身作则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