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哥印象

2017-05-12 15:08 | 作者:前川瀑布(毛兴凯) | 散文吧首发

涛哥印象

涛哥的去世很突然,家人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里里外外一团糟,大家都懵懵懂懂的,不知所措。村子里成年男子、年轻女子都外出闹世界去了,老的口动身难移,小的在学校读书,孩子在外工作不能及时赶回,找个帮忙的都非常非常困难。好在村干部关照,帮忙协调,联系负责生活、闹、安葬的班子,总算体面地把人送上山了。

涛哥是个小人物,当过兵、当过村长、当过校长。他说,自己在村里是个大人物,在乡里是个小人物,到县里就什么也不是了,没有几个人知道我,不算人物。缓过神来他又说,不管怎么讲,大也好、小也好,反正还是个人物。他满意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同龄是奇迹,有一种知足常乐的愉悦。因此,年纪大,精神好,朋友多,少烦恼,隔三岔五总有一些志趣相投的人找上门聊天扯白,说些小人物的人与事,退休生活平淡充实。

认识涛哥是一次特殊的聚会。那年镇上的吴老师去世了闹夜,打撒叶儿嗬的班子到后半夜就停了,说是怕扰民,大多数吊唁的人都陆陆续续去休息,好第二天清早帮忙送亡者上山。只有子,或是左右邻舍,或是特别友好的人,才留下来陪亡者熬通宵,表达不言的哀思。吴老师是我的老师,涛哥是吴老师的挚友,自然都留下来了。

人少的时候,夜是很难熬的。于是有的打牌,有的讲古,有的玩手机,涛哥属于讲古的一类,多半是讲人生、讲事理、讲感悟,按志趣我加入了他的圈子。

随着镇上红白喜事相聚的增多,对他的了解也就多了。他一生当官不大,但乐于助人,有激情、有思想、有德性,口碑普遍向好,现实社会少有。

涛哥是解放前国民党的老兵,在村子里算是见过世面的人,解放后当了村主任(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后来改行当了民办老师,转正后成了一所中学的校长,当过县人大代表、党代表。他一生得过许多奖状,起先一排一排地贴在堂屋的墙上,后来返修房子,他小心翼翼地取下来卷起放在箱子里,过一段时间拿出来审视一番,发现有虫子损坏,还打药水杀虫,晾晒后再卷起当宝贝收藏。除了奖状,他用过的笔记本、讲话稿、参考资料,都整理得整整齐齐归类用箱子锁着,放在藏有近千册图书的书架顶部,除了他自己,没有谁动它。

涛哥很有福气,是地道的半边户,人是农业户口,没有文化,长得标致漂亮,为人热情谦和,说话见子打子有分寸,为他的工作添了不少人气。涛哥的朋友到家里来,爱人会立马停下手上的活儿,给客人泡茶、做饭。涛哥呢,便和客人在房屋周边转一转,或是看看地里的庄稼,或是看看猪栏养的牲猪,或是搬把椅子在坝子里拉拉家常。饭熟了,爱人会喊一声“捡桌子吃饭啰!”涛哥立即去摆酒、摆酒杯、拿筷子,再招呼客人上桌子吃饭。那个和谐融洽,令朋友们羡慕不已。涛哥有时也会说“辛苦你了!”爱人总是说“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你在外面经常招扰别人,朋友到家里来,是看得起咱们,在农村,家里有稀客来,是很有面子的事,辛苦什么呢。”

他们是标准的男主外、女主内,几十年如一日,配合默契,村子里有什么事情,两口子都乐于帮忙,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

两个孩子都已工作、成家,也有了孩子,他时不时要给他们上一上政治课。孩子们有时爱听,有时不爱听,他不管,总要一年半载开一次课。他说,家教不可忽视,要想后代有出息,有一口饭吃,就要品行好、身体好、有本事,不要应了“前人当官,后人搬砖”的老话,教了孩子,接着教孙子,说不要应了“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周期。年纪大了,他十分在意自己的存在,经常教育孩子的话就是“今天你们以父亲为荣,明天父亲以你们为荣,孩子是父母的纪念碑,要一代一代刻好碑文,以昭后世。”强调做事要有底线,不要违法,要做正经事,要讲功德,甚至想到自己百年以后热不热闹,说的是“一个好老子,一场好婚事;一个好儿子,一场好丧事”,似乎有一种愿望在里面。所以,他有劳不完的神、操不完的心。

涛哥为人实在,书法写得不错,崇拜毛主席,客厅正前方挂的是毛泽东的词《沁园》十字绣,后边上方挂的是“诚信是立人之本,诚信是立业之本,诚信是立家之本,诚信是立国之本,诚信是金”的个人书法。他对诚信的理解是:诚,就是想的跟说的一致;信,就是说的跟做的一致。他说,没有诚信是要坏大事的。对看不惯的诸多人和事,总是策略地应对,不在公开场合指教别人,而是私下沟通说服,很多人打心眼儿里买他的帐。

他的学生有不少当官的,县处级以上就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老板不计其数,逢年过节总有几个来看望、拜访他的,聚会的场合他会提及这份满足和自豪。他家有些酒的牌子我都没有听说过,朋友们时常打趣要他请客,他总是微微一笑:一定一定,找时间分享。现在,涛哥走了,请客是不现实了,他说的那个牌子的酒呢?呵呵。

每次与涛哥聊天,都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触,是一种价值人生的培训,是一种充电、一种熏陶、一种享受,经历着,欣慰着。(2017.5.11.,同仁书斋)

评论